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坚镪

作品数:34 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耐药
  • 6篇球菌
  • 5篇葡萄球菌
  • 5篇杆菌
  • 4篇血流感染
  • 4篇益生菌
  • 4篇碳青霉烯
  • 4篇尿路感染
  • 4篇青霉烯
  • 4篇细菌
  • 4篇路感
  • 4篇假体
  • 3篇血培养
  • 3篇碳青霉烯类
  • 3篇碳青霉烯酶
  • 3篇内酰胺酶
  • 3篇青霉烯类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克雷伯菌
  • 3篇黄色葡萄球菌

机构

  • 3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长宁区...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二人...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上海市崇明县...
  • 2篇上海市第八人...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上海市松江区...
  • 2篇上海市嘉定区...
  • 2篇上海市浦东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34篇王坚镪
  • 29篇汤瑾
  • 10篇蒋燕群
  • 6篇高锋
  • 6篇吴琼
  • 5篇陈瑜
  • 4篇庄亦晖
  • 3篇房华
  • 3篇陈峰
  • 3篇黄声雷
  • 3篇刘瑛
  • 3篇沈灏
  • 3篇顾晓花
  • 2篇孔菁
  • 2篇朱德妹
  • 2篇朱祖怀
  • 2篇孙康德
  • 2篇汪雅萍
  • 2篇傅启华
  • 2篇王金铎

