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盘宇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异心叶桉杀灭钉螺效果的初步观察被引量:6
- 1997年
- 对异心叶桉提取物作室内杀钉螺实验观察,发现异心叶桉树叶和树枝中含有较高的杀钉螺成分。树叶水浸液浓度5000mg/L和10000mg/L室内浸杀钉螺72h死亡率分别为60.0%和87.5%;树叶乙醇提取物25mg/L浸杀钉螺72h死亡率达100%,在25±1℃时对钉螺浸杀48h和72h的LC50分别为16.0mg/L和12.2mg/L。鱼毒试验发现该提取物对斑马鱼毒性较低。认为桉树是具有较高杀灭钉螺价值的候选植物。
- 洪青标周晓农杭盘宇吴锋
- 关键词:植物杀螺剂钉螺药理
- 江苏省寄生虫调查微机数据库及处理系统被引量:5
- 1993年
- 为全面掌握我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点,给制订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1991年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计划及其实施细则》,结合本省情况,开展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工作,抽样33个县,120个点,调查了68883人,并应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建立相应数据库和编制统计学处理系统。 1
- 沈明学杭盘宇钱益新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处理系统系统运行环境流行病学统计
- 提高期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为例被引量:6
- 2014年
- 以《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为例,从保持期刊特色、提高期刊服务能力、扩大国内外影响、加强编辑部及审稿队伍建设等4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 邓瑶洪青标钱熠礼杭盘宇汪伟黄影梁幼生
- 关键词:科技期刊
- 北移传代钉螺在北方生存的纵向观察及其对血吸虫的易感性被引量:22
- 2002年
- 目的 进一步评价因南水北调将钉螺迁移至北纬 33°15′以北地区后 ,钉螺的生存繁殖力及对血吸虫的易感性。方法 采用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的方法 ,对已移至江苏徐州岱山传代 3年的钉螺在北方的存活率作了为期 5年的纵向观察 ,并在岱山以血吸虫毛蚴对其进行了实验性感染。 结果 钉螺在山东济宁 1年后存活率为 0 ;徐州岱山第 4、5、6、7和8年的存活率依次为 34.76 %、16 .93%、6 .17%、0 .74 %和 0 ;在对照区镇江高资钉螺的存活率分别为 71.6 7%、6 8.38%、6 0 .5 4 %、5 8.4 2 %和 5 6 .72 %。幼螺成活率 ,山东济宁、徐州岱山和镇江高资分别为 0、13.6 7%和 83.0 0 %。钉螺与毛蚴感染比例分别为 1:5、1:2 0和 1:4 0时 ,北移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14 .89%、6 5 .96 %和 6 2 .2 2 % ,对照区钉螺则为 16 .84 %、5 6 .2 5 %和 6 9.4 1% ,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可将我国大陆北纬 33°2 3′以北地区列为钉螺非孳生地区 ,33°2 3′至 33°15′列为非适宜孳生地区。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非孳生区 ,钉螺则不能存活 ;移至非适宜孳生区 ,钉螺因不能适应环境其生存与繁殖力逐年下降 ,呈逐渐消失趋势 ,但残存钉螺仍保持对血吸虫的易感性。
- 梁幼生戴建荣宋鸿焘姜本启姜玉骥杭盘宇黄轶昕缪峰朱荫昌肖荣炜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
-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
- <正> 目的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体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d,以300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0、30min和1、12和24h后...
-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 文献传递
- 一氧化氮与寄生虫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0年
- 杭盘宇
- 关键词:一氧化氮寄生虫感染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Ⅵ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抗性株与敏感株尾蚴感染小鼠,在感染第58、59、60天每日以2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灌胃治疗小鼠,治后35 d剖杀小鼠取肝脏做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作病理学观察;以图像分析仪定量测定虫卵肉芽肿的面积。结果 敏感株未治疗组虫卵肉芽肿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及少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治疗组则由少量炎性浸润细胞和大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未治疗组肉芽肿的面积明显大于治疗组,两者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但抗性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虫卵肉芽肿均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和少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两组虫卵肉芽肿的面积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鼠体内吡喹酮的治疗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影响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在肝组织中,敏感株虫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高于抗性株。
-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虫卵肉芽肿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Ⅳ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 体外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阶段对吡喹酮的反应性。方法 将各虫株成熟成虫分别培养于含吡喹酮分别为 3.2× 10 - 4、8× 10 - 4、1.6× 10 - 3m ol/ L的 MEM培养液中 ,37℃孵育 15、30、4 5、6 0、75 min后 ,分别在解剖镜下观察虫体的存活状况并计算存活率。结果 当孵育于含吡喹酮 3.2× 10 - 4m ol/ L的 MEM中 75 m in,敏感株与抗性株雌虫均能存活 ;但敏感株与抗性株雄虫的存活率仅为 11.5 % - 16 .0 %和 32 .7% - 36 .5 %。孵育于含吡喹酮 8× 10 - 4m ol/L 的 MEM中 15 min,抗性株雄虫与雌虫存活率为 4 8.3% - 5 0 .0 %和 5 7.9% - 6 3.6 % ;敏感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为 2 2 .4 % - 2 5 .9%和 38.5 % - 4 8.3% ;75 min后 ,抗性株雄虫的存活率为 13.3%- 17.3% ,敏感株雄虫的存活率则为 0。孵育于含吡喹酮 1.6× 10 - 3m ol/ L 的 MEM中 15 min,抗性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为 11.1% - 19.6 %和 2 7.5 % - 2 9.9% ;敏感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均为 0。结论 将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孵育于含一定浓度吡喹酮的 MEM中不同时间后 ,抗性株的存活率高于敏感株 ;
-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成虫吡喹酮抗药性
- 色素膜炎患者弓形虫感染的研究被引量:5
- 1990年
- 用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检测224例眼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154例色素膜炎患者1:64以上阳性20例,阳性率12.98%。在非色素膜炎的70例中,未查出1:64以上阳性者。3例色素膜炎久治不愈者,血液接种小鼠盲传查见弓形虫。说明色素膜炎的病因应考虑弓形虫感染。
- 王崇功王坚武朱逸文杭盘宇朱秋英金志龙张智达周丽钧吴又凯倪锡兰魏国英许嫣
- 关键词:色素膜炎弓形体
- 2004-2008年《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载文与引文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载文、著者情况和引文规律,为进一步吸引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提高办刊质量及学术水平提高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逐期统计该刊2004-2008年刊出的所有论文,逐篇统计载文、基金项目来源及文后引文并进行分析,计算引文率、篇均引文数、普赖斯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结果 2004-2008年共载文1038篇,报道内容以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学研究为主(78.42%),方式以论著(41.14%)、防治经验(23.89%)和防治研究(18.59%)为主;论文著者单位主要来自省级科研防疫机构(29.19%)、市级(19.08%)和县(区)级疾控机构(19.46%)及高等院校(18.59%)。5年载文基金论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2.77%基金项目来自国家级项目资助。1308篇论文中共有750篇论文引用了文献,引文率为72.75%;总引文量为6707条,篇均引文量为6.46条;2004-2007年引文的普赖斯指数分别为42.03%、47.08%、37.00%、42.95%和48.22%,平均为43.39%。2004-2008年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提高,5年论文平均发表时滞为4.92个月。结论该刊学术水平较高,报道时效性强;但引文量和引文率较同类期刊低,需进一步提高。
- 汪伟洪青标杭盘宇沈怡平邓瑶梁幼生
-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科技期刊载文分析引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