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兆和
-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对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本真精神的探讨被引量:6
- 2006年
-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与对哲学本真精神的认识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哲学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哲学问题”。以“本体论”精神解读哲学,就会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形成“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的哲学史模式。但哲学除“本体论”模式之外,也一直存在着“人生价值论”模式。这两大模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体论”构成认识基础,并促使哲学科学化,“人生价值论”则构成认识升华,并保持哲学的形上本质,其基本问题即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也构成了西方哲学史的主题与本真精神。
- 游兆和
- 关键词:哲学基本问题本体论人生价值论哲学史
-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辨识被引量:5
- 2010年
-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具有含混性与逻辑矛盾,并未与"马克思主义"(或"传统马克思主义")区别开,后者在地域上也属于"西方",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本质、理论基础、理论特色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同"马克思主义"存在重大差别,因而从总体上讲并非是"马克思主义"。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西方马克思学(左翼)",而其准确称谓应是"西方马克思理论流派",它是西方知识分子对马克思学说及社会变革的一种学术探讨,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游兆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逻辑矛盾
- 论“人生价值论”的本质及其与一般价值论的区别被引量:2
- 2008年
- "价值"(value)的原义是"掩盖、保护、加固",实质上是表达人类精神求索活动的内在性与目的性,"价值"的本质不在于对外物的需求而在于人类对自身生命意义的确认。"人生"才是"价值"的本质,对人生意义的求索与反思才是"价值哲学"立论的根本。一般价值论研究因在研究对象、方法与观念上存在缺陷而陷入困境,因此应建构具有人学底蕴的"人生价值论",以"人与世界"的追问方式探索价值本质,扬弃"主客二分"的认识模式,努力实现人生哲学与价值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会贯通。
- 游兆和
- 关键词:人生价值论
- 马克思哲学变革意义辨识--兼与学界同仁就“哲学终结论”商榷被引量:2
- 2010年
-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哲学变革以前确实抱有在现实中"消灭哲学"又"实现哲学"的思辨观点,但在哲学变革以后,就完全转到以"科学"、"实践"取代"哲学"的立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质不在于"重建哲学"或"以新哲学取代旧哲学",而在于以"科学"、"实践"取代"哲学",以"科学共产主义"取代"哲学共产主义"。国内一些学者仍把马克思哲学变革之前的一些早期文本作为解读"哲学终结论"的重要依据,并把"哲学终结"理解为"哲学重建"或"哲学实现",这是对马克思哲学变革本质的误解。
- 游兆和
- 关键词:哲学变革终结
- 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评介
- 1996年
- 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评介游兆和二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何认识这种发展的原因、本质及趋势,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最近,我国青年学者房宁教授出版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作为《当...
- 游兆和
- 关键词:现代资本主义第三世界国家总体性资本主义发展
- 怎样理解与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兼与哲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的观点商榷被引量:2
- 1994年
- 怎样理解与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兼与哲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的观点商榷游兆和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别于事物的具体特点或属性。可是,多年以来我国流行的哲学教科书却把这两方面的概念相混同,并且用后者来理解与界说前者。这一误差,也表现在目前哲学界对有关前...
- 游兆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唯物主义世界观
- 论哲学的本质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 2013年
- 哲学与科学具有矛盾两重性关系,二者既有一定联系,也有本质区别。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经验性与实证性,而哲学的本质特征则是超验性与思辨性,因此,哲学只能作为一门特殊的"思辨科学"亦即"思辨哲学"存在而不能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存在。哲学与科学代表人类认识的两种理路与趋向,而哲学的本质也正在于"超越科学",哲学也只有保持自身的形上本性并克服科学化倾向才能存在与发展。
- 游兆和
- 关键词:实证科学
- “两重真理说”与人类两难处境被引量:1
- 1999年
- “两重真理说”提出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今天,科学技术有了极大发展,但人类外在的生存环境和内在的精神信仰却日益恶化,人类社会已陷入科学与信仰、科学与道德尖锐对立的两难境地。近代以来,康德、韦伯等大思想家都对科学与宗教、科学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作过深刻思考,而在科学之后重建道德与信仰。
- 游兆和
- 关键词:信仰道德两难处境
- 论现代科学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与科学历史的统一被引量:2
- 1994年
-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多次倡导探索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观点。在钱老思想的感召与启示之下,笔者几年以来对科学体系学作过某些研究。在此,谨就现代科学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与科学历史的统一再集中地提出一些基本认识,以求教于钱老和科学界的各位前辈、同仁。
- 游兆和
- 关键词:逻辑结构科学历史
- 论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四重误解
- 2013年
- 理论界长期存在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误解:一是把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或"过去的形而上学"的批判误解为对"形而上学"本身的批判,并认为"形而上学"就是"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二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误解为"否定性辩证法",认为"否定性"是辩证法的"推动原则"或"革命本质",实际上黑格尔更强调辩证法的"肯定性";三是把黑格尔有关"善恶"关系的辩证法误解为取消"善恶"差别的相对主义,并提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四是把黑格尔寻求理性与现实统一的"两个凡是"命题误解与发挥为脱离理性的单纯经验论命题,并提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等相对主义观点。这四重误解,既遮蔽了哲学的形上本质,也曲解了辩证法的肯定性与确定性特征,理应予以纠正。
- 游兆和
- 关键词: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