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立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综合征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畸形
  • 3篇家系
  • 2篇血液代谢物
  • 2篇因果关系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频消融术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术
  • 2篇两样本
  • 2篇颈部
  • 2篇基因
  • 2篇耳聋
  • 2篇复原力
  • 2篇常染色体

机构

  • 12篇临沂市人民医...
  • 4篇滨州医学院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12篇林立强
  • 5篇吕怀庆
  • 3篇史轶超
  • 3篇王挺
  • 3篇程洪波
  • 3篇李红
  • 3篇刘金枝
  • 3篇杨慎敏
  • 3篇王玮
  • 3篇陈志鹏
  • 2篇宋丹
  • 2篇沈丽艳
  • 2篇李钦
  • 2篇顾晓
  • 1篇陈彦林
  • 1篇徐启云
  • 1篇郝贵峰
  • 1篇卢国华
  • 1篇王馥新
  • 1篇孙宏伟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预测血液代谢物与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的因果关系——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4年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方法,探究1400种血液代谢物和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库获得血液代谢物和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相关数据。使用R软件和TwoSampleMR软件包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结合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简单模型法(Simple mode)及加权模型法(Weighted mode)作为补充分析血液代谢物和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的因果关系。为进一步增强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Cochran Q检验、MR-Egger回归检验、MR-PRESSO综合检验以及MR Egger截距检测异质性及水平多效性。由于样本过大,为了结果更加严谨对结果进行错误发现率(FDR)矫正。反向MR分析以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为暴露因素,将正向筛选得到的血液代谢物作为结局变量进行效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发现1种血液代谢物为棕榈油酸(16:1n-7)升高与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风险增高显著相关(IVW:OR = 1.971, 95% CI: 1.392~2.789, P < 0.001),而反向MR提示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与棕榈油酸(16:1n-7)无显著相关性(IVW:OR = 1.027, 95% CI: 0.980~1.076, P = 0.269)。通过Cochran Q检验、MR-Egger回归检验、MR-PRESSO综合检验以及MR Egger截距检测结果显示工具变量之间不存在异质性及水平多效性,同时,通过留一法检验分析证实,单个SNPs对整体结果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论:在1400种血液代谢物种发现1种棕榈油酸(16:1n-7)与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发病存在正向因果关联,可为中耳、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及早期筛检和治疗提供参考。
陈庆泳陈志鹏林立强邵强吕怀庆
关键词:血液代谢物良性肿瘤因果关系
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血液代谢物与瘢痕疙瘩的因果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血液代谢物和瘢痕疙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基于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的研究。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中获取7 824名成年人志愿者及8 299名受试者的血液代谢物和481 912例瘢痕疙瘩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通过设置显著阈值P<1.0×10^(-5)、连锁不平衡分析[r^(2)=0.001、千碱基对(kb)=10 000], 以及F统计量(F≥10), 筛选与血液代谢物和瘢痕疙瘩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作为工具变量纳入MR分析。采用MR分析的5种方法, 即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 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及加权模型法作为辅助方法, 分析血液代谢物(暴露因素)和瘢痕疙瘩(结局变量)的因果关系。对符合条件的血液代谢物SNPs进行敏感性分析, 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CochranQ检验和MR-Egger回归检验评估其异质性, MR Egger截距检测排除其水平多效性, 留一法检验评估是否存在单个SNPs对MR分析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MR-PRESSO法检验SNPs异常值, 通过错误发现率(FDR)进行矫正(FDR<0.2), 控制假阳性率。反向MR分析以瘢痕疙瘩为暴露因素, 将前述MR分析筛选得到的血液代谢物作为结局变量进行效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使用R 4.3.2软件及其中的TwoSampleMR程序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MR分析的因果效应值用比值比(OR)和95%CI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即潜在因果效应的证据显著。构建森林图、漏斗图、散点图对MR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从GWAS数据库中获得1 400种血液代谢物, 共有34 843个SNPs, 均符合遗传变异与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假设;瘢痕疙瘩数据集共获得24 197 210个SNPs。IVW分析发现1种血液代谢物琥珀酰牛磺酸(16∶1n-7)有28个SNPs与瘢痕疙瘩具有因果关系(OR=1.13, 95%CI 1.06~1.19, P<0.001, FDR=0.07);MR-Egger回归法(OR=1.11, 95%CI 1.04~1.19, P=0.005)、�
陈庆泳林立强吕怀庆王冬青
关键词:瘢痕疙瘩血液代谢物因果关系
