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强
- 作品数:54 被引量:263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福建省2012—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41
- 2019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2—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为疫苗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中收集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报告的福建省AEFI个案数据,从福建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各种疫苗的接种剂次,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7年发生AEFI 12 778例,报告例数居前3位的为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占全省报告数的47.89%。在时间上,2、3季度报告多于1、4季度。报告病例中,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分别占84.00%和14.09%,男女性别比为1.71∶1,≤2岁占83.80%。AEFI总估算发生率为15.06/10万剂次,报告发生率前3位的疫苗是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ap-IPV/Hib)54.52/10万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45.61/10万剂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MPV-AC/Hib)43.24/10万剂。80.83%的AEFI发生在接种后≤1 d,68.94%发生在第1剂次。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占85.27%;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结论福建省各疫苗的AEFI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有待提高。
- 萧剑雄吴瑞红林志强周勇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福建省2008-2011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虽然发生率极低,但随着OPV大量使用,在无脊灰国家和地区,VAPP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对VAPP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日益重要。本研究通过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福建省2008-2011年OPV常规免疫以及历年强化免疫/查漏补种OPV数据估算VAPP发生率,并对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APP发生的影响因素。
- 林志强吴瑞红吴江南周勇潘伟毅萧剑雄杨秀惠郑金凤严延生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影响因素
- 福建省二价脊髓灰质炎疫苗损耗系数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影响二价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损耗系数的相关因素,为降低bOPV损耗、提高使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福建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福建省共1 046家接种门诊,随机抽取68家接种门诊进行问卷调查;查询九个设区市bOPV使用数和接种数。结果福建省共使用bOPV1 602 980人份,共接种1 125 217人次,平均损耗系数1.43,68家接种门诊平均损耗系数1.42,与福建省平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乡镇接种门诊较城区接种门诊bOPV损耗系数较大(OR=15.17,P<0.05);接种频次≥3次/周者较接种频率<3次/周的损耗系数小(OR=0.07,P<0.05);接种人员>2人者较接种人员≤2人的损耗系数小(OR=0.01,P<0.05);服务半径≤10km者较服务半径>10km的损耗系数小(OR=0.18,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种人员>2人是损耗系数的保护因素(OR=0.01,P<0.05)。分层分析显示,无论服务半径或接种频次,乡镇接种门诊bOPV损耗都高于城区接种门诊。结论要提高bOPV使用率、降低损耗系数,需因地制宜针对城区和乡镇制定对策,合理设置接种门诊,科学安排接种服务周期。
- 陈俊磊潘伟毅蔡志坤张冬娟林志强王琴
- 关键词:影响因素疫苗接种免疫规划
- 福建省健康人群A群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健康人群A群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为有效防控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15个年龄组健康人群1557人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群和C群抗体水平。结果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88.3%,平均浓度为6.35μg/ml;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50.7%,平均浓度为1.89μg/ml;不同年龄组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及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最高均为6~11岁组,阳性率分别为97.3%和88.5%,抗体浓度分别为15.55μg/ml和8.12μg/ml;不同免疫剂次儿童的A群、C群抗体阳性率及平均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剂次多者其抗体平均浓度也较高,两群抗体阳性率均随免疫剂次增加而增高。结论福建省健康人群中A群流脑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C群相对较低。应进一步加强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 王琴杨秀惠陈致飞张海荣陈俊磊林志强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脑膜炎球菌疫苗
- 福建省居民乙肝知识知晓率调查
- 目的了解福建省各地市居民乙肝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探讨开展乙肝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法对9地市随机抽取的699名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乙肝基本知识知晓率72.93%,文化程度越高,乙肝基本知识知晓率、行为正向率、态...
- 黄丽芳吴瑞红周勇林志强郑金凤
- 关键词:乙肝知晓率
- 文献传递
- 2012年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福建省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对福建省2012年AFP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13例,全省<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68/10万。AFP发病率,男性为4.70/10万,女性为2.51/10万(P<0.01);泉州市最高为6.99/10万,漳州市最低为2.11/10万(P<0.01)。213例中,2月报告最多占14.08%;5岁以下占79.34%;服苗≥3次的占90.14%。213例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40例,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35例,脊灰病毒5例。结论 2012年福建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 吴瑞红林志强洪青山萧剑雄黄丽芳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 福建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用2013年全国督导评估方案评估接种率,比较和评价接种数据的可信性,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省共自查1 004个乡级单位,调查42 168人,各疫苗接种率均>99%;以乡级为单位,疫苗接种率达标的乡级普遍>90%;省级抽查的34个乡级自查接种数据基本可信。3岁组和有高中/中专文化父亲的儿童是完成疫苗接种的保护因素,少数民族儿童是危险因素;家里出生、无户口儿童是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大专以上者的儿童更容易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结论福建省儿童保持高接种率水平,以乡级为单位接种率达90%的目标进展顺利。
- 吴江南黄丽芳林志强周勇蔡志坤潘伟毅张山鹰
-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
-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对学龄前儿童疫苗完成情况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首针及时接种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IPV)接种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福建省1 004个合并后的乡镇中抽取34个乡镇(街道),按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抽取其中77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评估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及其对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的影响。结果调查的772名儿童中,738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93.4%,34名乙肝疫苗首针未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时间超过24 h和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均不利于儿童完成NIPV接种。结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积极影响,应继续保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加强对该接种率的考核督导要求。
- 林志强王琴张苏晗吴江南周勇
- 关键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影响因素
- 福建省2018—2022年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麻痹病例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福建省2018—2022年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残留麻痹的个案调查表和随访信息。结果福建省2018—2022年报告AFP病例的残留麻痹率为11.3%(84/743),残留麻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6.96,P<0.01)。麻痹后14 d以上就诊者残留麻痹率(32.4%)高于14 d内就诊者(10.3%,χ^(2)=15.74,P<0.01);84例残留麻痹病例分布在省内9个设区市,残留麻痹率前3位依次为福州、厦门和泉州市(χ^(2)=19.98,P<0.05);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7月份残留麻痹率最高23.4%(χ^(2)=24.46,P<0.05);病例男女性别比1.6∶1,<5岁组共占44.0%(37/84);84例残留麻痹病例中,免疫剂次≥3者残留麻痹率最低(10.9%,χ^(2)=10.18,P<0.05);发病时症状体征发生率发热为48.8%(41例),其次是深部腱发射减弱/或消失为44.0%(37例);残留麻痹部位中,肢体麻痹共占78.6%(66/84);84例标本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4.8%(4/84);引起残留麻痹的主要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占29.8%(25/84),无脊灰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结论福建省近年发现的残留麻痹病例已不是脊灰病毒引起。应继续保持AFP监测系统高质量运转,对报告的AFP病例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残留麻痹病例发生。
- 吴瑞红林志强萧剑雄李东张海荣周勇
- 关键词:脊灰病毒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
- 2012~2015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为做好AFP病例报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2012~2015年福建省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和报告AFP病例的能力。结果福建省2012~2015年医疗机构共报告AFP病例751例(分别为217、159、212、163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2.34/10万;AFP病例发生麻痹后7d内到医疗机构就诊的701例(93.34%),首诊选择市级医院的390例(51.93%)、选择县级医院的215例(28.63%);省级医院首诊报告准确率最高(82.35%)、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首诊报告准确率最低(分别为43.75%和4.26%);各级医疗机构AFP病例报告及时率为88.95%。结论福建省AFP病例的发现、诊断及报告主要集中在市级和县级医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发现、诊断AFP病例后能及时进行报告。
- 林志强吴瑞红潘伟毅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