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 作品数:5 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2010年玉树地震震前甘孜-玉树断裂形变场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W6.9地震发震断层为甘孜-玉树断裂NW段。断裂错动速率的准确估计能够为认识发震断裂的结构和地震的孕震过程提供帮助,甘孜-玉树断裂周边地区(89°~103°E,28°~39°N)1999—2007年的GPS观测使之成为可能。去除受到断裂锁定效应或其他断裂位错影响的数据后,将跨断裂剖面上的台站速率分解为平行断层和垂直断层2个分量,并进一步估算得到风火山断裂、甘孜-玉树断裂和鲜水河断裂NW段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6.1±1.9)、(6.6±1.5)和(10.2±0.7)mm/a。结合该地区地质学研究结果,推测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自西向东逐段增强的走滑速率反映了不同区域地壳对印藏碰撞造成形变的转换、吸收方式之差异。甘孜-玉树断裂现今分段错动速率的定量估计为该断裂的深入研究和青藏高原变形发展过程的认识提供了宝贵数据。
- 王阎昭王敏沈正康葛伟鹏王康王凡孙建宝
- 关键词:玉树地震GPS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Mw9.0级地震对其周边地区火山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1年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Mw9.0级大震后的两天九州岛上新燃岳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此次火山喷发是否是受地震触发所致,以及地震是否同样也会造成富士山火山和长白山火山的喷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地震造成的区域应力应变场的计算,发现富士山火山、新燃岳火山和长自山火山均处于体膨胀区,在地下10km处体膨胀分别达到~220,~8和~14nano.strain.由同震GPS位移场计算得到的3个火山地区地表面应变也表现为膨胀,符合模型计算结果.考虑到拉张应力可能对岩浆通道产生的扩张作用、对包容在岩浆内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异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正反馈过程,此次地震可能造成这些火山活动的增加.应当警惕触发影响可能造成的火山喷发.
- 王凡沈正康王阎昭王敏
- 应用统计物理方法分析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被引量:7
- 2013年
- 川滇菱形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21°~33°N,96°~108°E)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中分别应用基于地震空间相关性和地壳形变场的预测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由Kagan等(1994)提出的基于地震空间相关性的方法,假定未来发生地震的概率与历史发生地震的频度成正比,根据历史地震目录建立统计学模型估计未来发生地震的概率。回溯性检验表明,这种方法对于评估地震复发周期较短的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有较高的有效性,但对于地震复发周期较长的断裂带,如龙门山断裂带,很难给出一个理想的预期。由Shen等(2007)提出的基于地壳形变场的方法,假定长期地震危险性与地壳构造应变率成正比,根据由GPS观测获得的应变率场建立统计学模型评估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回溯性检验表明,川滇地区过去30a间发生的地震与区域应变率的大小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过去500a间发生的地震与应变率场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由10a时间尺度的大地测量资料得到的地壳应变场可以很好地反映数百a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
- 王凡沈正康王敏王阎昭陶玮
-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地震目录应变率场
- 利用GPS观测资料分析2008年于田Ms7.3地震的同震位移及震后形变被引量:16
- 2011年
-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发生M_S7.3级地震.本文通过处理、分析GPS数据,得到破裂断层北侧100 km附近的同震位移及震后形变信息.在观测区域GPS点监测到10 mm左右的同震位移,其中最大为南向14 mm,东向5 mm.同震位移呈现一致性的东南向运动特征,证实于田地震存在显著的左旋走滑分量.震后台站向西南方向运动,与同震位移方向不同,说明同震位移和震后形变具有不同的形变源.近普鲁断裂两侧的GPS点震后运动方向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于田地震可能触发了普鲁断裂的左旋滑动.普鲁断裂在于田地震发生后呈现的构造活动特征揭示普鲁断裂是康西瓦西阿尔金断裂带的一部分,兼具左旋走滑与逆冲分量,吸收了青藏高原西北缘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向逃逸与北向入侵作用.
- 王凡陈为涛王敏沈正康王阎昭万永革
- 关键词:于田地震GPS同震位移震后形变应力触发
- 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的2011年日本宫城Mw9.0级地震远场同震位移被引量:91
- 2011年
- 据覆盖日本全境的GEONET网络GPS观测资料显示,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宫城MW9.0级地震造成日本半岛向东移动,最大达到了5.3m.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的GPS观测资料,分析此次地震对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的同震影响,结果显示,地震造成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产生毫米至厘米级的同震水平位移,最大值为35mm.通过应变分析发现,地震导致东北和华北地区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断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张性应变.虽然在东北地区张性应变相对比较明显,最大处约为40nano-strain,但对断裂带的静态库仑应力加载有限,不会对区域地震活动产生大的影响.
- 王敏李强王凡张锐王阎昭师宏波张培震沈正康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应力应变地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