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志勇
- 作品数:39 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维度睡眠干预策略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身心社灵四维度睡眠干预策略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身心社灵四维度睡眠干预策略实施前(2016年1~4月)和实施后(2016年5~8月)于该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各4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睡眠护理,实验组接受身心社灵四维度睡眠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睡眠障碍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专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身心社灵四维度睡眠干预策略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专项护理满意度.
- 乔树新柴志勇唐理胜周青伟
- 关键词:心脏介入治疗睡眠护理
- 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以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青年组50例,老年组60例。回顾性总结两组患者临床发病情况,危险因素,CAG结果及6个月直接PCI治疗结果。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明确的诱因并且多有吸烟和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冠脉造影多为单支血管病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与老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诱因和危险因素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柴志勇
-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冠脉造影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射频消融7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总结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射频消融7例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9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我院心脏介入中心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7例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冠状静脉窦造影确诊,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的放置中4例采用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3例采用经左股静脉途径,7例中5例采用SwartzRS0长鞘增加贴靠稳定性。结果:经左锁骨下静脉放置电极曝光时间为(2.8±0.6)min,经左股静脉途径曝光时间为(3.2±0.3)min(P>0.05),7例患者均成功消融阻断旁道,平均放电时间(312±67)s,曝光时间(17±5)min。消融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3±11)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右侧旁道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在电极放置、标测与消融的方法上有其特殊性,但仍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 陈宁李玉东杨守忠柴志勇张金盈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右侧旁道永存左上腔静脉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多支病变患者近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与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对多支病变患者近期和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病变的患者209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组和冠脉旁路移植术组。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定期随访。结果:两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内比较:8个维度中除总体健康状况外,其余7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但术后1年评分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前两组评分各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冠脉旁路移植术组在机体疼痛(t=2.279 6和2.450 7,P<0.05)、躯体功能(t=2.300 2和3.259 8,P<0.05)两个维度评分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组,其余6个维度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和冠脉旁路移植术均可有效改善多支病变患者近中期生活质量,其获益来自血运重建本身;冠脉旁路移植术在缓解机体疼痛及改善躯体功能方面优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 陈宁李玉东杨守忠柴志勇张金盈
- 关键词:血运重建药物洗脱支架冠脉旁路移植
-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非PCI组,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左室射血分数的提高及复合终点事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MI后延迟PCI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
- 柴志勇杨守忠王枫岭李纲李华毛绍芬冯文化李慧李玉东
-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管假体植入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80mg/5mg.qd(A组);缬沙坦胶囊80mg.qd(B组);氨氯地平片5mg.qd(C组);对照组安慰剂(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及Born比浊法,观察两组患者血浆中血管内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s factor,vWF)、血小板α糖蛋白-140(granule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变化。结果对照组D组vWF、GMP-140、D-Dimer、PAI治疗前后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以上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A组下降最为显著(P<0.05),BC组降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可预防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形成,其效果优于缬沙坦或氨氯地平单一治疗。
- 陈宁柴志勇杨守忠李玉东
-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高血压病
- 射频消融术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氨氯地平防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氨氯地平的防治效果。方法 60例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氨氯地平干预组(n=30,干预组),对照组术前服用安慰剂(淀粉片剂1片,术前2h口服);干预组术前一周服用氨氯地平(5mg,qd)。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发色底物法及Born比浊法等检测两组患者RFCA前后血浆中血管内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G)的变化。结果对照组vWF、GMP-140、D-Dimer、PAI及PAG在RFCA术后均明显升高,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以上指标较术前也有所增高,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可促进血栓前状态的形成,氨氯地平有一定预防作用。
- 陈宁柴志勇杨守忠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血栓前状态氨氯地平
- 后位法消融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报告
- 2002年
- 目的:探讨后位法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位法RFCA对76例慢-快型AVNRT患者进行慢径消融,其中,男24例,女52例,年龄18~62(平均42)岁,先从冠状窦口(Cso)下方的D区开始依次向Cso上方的C及B区寻找理想靶点,进行试消融及巩固消融。结果:76例AVNRT中74例消融成功,成功率97.4%;并发症少,仅2例出现短时间Ⅰ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结果提示后位法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 柴志勇尹瑞云毛绍芬冯文化李纲柴志辉康琪李玉东
-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射频消融术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丹红注射液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广泛开展及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数量增加的同时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指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平衡失调,即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等发生改变所引起的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
- 陈宁李玉东杨守忠柴志勇张金盈
-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射频消融术丹红注射液血栓栓塞并发症阵发性室上速血管内皮细胞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B型脑钠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柴志勇刘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脑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