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于区分VCA‑IgA阳性正常人和鼻咽癌的诊断标志物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区分VCA‑IgA阳性正常人和鼻咽癌的诊断标志物及应用,诊断标志物组合由CCL3、MIF和VCA‑IgA组成。发明人从鼻咽癌病人血清和VCA‑IgA阳性人群血清的蛋白芯片中找到诊断鼻咽癌的血清标志物:CC...
- 刘万里曾木圣薛宁林建华
- 文献传递
- 联合检测EB病毒不同抗体及EB病毒DN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7
- 2013年
- 目的 同时检测EB病毒(EBV) Rta-IgG、衣壳抗原(VCA)-IgA、早期抗原(EA)-IgA、EBV-DNA,评价EBV血清学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的131例治疗前鼻咽癌、52例非鼻咽癌的相似症状患者和148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应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抗体;ELISA法检测Rta-IgG抗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血浆EBV-DNA.比较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各指标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鼻咽癌组Rta-IgG、VCA-IgA、EA-IgA、EBV-DNA阳性率均高于鼻咽相关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Rta-IgG、EBV-DNA阳性率及EBV-DNA水平随鼻咽癌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均P <0.05);VCA-IgA、EA-IgA阳性率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P>0.05).Rta-IgG和EBV-DN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和0.827,4个指标对鼻咽癌血清学诊断效能均较好,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Rta-IgG:77.9% 、92.5%,VCA-IgA:93.1%、91.5%,EA-IgA:74.8%、99.5%,EBV-DNA:64.9%、97.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83.5%.结论 联合检测Rta-IgG、VCA-IgA、EA-IgA、EBV-DNA可提高EBV血清学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效益.
- 罗耀凌陈浩彭颂国林建华黄培钰
- 关键词:鼻咽肿瘤血清学试验
- 肿瘤患者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 研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特征,为分析其相关因素提供资料.方法 统计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肿瘤患者中EDTA-PTCP患者的病史、肿瘤类型、治疗方法 、使用药物等,分析上述因素与EDTA-PTCP的关系.结果 本中心此2年约55 000例肿瘤患者中共有49例发生EDTA-PTCP,男24例(49.0%),女25例(51.0%).49例中10例(20.4%)有高血压史,5例(10.2%)有糖尿病史.共涉及17种肿瘤,每种1~11例不等.49例中13例(26.5%)在肿瘤治疗前检出EDTA-PTCP,36例(73.5%)在肿瘤治疗后榆出;36例中肿瘤治疗包括化疗11例(30.6%)、放疗+化疗5例(13.9%)、肿瘤切除15例(41.7%)、介入治疗5例(13.9%);16例化疗患者中,地塞米松使用最多(87.5%,14/16);20例手术患者(包括肿瘤切除15例、介入治疗5例)中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最多(75.0%,15/20).18例(36.7%)检出1次EDTA-PTCP;31例(63.3%)检出2次以上,EDTA-PTCP持续时间≤2周的有35例.根据疗程长短分为2组,肿瘤切除与未治疗组(28例)和肿瘤化疗与介入治疗组(21例),EDTA-PTCP持续时间≤2周的患者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比47.6%,x2=10.22,P<0.01).结论 肿瘤患者中EDTA-PTCP的发生与性别、合并常见病、肿瘤类型及治疗方式可能无关,与治疗用药可能有关;EDTA-PTCP持续时间与疗程长短可能有关.
- 邝妙欢欧阳文婷林建华刘万里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肿瘤依地酸疾病特征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2年
-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是由于使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引起的体外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呈假性减少的一种现象,发生率低,临床易误诊误治。本文就其发生及纠正作一综述。
- 林建华刘万里
- 关键词:假性血小板减少乙二胺四乙酸血小板聚集
- 甲胎蛋白异质体3、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检测肝细胞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ELISA法检测AFP-L3、DCP,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3种标志物单独和联合检测肝细胞癌(随机组和AFP阴性组)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肝细胞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的AFP-L3、DCP、AFP水平的差异。分析治疗前AFP阴性肝细胞癌病例联合检测AFP-L3、DCP的意义。结果①单独检测肝细胞癌病例的3种肿瘤标志物,AFP-L3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48.7%、97.7%;DC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42.5%、98.4%;AF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68.7%、94.6%。联合检测AFP-L3、DCP和AFP,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87.5%、92.2%。②肝细胞癌随机组的AFP-L3、DCP、AF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AFP阴性肝细胞癌组的AFP和AFP-L3水平与肝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C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L3、DCP与AFP单独检测时AFP的敏感性最高,而DCP的特异性最高,是区分肝硬化与AFP阴性的肝细胞癌血清学的良好指标。AFP-L3、DCP与AFP的联合检测能提高肝细胞癌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肝细胞癌诊断方面比目前大多数传统的组合方法更优胜、更准确。
- 邝妙欢欧阳文婷林建华吴兴平
-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类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