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琨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5篇音乐
  • 2篇第九交响曲
  • 2篇音乐哲学
  • 2篇哲学
  • 2篇自由性
  • 2篇席勒
  • 2篇克罗齐
  • 2篇交响曲
  • 2篇功利
  • 2篇功利性
  • 2篇非功利性
  • 1篇音乐美学
  • 1篇音乐批评
  • 1篇音乐学
  • 1篇音乐作品
  • 1篇真理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社科
  • 1篇社科
  • 1篇专一

机构

  • 5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柏林洪堡大学

作者

  • 5篇毕琨

传媒

  • 1篇音乐生活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精神寂寞,情之专一
毕琨
关键词:音乐美学
音乐作品“真理”的“澄明”——读《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被引量:10
2010年
《悲情肖邦》不仅贯穿着于润洋先生历史(西方音乐史学)与逻辑(音乐美学)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学术思想,而且在音乐技术分析与音乐表现性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对其中选定的24首作品给予了音乐哲学的概括,即"悲剧—戏剧性"。若以德国20世纪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真理自行置入作品"以及"语言是存在之家"的命题为"前理解",于润洋先生以"悲剧—戏剧性"作为肖邦音乐内涵的"阐释",是对肖邦音乐作品存在之"真理"的"澄明"。而《悲情肖邦》的行文叙事,则是以音乐学的语言言说对音乐的感性体验。
毕琨
关键词:音乐真理澄明音乐学
18世纪西方音乐哲学中的游戏观念 ——以康德、席勒为范例
笔者在本文中以18世纪的音乐哲学家康德—席勒的音乐游戏观念为研究对象,认为,康德—席勒的音乐游戏观念有着内在的“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是通过康德对席勒的影响,以及席勒对康德的扬弃而历史的形成的。其中,康德的音乐游戏...
毕琨
关键词:哲学音乐席勒第九交响曲克罗齐非功利性自由性
18世纪西方音乐哲学中的游戏观念
笔者在本文中以18世纪的音乐哲学家康德—席勒的音乐游戏观念为研究对象,认为,康德—席勒的音乐游戏观念有着内在的“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是通过康德对席勒的影响,以及席勒对康德的扬弃而历史的形成的。其中,康德的音乐游戏...
毕琨
关键词:哲学音乐席勒第九交响曲克罗齐非功利性自由性
文献传递
作为历史镜像的音乐批评:线索、范例与媒介——"央院"博士后讲座纪略
2023年
2023年1月5日下午4点,中央音乐学院在站博士后毕琨通过腾讯会议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作为历史镜像的音乐批评——线索、范例与媒介》的讲座.此次讲座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举办的"前沿·探索——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学术分享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邀请的与谈人分别为上海音乐学院特聘专家韩锺恩教授[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刘彦玲副教授[2]与中央音乐学院的黄宗权教授[3].此次讲座由黄宗权教授主持.
毕琨
关键词:音乐批评纪略历史镜像人文社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