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春玲 作品数:19 被引量:126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儿科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及临床教学体会 2013年 根据本院儿科研究生教学情况,对分子生物学实验及临床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庄太凤 马建荣 温春玲 王萍 李文静 李慧玲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NIPT假阴性新生儿18-三体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5年 患者33岁,孕6产0,主因停经40+6周,阴道流液1d于2014年4月8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3年6月27日,预产期:2014年4月4日,停经30d尿hCG(+),孕4个月始觉胎动,核对孕周无误,孕16周21-三体综合征筛查1:560低风险,18-三体综合征1:11 000低风险,孕24周胎儿畸形筛查B超提示:单活胎,超声孕周22+1周,胎儿双侧脉络丛囊肿(右侧1.3cm×0.8cm,左侧1.4cm×0.9cm),胎儿双侧脑室内径均约1cm,处于正常值高限,胎儿小于相应孕周,门诊医师建议患者行胎儿染色体检查,患者顾虑穿刺风险而拒绝,遂抽母亲静脉血行胎儿无创DNA即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检测,孕26周NIPT结果回报:21、18、13号染色体均未检测到三体异常,复查胎儿B超示双侧脉络丛囊肿依然存在,但有所减小(右侧1.0cm×0.6cm,左侧0.6cm×0.4cm),再次向其强调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的必要性,因患者已知晓NIPT结果,故再次拒绝。 任明保 王欣 刘新月 姜海利 李介岩 梁娜 温春玲关键词:三体 染色体检查 脉络丛 门诊医师 双侧脑室 小于胎龄儿早期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特点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neonates, SGA)早期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特点。方法选择无严重并发症新生SGA47例为研究对象,以45例足月适于胎龄儿(adequ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12h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 HDL-C)、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s,apo)A1及apo—B水平,计算LDL-C/HDL—C及apo—B/apo—A1比值;并进一步将SGA根据是否足月、宫内发育迟缓程度(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平均体重P3以下为SGA1组,P3~P10之间为SGA2组)及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上述指标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GA患儿具有高的TC(2.41±0.61 vs 2.11±0.78,P〈0.05)、LDL-C(0.90±0.44 vs 0.71±0.42,P〈0.05)和apo-B(0.40±0.22 vs 0.29±0.15,P〈0.01)浓度,及高的LDL-C/HDL-C(1.31±1.29 vs 0.82±0.46,P〈0.05)、apo-B/apo-A1(0.60±0.35 vs 0.40±0.19,P〈0.01)比值;SGAl组比SGA2组具有低的TC、HDL-C及apoA1水平,而具有高的apo-B/apo-A1比值(P〈0.01或〈0.05);早产SGA患儿比足月SGA患儿具有低的TG水平(P〈0.05);性别对SGA血脂及脂蛋白水平没有影响。结论不良的宫内环境使SGA早期可出现脂质代谢异常,官内发育迟缓越严重脂质代谢异常越明显,SGA远期可能更易出现心血管疾病;早产SGA血浆TG水平低于足月SGA,可能与新生儿成熟度相关。 王华 王萍 李慧玲 温春玲 马建荣关键词:血脂 脂蛋白 小于胎龄儿 新生儿 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09年 从1959年Avery和Mead首次提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发病原因,到1980年Fujiwara等[1]用从牛肺提取的PS(surfactant-T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首次获得成功,PS已经被列入NRDS治疗的常规方案。 温春玲 张巍 马建荣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发病原因 NRDS 早产儿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IVH)特点及影响因素,寻求降低早产儿PV—IVH发生率及严重度的有效方法。方法:72例胎龄28~35周早产儿于生后24h内、满1、2、3、5、7d,分别行颅脑超声检查。结果:①早产儿PV—IVH发生率为69.4%,重度PV—IVH发生率为31.9%;92%PV—IVH在宫内、产时或生后24h之内发生;30%进一步发展;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除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外无其他特异性临床表现。②机械通气、胎龄和地塞米松是与早产儿PV—IVH有关的独立因素。结论:①早产儿PV—IVH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会进一步发展,常无典型症状及体征,应早期、续贯监测。②防治措施为积极预防早产;产前积极使用地塞米松;减少机械通气等。 温春玲 张巍 黄醒华关键词: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影响因素 肌糖原累积症临床和遗传学特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糖原累积症( GSD)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导致糖原代谢障碍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大约为1/20000[1]。 