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宜
-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院士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与地洼学说相关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 2003年
- 强调了陆内地台活化造山,是地洼学说即活化构造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从板块构造“地学革命”对经典地槽造山成因论的否定;从近廿年板块构造研究华南大地构造取得突破经典板块碰撞造山模式,提出了板内弧后造山新模式的研究实例;以及从活化构造理论与多岛海板内变形理论的对比等几方面的阐明,指出陆内活化造山区,作为地台区、陆缘造山带之外的第三种大地构造类型,其自主创新的意义和作用至今并未改变。强调了地洼学说或活化构造理论与板块构造理论之间并不是对立和互相排斥,一分为二、取长补短,有利于推进中国大地构造的研究和理论的创新发展。
- 杨心宜
- 关键词:地洼学说
- 地幔的的热侵蚀——中国东部大陆壳体后地台活化的一种深部过程被引量:10
- 1992年
- 中国东部大陆地区由不同地壳年龄、地质演化史差异甚大的岩石圈块体(壳体)组成。自中生代以来,这些曾经经历过时间长短不一地台阶段“稳定”时期的壳体,在其内部发生了强烈的活化。
- 陈国达范蔚茗杨心宜
- 关键词:地幔壳体地台活化
- 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袁奎荣教授的学术贡献及研究特色
- 1992年
- 袁奎荣教授,在新中国培养的一代地质学家当中,是一位以花岗岩地质研究称著,闻名国内外的地质学家。经他40年对花岗岩地质研究的辛勤耕耘,成果硕累,并在学术研究上独树一帜,形成鲜明的特色,颇具影响。他除了为国家培养造就出一批年轻的花岗岩地质研究人才,在科研实践中形成一支由老中青组成。
- 杨心宜
- 关键词:隐伏矿花岗岩找矿
- 中国华南活化区历史-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5
- 2001年
- 强调了中国大陆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指导找矿、预测的经济价值。指出采用历史-动力学综合分析和注重四维时、空并重研究,对中国大陆活化区动力学历史背景和阶段性发展、演变研究的必要性。文中以中国华南中、新生代活化区为例,从大陆活化构造体制岩石圈的地质-地球物理场背景和动力学边界特点,及其活化解体前“活化前奏”的地质表现,中、新生代大陆活化构造演变的地质、构造表现和运动学-动力学特点及热-构造作用过程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指出大陆活化是热-构造对克拉通岩石圈深、浅部进行改造、再造的动力作用过程。各种地质记录和信息均显示,在地幔热能大规模聚集驱动下,热异常软流圈主动上涌的热侵蚀、转换,具有垂向为主兼有二维平向的三维运动学-动力学和时间维的阶段性演变,是大陆活化区动力学及其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性。
- 陈国达杨心宜梁新权
- 关键词:岩石圈活化构造地壳
- 岩浆长期分离结晶对岩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的影响被引量:10
- 1991年
- 讨论了在岩浆长期分离结晶作用的模式,由于晚期残留熔体相对于早期结晶相其Rb/Sr比增高,当有一定滞留时间条件下,将导致晚期结晶相^(87)Sr/^(86)Sr初始比增高,因而在一个复式岩基内会形成具有不同锶同位素初始比的多个岩石单元。文中以安徽地洼阶段的黄山一狮子岭岩体为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其初始岩浆(?)=0.7122,(Rb/Sr)0=3,该岩浆的80%分离结晶形成黄山岩体,其(?)=0.7143(t=130Ma),其余20%的残余熔体结晶后形成狮子岭岩体,其(?)=0.7180(t=123.1Ma)。
- 刘昌实杨心宜
- 关键词:岩浆岩石锶同位素
- 华南花岗岩物源成因特征与陆壳演化被引量:31
- 1990年
- 华南不同时代的花岗岩按物质来源及成因可划分为:幔源(分异)系列:幔-壳混源(同熔)系列;壳源改造(重熔)系列和幔-壳混源碱性系列等四个不同的系列,简要阐述了划分四类系列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的依据。侧重根据Sm-Nd、Rb-Sr同位素成分,以二元混合模型计算了花岗岩源区物质组成中,上壳和亏损地幔组份各占的比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物源成因系列花岗岩形成与华南陆壳演化的内在联系:东安、雪峰旋回褶皱系阶段花岗岩物源成因类型比较多样,有幔源(分异)系列、不成熟壳源、成熟壳源改造(重熔)系列等;加里东,海西期以陆壳改造(重熔)系列为主;印支、燕山期活化区(地洼)阶段,在地幔活化激发下,中国东部陆缘形成幔—壳混源(同熔)系列花岗岩和相应的火山岩;但沿内部断裂带,在壳下地幔热传输及构造作用下引起陆壳重熔,形成属于壳源改造(重熔)系列花岗岩。同位素的研究证明了: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动力是来自壳下地幔的活化。
- 刘昌实朱金初沈渭洲徐士进杨心宜
- 关键词:花岗岩陆壳
- 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幔-壳成矿体系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 易建斌杨心宜
- 关键词:成矿作用锑矿床地球化学分析矿床成因论
- 关于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 2002年
- 强调了后克拉通 (地台 )活化区在岩石圈四维时空呈阶段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动力学属性 ,这是任何一种地球动力学假说对活化区动力学作出解释时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结合活化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阐述了与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相关的 4个问题 :活化区历史—动力学属性的意义 ,活化区动力机制的主动式与被动式 ,活化区动力作用中的继承性和自主性和活化区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意义 ,提出了“矿石探针”的概念。
- 陈国达杨心宜梁新权
-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地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