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宗礼

作品数:17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盆地
  • 7篇油气
  • 5篇勘探
  • 3篇成藏
  • 3篇成藏模式
  • 2篇油气藏
  • 2篇源岩
  • 2篇中国石油
  • 2篇石油
  • 2篇天然气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气藏
  • 2篇主控因素
  • 2篇廊固凹陷
  • 2篇国石
  • 2篇凹陷
  • 2篇柴达木盆地
  • 2篇储集
  • 1篇氮化合物

机构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17篇王宗礼
  • 7篇林世国
  • 7篇李君
  • 5篇李正文
  • 4篇杨青
  • 4篇张福东
  • 3篇邵丽艳
  • 2篇关辉
  • 2篇杨慎
  • 2篇孔骅
  • 1篇高嘉玉
  • 1篇王明磊
  • 1篇吕庆章
  • 1篇刘卫红
  • 1篇叶信林
  • 1篇肖中尧
  • 1篇黄志龙
  • 1篇张绍胜
  • 1篇曲岩涛
  • 1篇焦贵浩

传媒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原油裂解气资源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系统测定塔东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层和储层中的固体沥青含量,进而估算了原油裂解气资源量。整体来看,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原始烃源岩曾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并且曾生成过大量原油。在区块上,单位面积固体沥青含量由西向东依次增高;在层位上,中寒武统(烃源层)含固体沥青最多;在期次上,以较早期生成的固体沥青为主,较晚期生成的固体沥青为次;在赋存空间(储集层与烃源层)上,绝大部分(87%)固体沥青均停留在烃源层中,储集层中固体沥青仅占固体沥青总量的13%。裂解生气量、裂解气资源量和固体沥青含量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的分布特征也与固体沥青相同,考虑固体沥青的形成期次,遴选适宜的聚集系数,最终计算塔东地区下古生界裂解气资源量为(2.18~4.37)×1012m3,表明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程宏岗冉启贵王宗礼刘卫红叶信林伍大茂肖中尧桑洪
关键词:下古生界固体沥青原油裂解气储集层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冀中坳陷廊固凹陷烃源岩被引量:22
2012年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烃源岩埋藏深,钻井分析资料较少,利用常规地球化学方法难以系统分析优质烃源岩的平面、剖面分布特征。以现有的钻井取心样品及有机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利用测井曲线叠合法建立了廊固凹陷测井资料计算总有机碳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率可达80%~90%;据此选取了测井数据全、暗色泥岩发育并具有代表性的井,建立了廊固凹陷烃源岩分布评价标准,进而分析了廊固凹陷沙河街组沙三段与沙四段烃源岩的平面、剖面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廊固凹陷主要发育巨厚的中等—低质量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新发现固安优质烃源岩发育区,对下一步分层系开展精细勘探,寻找岩性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宗礼李君罗强邵丽艳李向阳
关键词:廊固凹陷测井资料总有机碳烃源岩分布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生物扰动环境分析及与储集性能的关系被引量:14
2012年
近些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存在"厚砂薄储"的问题,优质储层的形成主控因素复杂。前人研究认为优质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岩石相和成岩相控制,然而,对其他因素考虑较少。通过系统的岩心、露头、岩石薄片等资料研究认为,生物扰动构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也较大,生物扰动强度与储层物性成正比。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以划分出4种岩性—生物扰动组合:①厚泥层扰动,主要形成于厚层黑色泥岩中,反映滨湖沼泽或浅湖沉积环境;②砂泥边界扰动,发育于厚层深灰色泥岩夹薄层浅灰色粉—细砂岩中,扰动指数为2~3,反映远端砂坝下部环境;③砂泥薄互层扰动,主要发育在砂泥薄互层中,砂层单层厚度为2~8cm,纵向上砂泥薄互层,扰动指数为4~5,反映三角洲前缘远端砂坝上部环境;④厚砂层扰动,主要发育于厚层砂岩中,扰动指数为1~2,表明其形成于水体能量相对较强的水下分支河道环境。生物扰动构造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即生物扰动越强,储层物性越好;而弱扰动或未扰动部位原生孔隙胶结致密,孔渗性都非常差。这主要是因为生物扰动可以提高岩石的均质性和岩石颗粒的分选性。
林世国施振生李君王宗礼高阳李正文
关键词:生物扰动沉积环境储集性能上三叠统四川盆地
