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沅川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缅甸拉咱市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中缅边境地区缅甸拉咱市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9~12月,在缅甸拉咱市及隶属于该市的4个自然村开展临床试验,选择2~60岁、原虫密度≥250个/μl血、单纯恶性疟现症病例,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2天4次疗法治疗,总剂量因体重而异,如50 kg体重患者总剂量8片均分4次口服,每次2片,每次间隔8~10 h,按体重剂量表给药。于服药当天、服药后的第1、2、3、7、14、21和28天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原虫密度、体温和药物不良反应。用WHO抗疟药治疗效果分类、退热时间、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和配子体转阴率评价其疗效。结果共64例完成全程随访,100%完全临床原虫治疗成功,平均退热时间为(22.5±8.2)h,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中位数为30.0 h[(17.1~168.2)h];服药后第3天和第7天无性体原虫转阴率和退热率分别为(93.8%、100%)和(100%、100%),服药后第28天配子体转阴率为75.0%;仅7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9.9%(7/71)。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缅甸拉咱市恶性疟安全有效。
- 孙晓东张再兴王剑邓艳杨沅川Lasi Ja-hkawn孙晓英王恒
- 关键词:恶性疟疗效
- 云南省2001-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及控制对策探讨
- 2011年
-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死率高达5%~35%,幸存病例中30%~50%将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云南省为我国乙脑高发地区,为此对该省2001-2009年乙脑流行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控对策。
- 李华宪陈国伟杨沅川姜华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趋势
- 云南省2002~2004年疟疾流行现状分析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抗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2002—2004年疾病流行情况分析。结果2002—2004年云南省16个地州在123个县内报告疟疾病例39692例,占全省传染病总数的14.42%,3年的疟疾年发病率分别为2.70/万,3.53/万和2.86/万。发病率3年均排在各县前10位的是西盟、瑞丽、陇川、盈江、腾冲和勐腊。发病率5/万以上县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0%以下,发病数则占全省的80%以上。25个边境县3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8564例,占全省发病数的71.96%,报告恶性疟7037例,占全省恶性疟数的80.85%。当地至国外回归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0.23%,外来流动人口为8.53%。外来流动人口的居民带虫率(5.15%)明显高于疫点居民(2.10%)及当地居民(0.65%)。结论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各重点疟区尤其是边境地区应加大疟疾控制工作力度,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疟疾控制措施.同时还要加强边境疟疾联防并探索和选择适合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的有效方法。
- 李华宪姜华杨沅川李宗惠
- 关键词:发病率
- 云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及暴发情况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积累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疟疾疫情统计,疟防工作年报表,镇康、沧源、耿马、盈江、盐津疟疾暴发情况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云南省2003年疟疾发病数比2002年同期上升了26.30%,恶性疟比例占总发病数的23.28%;边境地区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67.07%.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9~10月发生间日疟点状暴发.受缅甸边境2003年疟疾严重流行的影响,我国境内镇康、沧源、耿马11月疟疾发病数分别比2002年同期上升536.67%、156.67%和38.89%,并在11月内连续出现12个点状暴发村;盈江县苏典乡鲁苗村11月发生的疟疾暴发以恶性疟为主.结论云南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
- 李华宪杨沅川姜华
- 关键词:疟疾疫情态势
-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云南省元江流域疟疾流行状况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疟疾专题图,分析探讨云南省元江流域疟疾的流行态势。方法运用ArcViewGIS软件,建立云南省元江流域10县1953、1963、1973、1983、1991~1995及2000年的疟疾发病状况数据库。结果获得该流域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的疟疾发病率时空分布图,及其1991~1995年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居民疟原虫血检结果和恶性疟情况分布图。结论运用GIS,通过制作疟疾专题地图,可以对云南省元江流域10县的疟疾流行状况从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直观、准确的分析。
- 毕艳陈章伟杨沅川朱德福
- 关键词:元江流域疟疾GIS软件发病状况发热病人血检
- 云南省2001-2005年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35
- 2008年
- 目的分析2001-2005年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抗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及Arc View GIS3.3等软件,对2001-2005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5年云南省16州(市)129县(市)各县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计63562例,发病高峰在5~8月和10~11月。5年平均发病率为3.049/万,比前5年上升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5,P<0.05),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数和发病率处于前5位州(市)和排名前10位的县(市)除梁河县(二线边境县)外均为边境州(市)和一线边境县(市)。发病率为5/万以上的23县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的12.74%,发病占全省的80.31%。4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占87.30%,死亡占79.36%;发病数和死亡数男女之比分别为3.44∶1和6∶1;农民、民工和学生的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流动人口发病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省发病和死亡数的17.06%和23.42%,是感染疟疾的高风险人群。结论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十一五"期间,应全面抓好疟疾的病例管理、态势监测并及时开展各种防控工作。