亚洲复原力量表在神经症患者中的适用性及其复原力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考察亚洲复原力量表在神经症患者中的适用性,同时对神经症患者的复原力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神经症患者88例(研究组)和心理健康者93名(对照组),采用亚洲复原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神经症患者和正常社区居民进行测查。结果复原力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重测信度均较高,与SCSQ积极应对均呈正相关(P<0.01),与SAS、SDS均呈负相关(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χ~2/df=1.373,RMSEA=0.065,CFI=0.932,IFI=0.934,NNFI(TLI)=0.922,支持原有理论模型。研究组复原力量表总分及自我可塑性、灵活应对、情绪管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SQ积极应对对复原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SDS对复原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亚洲复原力量表的信效度较高,可用于神经症患者复原力的分析和研究。神经症患者复原力水平低,积极应对和抑郁影响其复原力水平。
刘晓利林立强郝贵峰位照国高华王继委王萍
关键词:复原力神经症信度
鼻内镜下采用鼻中隔软骨及骨治疗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
2025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鼻内镜下利用鼻中隔软骨及骨治疗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行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2.0±8.4)岁(17~35岁)。术前均行鼻骨、鼻窦CT扫描及三维重建,进行鼻中隔软骨大小的评估和取材设计,评估鼻畸形的程度。术中经鼻小柱行开放性“V”形切口,鼻内镜直视下切取部分鼻中隔骨与软骨。利用鼻中隔软骨和骨性结构对鼻畸形进行矫正,利用鼻支撑器作为术中重建鼻翼软骨的支架,术后佩戴鼻支撑器1个月以维持稳定的鼻外形。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对鼻外形的满意度和鼻腔通气程度。测量外鼻两侧相应数据,包括鼻尖高度、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基底宽度、鼻小柱倾斜度,对外鼻的对称性进行客观评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鼻外形基本恢复对称,两侧鼻孔基本等大,手术前后对称性指标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鼻尖高度、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基底宽度、鼻小柱倾斜度t值分别为4.21、2.26、3.38、3.65、2.36,P值均<0.05)。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患者对鼻外观满意[VAS评分(9.14±0.48)分比(3.45±1.23)分,t=14.29,P<0.001],鼻腔通气得到明显改善[VAS评分(9.32±1.24)分比(4.61±0.85)分,t=10.39,P<0.001]。结论在鼻内镜辅助下利用鼻中隔软骨及骨治疗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能够同时改善患者的鼻部外形及鼻腔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王冬青肖宁陈庆泳林立强王雁鹏吕怀庆
关键词:鼻畸形鼻中隔软骨唇腭裂
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一家系26例
2013年
先证者(V23)女,6岁。因“先天性听力障碍,言语交流困难”来我院就诊。患者为语前聋,病情稳定,为非进展性听力损失,无耳呜、眩晕等症状,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刘金枝程洪波杨念林立强徐启云顾晓史轶超杨慎敏沈丽艳宋丹王挺王玮李钦李红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听力障碍家系言语交流
大学生复原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亚洲复原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结果:1复原力各维度及总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与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2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3个变量之间是循环往复的关系,任何一个变量均为其它两个变量的中介变量。其中,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大,最大为62.62%,其次是复原力,占总效应的比例最大为35.64%,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小,最大为8.96%。结论: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3个变量之间是循环往复的关系。
刘晓利林立强卢国华孙宏伟
关键词:复原力社会支持中介作用
颈部局部皮肤复合瓣修复气管缺损
林立强陈彦林吴跃煌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聋大家系的听力学特征及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格检查,抽取外周血;绘制系谱图,整理分析家系资料;提取外周血DNA。对2例家系患者进行已知耳聋致病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该家系共6代,可追朔的有122人,耳聋患者26例。系谱特征表现为世代连续传递,男女均可发病,且耳聋患者的后代有50%左右的发病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听力学表现为:先天性、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全频听力损失。已知的耳聋致病基因全外显子及线粒体DNA测序结果分析均无阳性发现。结论该耳聋家系为一个先天性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全频听力损失;初步分子遗传学筛查提示该家系可能为新基因突变所致病。
刘金枝程洪波杨念徐启云林立强顾晓李钦杨慎敏王挺孟庆霞王馥新王玮史轶超李红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力检测耳聋基因突变家系
复杂性颌面颈部血管畸形多次治疗后困难气道1例
2024年
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病变,是由于血管或淋巴管形态发生异常而导致的结构异常,根据存在的主要通道类型分为低流速畸形(毛细脉管畸形、静脉畸形)和高流速畸形(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其中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它是一种先天性高流速血管畸形,常发于颌面颈部,其次是四肢和躯干,并且这种血管畸形在青春期和怀孕期间(由于受激素的影响)面积容易扩大,随之带来潜在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压迫邻近组织、出血和外观畸形。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相当困难,常需要多种治疗方式综合治疗,方法有手术、栓塞治疗、硬化剂注射等。
胡敬利田静史斌李克雷邰茂众秦中平林立强
关键词:血管畸形困难气道气道管理射频消融术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一家系四例被引量:1
2013年
先证者(Ⅲ3)男,53岁,汉族,先天眼小。因白内障术后畏光流泪来我院就诊。否认眼部红痛、外伤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2,不能矫正,左眼仅有手动感。睑裂上下径双眼均为4mm,睑裂横径22mm。逆向性内眦赘皮,遮盖泪阜。内眦间距43mm,两外眦间距87mm。双眼向前方平视时上睑缘遮盖瞳孔约2mm,提上睑肌肌力0mm。双眼球前后径27.29mm。眼压右眼20mmHg,左眼33mmHg,眼球无震颤。
程洪波杨念刘金枝宋磊王涛林立强徐启云杨慎敏沈丽艳宋丹王挺王玮史轶超李红
关键词: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家系裸眼视力眼科检查内眦赘皮内眦间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