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云
- 作品数:41 被引量:2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糜子抗旱及复水相关基因的cDNA-AFLP差异显示被引量:22
- 2006年
- 以糜子抗旱种质为实验材料,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四叶期糜子幼苗叶片在干旱、复水与对照等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选取了36个引物组合(6个荧光标记TaqⅠ引物×6个非荧光标记MseⅠ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表明,这些引物组合都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在三种处理之间均能扩增出表达模式不同的差异片段。随机选取了8个干旱特有和4个复水特有的差异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利用NCBI的Blastn进行序列的dbEST比对结果表明,12个EST序列中有2个分别与小麦、玉米的EST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余10个与已知EST序列的同源性都很低,可能为新的糜子抗旱相关基因。用Blastx与Genebank的非冗余蛋白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中的一个序列(DR007245)与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五肽(UDP-N-acetylglucosamine--N-acetylmuramyl-(Pentapeptide))的同源性较高,两个序列(DR007249,DR007250)与水稻的反转录转座子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反转录转座蛋白在植物抗旱、耐盐等抗逆境方面有重要作用。另外还有两个序列(DR007251,DR007252)与两种假定蛋白同源性较高。
- 林凡云胡银岗宋国琦何蓓如
- 关键词:糜子抗旱复水CDNA-AFLP
- 转基因小麦田土壤细菌16S rDNA V3片段的DGGE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为长期监测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提供可靠的试验方法。以检测转基因小麦田土壤细菌菌群变化为例,利用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了土壤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片段;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PCR扩增得到的V3可变区片段;根据电泳条带的变化情况评价转基因小麦对土壤环境微生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提取的DNA,可以不经过纯化直接进行PCR扩增等后续试验;DGGE图谱中条带清晰。该方法可作为长期监测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的试验手段。
- 丁衬衬周艳红林凡云徐剑宏吴季荣祭芳史建荣
- 关键词:DNA提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转基因小麦
- 对土壤中禾谷多粘菌进行检测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土壤中禾谷多粘菌进行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NCBI中筛选出多个禾谷多粘菌核糖体rDNA序列,在它们相对于其他菌的rDNA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SEQIDNo.1和SEQIDNo.2,通过上游引物S...
- 林凡云祭芳徐剑宏吴季荣史建荣
- 文献传递
- 强光诱导小麦叶片花青素积累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以‘小偃54’、‘京411’等67份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对强光诱导小麦叶片花青素积累的现象及品种间变异进行分析,以探讨花青素在小麦响应强光过程中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小偃54’和‘京411’分别经25℃强光处理24 h和48 h叶片花青素含量大幅增加,而15℃和30℃强光处理增幅较小;强光处理48 h后,‘京411’的花青素含量高达7.2μg.g-1FW,约为‘小偃54’的10倍。对‘京411’而言,花青素含量随叶位自下而上递减,并且按叶鞘、叶基部、叶中部和叶尖的部位依次递减。强光处理24 h和48 h后能诱导‘小偃54’和‘京411’的PAL活性增强。强光处理48 h后,紫色胚芽鞘类品种的花青素含量高于绿色胚芽鞘类品种,不同品种强光下的花青素吸收峰均在520 nm处。研究表明,强光下叶片花青素含量升高可能是紫色胚芽鞘类小麦品种抗强光的一种机制。
- 王贵李宏伟林凡云李滨刘曙东李振声
- 关键词:小麦花青素强光温度
- 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镰刀菌Real-time Q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对转基因抗病小麦根际土壤中镰刀菌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体系。应用该反应体系,对转基因小麦各个生长时期的镰刀菌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表明,镰刀菌通用引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Real-time QPCR反应的扩增曲线中各梯度标准质粒的循环阈值间隔均匀,溶解曲线峰值较突出,该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 20,斜率为-3.203,计算其扩增效率为105%,符合荧光定量PCR方法中对各项指标的要求。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基因小麦的播种前期、灌浆期、成熟期镰刀菌数量较低,在苗期、返青期、拔节期镰刀菌数量较高。
- 王秀宇林凡云吴季荣曹欢史建荣
-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镰刀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 转基因抗病小麦的环境生物安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转基因小麦研究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我国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麦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对转基因小麦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厘清转基因小麦的安全忧虑,促进转基因小麦的产业化。本文对转基因抗病小麦生物安全相关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目前国际上小麦转基因研究的主要目标基因、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有助于建立我国转基因小麦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保障转基因小麦的健康发展。