- 李华宪陈国伟杨沅川姜华
- 关键词:疟疾发病率高风险人群
- 云南省2001-2010年疟疾流行现状与趋势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为云南省实施消除疟疾行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用Excel2003软件及ArcViewGIS3.3软件进行常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93745例,死亡226例;间日疟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2.76%,恶性疟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4.07%;云南省本省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6.02%(90011/93745),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9.82%(203/226),90%以上病例分布于边境州(市);外省外籍病例病死率是本省的2.7倍;2006-2010年平均年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比2001-2005年分别下降59.20%、73.66%和35.45%;各县、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5-8月和10-11月;10年发病数和年平均发病率顺位前10名的县(市、区)除隆阳区和梁河县(二线边境县)外,其余全为一线边境县;发病率1/万以上的县(市、区)前5年有47个,占全省总人口的29.42%,发病数占全省的95.07%,后5年减少至32个,占全省总人口的19.42%,发病数占全省的90.55%;各年报告的恶性疟病例比例在18.29%~25.75%之间,报告恶性疟的县(市、区)数和病例数前5年呈上升趋势,后5年呈下降趋势。结论自2006年以来,云南省的疟疾流行已由上升趋势成功扭转为稳步下降趋势;但占病例数90%以上的年发病率>1/万的边境和内地高发县(市、区)仍然是云南省未来有效遏制和消除疟疾的重点防控地带;切实抓好各项监测工作应是其他地区的首选措施之一。
- 李华宪陈国伟杨沅川姜华张再兴杨恒林周红宁
- 关键词:疟疾发病率
- 云南省疟疾漏报调查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调查目前云南省疟疾漏报的实际情况。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疟史进行问卷调查。高、中、低乡 (镇 )中各随机抽 1个乡 (镇 ) ,在抽到的乡 (镇 )内 ,按同样的方法从高、低度流行区行政村中各随机抽取 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 ,调查对象为行政村内所有居民 (含外来人口 )。 结果 在 4个县 (市 )共调查 3 0 5 80人 ,初步查明居民中疟疾病例漏报率为 88.8% (95 %CI 87.7%~ 89.3 % ) ,其中个别行政村几乎 10 0 %漏报 ,低疟区漏报最严重达 96.4% ,医疗机构的疟疾漏报数是疫情报告数的 5倍 ,漏报率为 80 .2 % ,而私立医院漏报数是疫情报告数的 70 .8倍 ,漏报率达 98.6%。 结论 云南省疟疾漏报严重。
- 张再兴周升许建卫杜尊伟陈国伟李丽周红宁郭晓芳吴超李菊升刘惠许时燕汪丽波陈章伟杨沅川夏敏李睿洁
- 关键词:疟疾漏报调查
- 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配子体易显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配子体携带危险因素,探讨恶性疟配子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阻断多重抗药性恶性疟传播。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同一研究小组2002~2010年在中缅边境地区纳入研究的恶性疟病例资料。结果分析567例恶性疟病例13项信息,其中77例携带配子体,配子体携带率为13.58%,几何平均配子体密度为(140.15±3.58)个/μl。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体温、对数无性体原虫密度、有疟史者末次发病时间、病程和2周内用药史为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含量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无性体原虫密度为主要危险因素(OR=0.322,OR95%CI为0.146~0.712)。结论近期获得疟疾保护性免疫力、不规范治疗和中重度贫血可能促进恶性疟配子体形成,配子体携带率随病程的延长和随无性体原虫密度的降低而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治疗,使用高效速效抗疟药和配子体杀灭药是减少配子体形成及阻断多重抗药性恶性疟传播的必要措施。
- 王剑孙晓东杨沅川邓艳周红宁杨捷刘慧
- 关键词:配子体LOGISTIC回归
- 2004-2008年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现状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4-2008年登革热流行态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网络直报系统登革热疫情统计数据、卡片个案及现场调查等信息,用Arc View GIS3.3及Excel2007软件对2004-2008年登革热流行形式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4-2008年云南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16例,除2月外各月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以9-10月最多。104例为来自缅甸、老挝为主的东南亚各国的输入病例,12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就诊属地县(市、区)涉及10个一线边境县(市、区)及4个非边境县(市、区)。本省、外省、外籍各类人群均有一定数量的病例报告。男性病例多于女性;7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数以0~9、15~29、35~39及50~54岁年龄组居多,占72.41%(84/116);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者、农民、学生、工人、散居儿童、干部职员和民工为主。结论云南省登革热主要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病例,我国与缅甸、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区是登革热预防控制的重点地带,男性、商业服务者、农民、学生、工人和散居儿童是感染该病高风险人群和重点防控对象。
- 李华宪周红宁杨沅川姜华
-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