传媒

  • 14篇检验医学
  • 5篇中国感染与化...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生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和细菌易位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细菌易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或加用益生菌,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取腔静脉血及匀浆后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率。结果加用益生菌的大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除肠杆菌无明显差异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多;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少(P<0.05)。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血、肺、肝和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也明显高于加用益生菌的大鼠(P<0.05)。结论益生菌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易位,从而保护肠黏膜。
王坚镪汤瑾蒋燕群
关键词:益生菌细菌易位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紊乱
2012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51
2013年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上海地区29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其中包括17所三级医院和12所二级医院。采用CLSI 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总计76 407株临床分离菌,革兰阳性菌占26.6%,革兰阴性菌占73.4%。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1%和77.0%。MRSA和MRCNS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7.3%、82.9%和48.3%、76.1%。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685株儿童非脑膜炎分离株中青霉素敏感、中介和耐药肺炎链球菌(PSSP、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72.7%、13.7%和13.6%,75株成人分离株的检出率分别为92.0%、5.3%和2.7%。发现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26株、粪肠球菌3株。首次在二级医院中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4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为VanA基因型。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0.1%、35.8%和38.9%。上述3种细菌中的ESBLs菌株的检出率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检出率分别为65.6%、32.5%、51.5%和58.7%、36.6%、32.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6.1%和4.1%。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8.4%、23.2%和50.6%、5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有少数菌株对所有测试药物耐药的泛耐药株(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未测)。分离自尿液标本中的肠球菌属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二级医院中某些细菌的耐药率高于三级医院,应引起严重关注。
朱德妹汪复郭燕杨洋蒋晓飞王传清王爱敏刘瑛陈峰倪语星孙景勇王靖李虎汤瑾王坚镪应春妹汪雅萍张泓孔菁魏丽王金铎袁应华刘妍胡必杰黄声雷陈险峰殷杏刘庆中汤荣袁轶群武楠傅启华黄卫春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泛耐药菌
区分呼吸系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评分系统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建立区分呼吸系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与定植的评分系统。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道标本培养出XDRAB的患者272例(定植142例,感染130例)。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然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评分系统,采用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并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通过建模样本建立评分系统:Z=42×培养出XDRAB时最高体温(≥38℃为1分,<38℃为0分)+18×新出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是为1分,否为0分)+32×白细胞数(≥10.6×10^(9)/L为1分,反之为0分)+43×胸部影像学变化(新出现炎性浸润影或炎性浸润影加重为1分,否则为0分),该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0.954~0.992)。当Z<75分时考虑为定植,≥75分时考虑为感染。在测试样本中该评分系统对XDRAB感染和定植的预测与实际相符率为85.56%,阳性预测值为0.930,阴性预测值为0.787。结论该评分系统能较准确地区分呼吸系统XDRAB的感染和定植,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刘秋萍顾晓花汤瑾王坚镪任增花张瑶徐凌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评分系统
一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研究1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A1500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细菌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接合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质粒抽提、探针杂交印迹试验(Southern blot)、等电聚焦电泳及耐药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细菌的耐药机制。结果接合实验、质粒电泳和Southern blot结果显示耐药基因位于一个50 kb的可转移质粒上;等电聚焦电泳显示3条β-内酰胺酶条带,等电点(PI)分别为9.0、6.7(KPC-2)、5.4。PCR产物克隆分析比对为blaKPC-2型。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A1500携带由质粒介导的KPC-2酶。
汤瑾蒋燕群李卿王坚镪
关键词: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影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且发生XDRAB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XDRAB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57例XDRAB感染患者中存活90例,死亡67例,死亡率42.6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合并心功能不全、住院期间有创通气、住院期间联合抗真菌药物、感染时CRP≥184.63 mg/L、住院期间谷丙转氨酶≥141U/L、住院期间尿素氮≥14.3 mmol/L为影响XDRAB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XDRAB后抗生素使用持续时间≥6天,是XDRAB感染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XDRAB感染死亡率高,高龄、基础疾病重、CRP明显升高、联用抗真菌药物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抗真菌药物滥用,适当延长感染XDRAB后抗生素治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刘秋萍顾晓花汤瑾王坚镪任增花张瑶徐凌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预后因素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及细菌移位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白介素10基因敲除(IL-10^(-/-))小鼠作为IBD动物模型,将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IL-10^(-/-)组和IL-10^(-/-)+LP组三组。IL-10^(-/-)+LP组每日灌胃0.5 mL LP菌液(1.0×10~9CFU/mL),其余两组灌胃Ringer缓冲液0.5 mL,持续4周。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及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移位为检测指标。结果IL-10^(-/-)小鼠肠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下降,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升高,且肠道细菌移位明显增加;而连续灌胃LP菌液4周后,益生菌发挥了对肠道的调节作用,纠正了肠道菌群失衡,并降低了肠道细菌移位。结论LP能纠正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移位,从而增强了肠道屏障功能。
王坚镪丁在咸张旻陈红旗秦环龙蒋燕群
关键词:益生菌菌群紊乱细菌移位
去定植MRSA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手术部位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之一。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定植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术前筛查并对MRSA阳性的患者进行去定植治疗,可能会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文章对去定植MRSA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汤瑾潘允琪杨玉妹吴琼王坚镪李运改狄建忠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手术部位感染
BD BACTEC 924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在检测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影响因素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BD BACTEC 924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检测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BD BACTEC 924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的检测结果,分析双侧血培养的检出率;体外模拟血培养评价抗菌药物治疗浓度及送检时间对血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双侧血培养可以提高血流感染的检出率;体外模拟血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庆大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浓度中能被检测,在亚胺培南的治疗浓度中不能被检测;肺炎链球菌在所选抗菌药物的治疗浓度中均不能被检测;送检时间不会影响血培养的检测结果,但会缩短血培养的阳性检测时间(TTD)。结论双侧血培养能提高血流感染的检出率;抗菌药物治疗浓度会抑制血培养中部分病原菌的生长而导致假阴性;送检时间不会影响血培养的检测结果,但会改变TTD;TTD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能反映血流感染的带菌量。
汤瑾王坚镪陈瑜高锋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优化检测方案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通过优化支原体培养的方法和流程建立新的检查方案,提高检测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准确性。方法优化支原体固体和液体组合培养的检测模式,制定了一套可操作性的标准化实验方案,遴选1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随机入选病例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样本开展联合研究。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临床应用前景。结果 747例样本总体阳性率45.1%(337/747),其中Uu阳性率41.1%(307/747),Mh阳性率13.9%(104/747)。Uu和Mh原始样本接种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6%和94.0%(P均<0.01)。Uu和Mh转种后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7.5%和96.1%(P均>0.05)。液体培养变色后转种提高了固体培养的敏感性。有17例液体培养阳性的样本经过原代和转种2次固体培养,均没有观察到菌落。固体培养降低了液体培养的假阳性。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同时接种样本,明显缩短了固体培养的检测周期。超过85%的支原体在24 h以内观察到菌落,而48 h以内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的阳性率几乎没有差别。结论以固体和液体组合培养的检测模式,尽管增加了检验成本,但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新检测方案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吴磊周运恒陈向明王国江刘瑛陈峰冯景唐群力汪瑞忠房华赵虎方毅周春妹黄声雷唐振华陆庭嫣汤瑾王坚镪韩立中肖淑珍胡伟忠杨阳顾伟鸣
关键词: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
优菌多颗粒对人体肠道益生菌影响的初步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服用微生态制剂对人体肠道益生菌的影响.方法通过优菌多颗粒人群试食,对服用前后胃肠道症状、代谢、排便情况和食欲表现及菌群变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肠道菌群DNA指纹图谱分析,评价优菌多颗粒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结果试食人群食欲表现和胃肠道症状在服用优菌多颗粒4~8 d后得到显著改善,12 d后极显著改善;在服用优菌多颗粒20 d后,人体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服用前相比有极显著提高,而肠道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却极显著下降;在服用20 d优菌多颗粒后,人体肠道菌群比服用前更具多样性.结论优菌多颗粒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作用,使人体肠道细菌种群更具多样性.
蒋燕群张和春王坚镪汤瑾
关键词:益生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