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安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人工降雨
  • 4篇降雨
  • 3篇水土
  • 3篇降雨条件
  • 2篇水土保持
  • 2篇水土保持效应
  • 2篇留茬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覆盖
  • 1篇沙量
  • 1篇水土流失
  • 1篇田间
  • 1篇径流
  • 1篇径流量
  • 1篇耕翻
  • 1篇保护性耕作
  • 1篇产流
  • 1篇产沙
  • 1篇产沙量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宁夏农业综合...

作者

  • 4篇王安
  • 3篇郝明德
  • 1篇臧逸飞
  • 1篇董晓兵
  • 1篇王荚文
  • 1篇李龙
  • 1篇鲍艳杰
  • 1篇曹静静
  • 1篇武东波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秸秆覆盖和留茬的田间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和留茬在玉米生育期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覆盖和留茬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均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覆盖的效果更为明显,其产沙量最大可减少75%,留茬的产沙量最大可减少29%。相同秸秆用量下实行覆盖的水土保持效应较留茬明显。覆盖结合留茬减弱土壤侵蚀的效果明显,在玉米各生育期的产沙量均有大幅减少,低覆盖高留茬减幅最大为85%,高覆盖低留茬减幅最大为78%;在抽穗期对径流强度也有削弱,低覆盖高留茬的径流量减少23%,高覆盖低留茬减少15%,相同秸秆用量下低覆盖高留茬对水土流失的抑制较高覆盖低留茬明显。
王安郝明德臧逸飞鲍艳杰
关键词:人工降雨水土保持留茬
人工降雨条件下保护性耕作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抗蚀性弱,降雨分布不均且高度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保护性耕作对产流产沙量和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可以明确保护性耕作的水土保持效应,揭示保护性耕作减少水土流失的机理。本...
王安
关键词:人工降雨保护性耕作径流量产沙量
文献传递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21
2012年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留茬均可延缓径流产生,其中5 000和3 000 kg/hm2秸秆覆盖分别能使初始产流时间延后427%和19%,而30 cm高留茬及15 cm低留茬覆盖则可分别延后初始产流时间107%和76%。5 000 kg/hm2覆盖量下累积径流量较对照减少了61.72%,土壤侵蚀量减少了86.7%;3 000 kg/hm2覆盖量下累积径流量减少了6.26%,土壤侵蚀量减少了60.1%,实施覆盖能够有效抑制水土流失,且以高覆盖量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30 cm高留茬的土壤侵蚀量较对照减少了62.9%,15 cm低留茬覆盖减少25.6%,留茬能够有效防止土壤侵蚀,但对径流量无明显影响。
王安郝明德王荚文
关键词:人工降雨秸秆覆盖留茬水土保持
人工降雨条件下耕翻面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耕翻面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为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3种坡度下不同耕翻面积的产流和产沙特性。[结果]耕地的产流和产沙特征除了与坡度、雨强以及土壤前期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耕翻面积有密切关系。坡度相同时,随耕翻面积的增加初始产流逐渐延后;耕翻面积相同时,随着坡度的增大径流量有增大的趋势,在坡度15°的情况下,耕翻50%时径流量最大。相同坡度下,随耕翻面积的增加,产沙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坡度为10°时,耕翻面积对产沙量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翻耕的产沙量平均为不耕翻的8.66倍。15°坡度下径流量对累积产沙量的影响最显著。不同耕翻面积下的产流率在产流开始后10min左右趋于稳定。在不同坡度下全耕的产沙率均最大,不耕翻的最小。[结论]随着耕翻面积逐渐增大,初始产流时间逐渐延后,径流量逐渐减小,产沙量逐渐增大。
李龙郝明德王安董晓兵曹静静武东波肖庆红
关键词:水土流失人工降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