GSD患者体内的糖原在质和(或)量上均有一定的异常,其肝和肌肉中有过多的糖原累积,会严重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根据GSD累及脏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肝GSD 和肌GSD,其中肌GSD包括GSD-Ⅱ型、Ⅴ型和Ⅶ型,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庄太凤 温春玲 王萍 李文静 张巍 魏珉关键词:糖原累积症 三磷酸腺苷 基因 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比较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RPD早产儿107例分为3组。A组(42例)患儿应用国产PS和机械通气治疗,B组(37例)患儿应用进口PS和机械通气治疗,C组(28例)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国产或进口PS均可迅速改善RDS患儿临床症状(P<0.05)。②三组患儿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后1~24 h,A、B组机械通气参数PIP值明显低于C组(P<0.05)。④用药后2~6 h,A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C组。⑤应用PS后2~6 h,A、B组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⑥三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A、B组重复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时应用进口PS更加方便快捷。 温春玲 马建荣 王璟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脑血流及与颅内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 了解早产儿脑血流(CBF)特点、影响因素及与颅内出血(PVH- IVH)的关系,探讨预测、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使用Logic 400超 声诊断仪对胎龄28-35周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 h内、1、2、3、5、7 d检查脑血流及颅 内出血情况。结果 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参数显著高于大脑前动脉(ACA)及 基底动脉(BA)。早产儿脑血流速度(CBFVs)随胎龄、日龄增加而增加,搏动指数 (PI)与阻力指数(RI)无明显变化。随着平均动脉压增加,舒张期末最高血流速度 (Vmin)增加,RI下降。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发展与脑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关系,出 生24 h后频谱形态异常改变提示颅内出血发生或发展。机械通气可导致早产儿脑 血流频谱改变,从而使颅内出血发生或加重。结论 早产儿MCA脑血流参数显著高 于ACA及BA,常规监测早产儿脑血流参数不能预测颅内出血,但出生24 h后频谱 变化,有一定预测价值。 温春玲 张巍 黄醒华关键词:早产儿 脑血流 颅内出血 早产儿脑血流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03年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也是早产儿智力障碍及脑瘫的主要原因之一.颅内出血与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关系密切. 温春玲 张巍关键词:早产儿 脑血流 影响因素 颅内出血 新生儿窒息 低血糖 多通道分子信标聚合酶链反应在新生儿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初步建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常见念珠菌的多通道分子信标荧光聚合酶链反应(MQ-PCR)检测体系,实现新生儿IFI病原体的早期检出,并探讨患儿不同部位念珠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34例临床诊断为脓毒败血症并疑似IFI新生儿的血液、深部痰液和咽拭子标本;常规行血培养及微生物鉴定,并应用MQPCR体系对3类标本进行念珠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和检测时长。结果本研究MQPCR体系检测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检出下限均为50 FU/ml,线性检测范围为5×10^1~1×10^5 CFU/ml,且MQ-PCR体系所检出细菌与其他14种常见致病性细菌或DNA序列同源性较高的真菌无交叉反应。9例(9/34、26.5%)患儿经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确定为IFI;此9例IFI患儿同一血液样本、自身不同部位(深部痰液、咽拭子)样本行MQ-PCR均检出念珠菌阳性,且检出菌种与血培养完全一致。比较血标本两种方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血培养法为26.5%(9/34),MQ-PCR为32.4%(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5)。血培养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26.5%)和相应的自身不同部位标本MQ-PCR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中咽拭子、深部痰液和血标本中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2%(14/34)、32.4%(11/34)和32.4%(11/34)。MQ-PCR检测血液、深部痰液和咽拭子标本时长分别为3.5(3.2,3.9)h、3.1(2.9,3.2)h和2.7(2.5,2.9)h,较血培养时长[94.0(78,105.8)h]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P=0.008,Z=-2.5、P=0.013,Z=-2.7、P=0.008)。结论对IFI新生儿多部位标本应用MQ-PCR检测念珠菌,较血培养具备高符合率及快速检出的优点,利于新生儿念珠菌定植及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 张雨 曾慧慧 温春玲 蔡晓沂 赵娜 李兴旺关键词: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