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珂
- 作品数:4 被引量:1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花生间作和磷肥对间作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6
- 2013年
- 揭示玉米(Zea mays)和花生(Arachis hypogaea)间作提高花生对弱光利用能力的光合特点及磷(P)肥效应,对阐明间作花生适应弱光的光合机理和提高间作花生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于2011–201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分析了间作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特点和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花生相比,施P与不施P条件下玉米和花生间作显著(p<0.01)提高了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b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显著提高了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弱光时的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了气孔导度、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羧化速率(Vcmax)、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磷酸丙糖利用速率(TPU);与不施P相比,施P有利于提高间作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ΦPSII、qP、Vcmax、Jmax和TPU,说明间作花生通过提高功能叶的叶绿素b含量,改变叶绿素构成,提高了光系统II的Fv/Fm、ΦPSII和qP,增强了对光能的捕获和转化能力,提高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而并非提高了对CO2的羧化固定能力;施P有利于提高间作花生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和产量,土地当量比提高了6.2%–9.3%。
- 焦念元杨萌珂宁堂原尹飞徐国伟付国占李友军
- 关键词:羧化效率磷肥光合特性
- 玉米花生间作功能叶的光合荧光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
- 间套作可在时间、空间上光、肥、水、热的合理集约利用,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地的生产率,达到单位土地增产的目的。如今世界人口增长加剧,但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世界粮食增长需求已刻不容缓。间套作越发受到农业生产国的重视。玉米花生...
- 杨萌珂
- 关键词: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化学调控叶绿体超微结构
- 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02
- 2013年
-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于2010—201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光-光响应曲线和光-CO2响应曲线特点、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改变了叶绿素构成,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延缓衰老;间作提高了玉米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显著降低了CO2补偿点;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变化不明显。间作明显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单株干物质,主要在于促进了籽粒的生长,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偏土地当量(PLER-M)高于其所占面积比例的106.6%—120.3%,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这说明间作玉米产量间作优势主要来源于其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的分配,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通过羧化效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提高,增强CO2的固定能力实现的,而非是光能传递、转化效率的提高。
- 焦念元宁堂原杨萌珂付国占尹飞徐国伟李增嘉
- 关键词:间作玉米光合特性羧化效率
- 轮耕与隔灌对麦玉两熟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探明轮耕与隔畦交替灌溉实现麦玉两熟周年均衡增产、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合机理,本试验研究了旋耕-深耕轮耕和隔畦交替灌溉对小麦、玉米功能叶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和周年灌水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生育后期功能叶的SPAD值,提高了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周年产量提高了6.7%~13.0%,周年灌水生产效率提高了12.2%;与全灌相比,隔畦交替灌溉的小麦、玉米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降低,明显降低了小麦的蒸腾速率,周年产量仅降低了2.7%,灌水生产效率却提高了41.3%,达到152.5kg·hm^2mm^-1。这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有利于提高小麦、玉米功能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周年产量,隔畦交替灌溉后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周年灌水生产效率,这对进一步探索深耕-旋耕轮耕制和改进农田灌溉方式,提高黄淮海麦玉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张盼峰杨鹏焦念元汪江涛杨萌珂宁堂原付国占
- 关键词:轮耕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