- 史建荣吴季荣徐剑宏林凡云祭芳
-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抗病
- 来自莫迦小麦(T. macha)的T型恢复基因Rf3和K型不育基因rfv1的SSR标记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为了建立非1B/1R类型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体系,对基础遗传材料Tm3314来自莫迦小麦1BS染色体的T型恢复基因Rf3和K型不育基因rfv1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以Tm3314和T型不育系T504A的杂交F2代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从1BS染色体上1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与目的基因连锁的2个SSR标记Xbarc8和Xgwm18。然后结合(T504A/Tm3314)F2群体在T型细胞质下的育性分离情况和F2可育株与K型不育系K119A测交所得的K型细胞质下的育性结果,运用Mapmaker 3.0b软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Xbarc8和Xgwm18与Rf3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5 cM和8.1 cM,与rfv1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2 cM和19.6 cM,且2个SSR标记位于两个育性基因之间。
- 董普辉胡银岗林凡云宋国琦宋喜悦马翎健李宏斌何蓓如
- 关键词:恢复基因不育基因SSR标记
- 山西省大豆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农艺性状及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被引量:28
- 2003年
- 以山西省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为材料,对其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及SSR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探明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之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为山西省大豆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84份选育品种和180份地方品种在8个质量性状、5个数量性状上都存在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相比,遗传多样性较低。在质量性状方面,选育品种的籽粒颜色、生长习性变异性呈下降趋势,而脐色和茸毛色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数量性状方面,除粗蛋白低于选育品种外,地方品种的变异程度高于选育品种。对两类品种各13份材料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45个SSR位点基本可以将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开,表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在分子水平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分化,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选育品种。表型和分子检测结果都表明,山西大豆品种的选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遗传多样性。
- 林凡云邱丽娟常汝镇何蓓如
- 关键词:大豆选育品种农艺性状SSR标记
- 两个与盐和赤霉病菌胁迫相关的小麦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20
- 2008年
- 在植物体内,糖基转移酶通过参与多种物质的糖基化而在植物抗逆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小麦糖基转移酶基因响应病原菌和盐胁迫的分子机制,文章分离了两个小麦糖基转移酶基因(TaUGT1,TaUGT2)。这两个基因均编码496个氨基酸,cDNA序列相似性为90%。它们均含有一个内含子,分别为335bp(TaUGT1)和324bp(TaUGT2)。序列比对分析表明,TaUGT1和TaUGT2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UDP-glucoronosyl and UDP-glucosyl transferase)基因同源性最高,且都含有PSPG(Putative secondary plant glycosyltransferase)保守结构域。Real-time PCR表达分析显示,TaUGT1受赤霉病菌抑制表达,而TaUGT2受赤霉病菌诱导表达;在高浓度NaCl胁迫下,TaUGT1和TaUGT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2.87及4.56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TaUGT2可能与小麦赤霉病抗性有关,而TaUGT1和TaUGT2可能共同参与了小麦对盐胁迫的响应。
- 林凡云陆琼娴徐剑宏史建荣
- 关键词:小麦糖基转移酶
- 转基因抗病小麦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小麦病害一直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包括小麦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病毒病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转基因抗病小麦被认为是提高小麦抗病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用于抗小麦...
- 史建荣吴季荣徐剑宏林凡云祭芳
-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技术抗病性环境安全评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