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翰
-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文化认知:全球文化多元的演变走势被引量:4
- 2004年
- 由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全球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由于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多种文化的并存已能持包容的态度,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华文化在吸取世界优秀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必将大发光芒。
- 洪文翰彭永爱
- 关键词:文化认知民族文化文化交流文化相对主义流行文化
- 鲁迅与钱钟书翻译主导思想的比较研究
- 2011年
- 鲁迅和钱钟书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探讨上颇有建树。他们对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虽有不同的取舍,但在以翻译为媒介的文化交流上看法却趋于一致;他们的这些论述对当今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研究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 刘叶红洪文翰
- 关键词:归化异化殊途同归
- 英汉语姓名共性初探
- <正>我们在英汉语姓名文化对比研究中,可以看出两者在应用方面有许多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具体表现。杨自俭教授最近从现代语言学发展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要重视共性研究,而且强调"共性研究有极重要的理论价值,是学...
- 洪文翰
- 文献传递
- 从关联理论看话语语境对词项语义认知的效应
- 2009年
- 语境对语言或言语的认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论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词项与语义层面来探讨语境对话语含义的效应。话语中的词汇意义分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前者指词的字面意义;后者超乎字面意义,需要听者去领悟。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修养、民族文化、社会习俗及使用的语体(或变体)等不同,都会使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偏离或误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随时准确把握话语语境的变迁。文章着重探讨三个层面的问题:1.语境分类与功能的利用;2.语境信息与语义认知;3.信息传递技巧与隐性意义的结缘。
- 洪文翰彭永爱
- 关键词:话语语境语义词项
- 语境功能与话语中语义认知效应
- 语境对语言或言语的认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笔者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词语与语义层面来探讨语境对话语含义的效应。话语中的词汇意义分为显示意义和暗示意义。显示意义指词的字面意义,它与说话者的意图相一致。语境通过选择、限制、消...
- 彭永爱洪文翰
- 关键词:语境
- 文献传递
- 跨文化比较:“独立型”与“互赖型”——称呼的礼貌准则管窥被引量:2
- 2006年
-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规约中使用称呼语必须遵循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对称呼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这对培养人们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交际实践意义。
- 洪文翰王薇
- 关键词:称呼语礼貌准则
- 语言转移的跨文化透视
- 1998年
-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两个不同语种的文化共性与个性的研究有可观的理论价值,不但可以进一步认识人类文化的本质、系统和发展规律,认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而且可以更深地了解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鉴于每种语言的语汇沉淀着绚丽多彩的社会历史文化,文章拟从语言转移(languagetransfer)的国情透视入笔,论述不同民族语汇的文化对应关系、揭示新词语衍生的文化背景、剖析文化个性对语义转移的影响和各民族文化的双向互流趋向,以提高人们对语言文化内涵的洞察力,从而改进人们的思维方式。
- 洪文翰
- 关键词:语义转移文化制约
- 称谓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 2006年
- 1.等效和语用等效翻译中的等效是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最早由雅各布森(R.Jakobson)1951年在论文《论翻译中的语言学方面》中提出。他认为:含有差异的等值是语言中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语言学关心的基本问题。“含有差异的等值”揭示了语言之间的不对称关系,这正是翻译行为的真正核心。继雅各布森之后,奈达(Nida)1964年发表了《翻译科学初探》,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翻译标准,指出“译文的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 陈芳洪文翰
- 关键词:翻译标准等效称谓等值
- 英语中汉语借入词探析被引量:17
- 1996年
- 英语中汉语借入词探析长沙电力学院副教授洪文翰一、引言现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各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众所周知,汉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同样,西方语言也引进了为数不少的汉语词汇。本文仅就英语中的...
- 洪文翰
- 关键词:英语词汇汉语词汇英语词语中国人名《汉英词典》
- 汉英民谚心理定势对比解读
- 思维乃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思维借助语言进行,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民谚 (common proverbs)是民族语言形式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固定形式,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易诵易记...
- 洪文翰刘叶红彭永爱
- 关键词:汉英谚语文化结构心理定势价值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