吐哈盆地西部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分布模式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对吐哈盆地西部葡北—葡萄沟和红连等油田已发现油气藏的油气来源、构造位置、储层物性及砂体厚度等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油源断裂、源区、与构造配置关系、物性及薄层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离生烃灶较远地区的成藏关键因素为油源断裂及构造翼部物性较好的薄砂层,生烃灶范围内的成藏关键因素为构造斜坡物性较好的薄砂层,据此归纳出远源断裂—砂体输导构造翼部岩性油气藏和凹陷内砂体输导隆起斜坡岩性油气藏2种分布模式,指出葡北和红连地区向凹陷方向的上侏罗统三角洲前缘砂体及葡萄沟地区构造高部位的三间房组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李君林世国黄志龙李正文王宗礼杨青
关键词:吐哈盆地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下干柴沟组油气运移及成藏模式被引量:6
2010年
对七个泉油田E23油层22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常规柱色谱分离,应用含氮化合物参数并结合其砂体展布、断层分布的研究,对E32油层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充注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方向为自背斜近南北两侧进入背斜的油气沿着背斜长轴向中部地区运移,而自6-30井进入背斜的油气分别向背斜南北两侧和东北侧运移,油气注入点为6-15井、中5井和6-30井.以断层和砂岩储集体为主要运移通道,形成以断鼻为主的构造油气藏类型是七个泉油田下干柴沟组主要的油气运聚模式.
孙粉锦张春林张福东高先志王宗礼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成藏模式
中国石油“十一五”天然气勘探新进展与未来大气田勘探新领域分析被引量:32
2012年
中国石油"十一五"天然气勘探取得许多新成果和新进展,天然气储量增长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发现和落实了一批规模储量目标区,形成了六大天然气勘探的主探区。分析认为,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柴达木、松辽和准噶尔等六大盆地的大面积砂岩岩性、海相碳酸盐岩、前陆盆地冲断带和火山岩气藏等勘探领域是中国石油未来寻找大气田的主要领域,生物气和非常规气是中国石油未来寻找大气田的重要接替领域。
范文科张福东王宗礼杨冬杨慎
关键词: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勘探新领域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初探被引量:15
2009年
在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和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和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红色泥岩含量等值线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上干柴沟组—狮子沟组4幅沉积相平面图。沉积相总体特征以滨浅湖沉积为主,而在研究区周缘则多发育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这些图件动态地反映出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逐步迁移的过程。鸭参3井和落参1井区长期发育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储集层发育最好的区块,也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地区。该研究对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郭泽清王宗礼李雪峰张林张绍胜孔骅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沉积相新近系三角洲
中国天然气资源现状及新领域潜力分析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常规高效气田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深层、非常规和南海海域三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将逐步成为今后增储上产的重要新领域,并从中优选出了四川盆地震旦~...
邵丽艳杨慎张福东关辉王宗礼王明磊佘源琦
关键词:天然气资源潜力
南华北地区鹿邑凹陷石炭—二叠系有利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盆地模拟技术,对鹿邑改造型复合盆地含油气系统动态地质作用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鹿邑凹陷石炭-二叠系具备二次生烃的有利条件,烃源岩经历了燕山和喜山两次生烃高峰期,喜山期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
王宗礼罗强赵锋苏蔷杨青
关键词:盆地模拟二次生烃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前景被引量:12
2010年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缝、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和源外砂砾岩裂缝5种亚类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分布较广,火成岩油气藏分布较为局限,碎屑岩的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中、东部,源外砂砾岩裂缝油气藏发现较少。系统对比分析认为,潜山和欠压实碎屑岩油气藏是深层现实的勘探领域,火山岩油气藏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王宗礼李君李正文林世国杨青
关键词:主控因素油气藏特征勘探前景渤海湾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