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丹参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理健康
  • 1篇眩晕
  • 1篇眩晕症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参数
  • 1篇血小板体积
  • 1篇炎症
  • 1篇异丙嗪
  • 1篇运动疗法
  • 1篇治疗效果评价
  • 1篇社区脑卒中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变
  • 1篇实习护生

机构

  • 5篇铜陵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杨华
  • 3篇王笑
  • 3篇刘月琴
  • 2篇陈华
  • 2篇胡斌
  • 1篇郭素萍
  • 1篇陈树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9月社区40岁以上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档案53例,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无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比较三组的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结果三组比较可以发现,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01);斑块组男性比例、FBG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832;F=0.143,P=0.867);斑块组和增厚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P=0.286;χ^2=2.186,P=0.335)。吸烟、BMI、SBP、DBP、FBG、HbA1c、TG、TC、LDL、HDL、HCY三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三组BMI、TG均高于正常值。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降低BMI、TG、FBG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危险性,强化控制血糖可能降低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
杨华胡斌胡斌陈华刘月琴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
血小板参数在判断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判断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疾病活动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和分析71例AS病人PLT、MPV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血红蛋白(Hb)等指标相关性。结果:AS病情活动组PLT均较AS病情稳定组和对照组升高(P<0.01)。AS病人PLT升高组的ESR、CRP、IgG均较PLT正常组升高(P<0.01),而Hb、MPV均降低(P<0.05和P<0.01)。AS病人PLT与ESR、CRP、IgG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Hb和MPV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PLT和MPV的变化与AS疾病的活动相关,可以作为反映AS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之一。
杨华陈枝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炎症
高职实习护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调查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并了解人格特质对护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高职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实习护生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与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Ⅰ、大学生常模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护生EPQ-P及女护生EPQ-P、EPQ-E、EPQ-N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PQ-P、EPQ-N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P<0.01),EPQ-E、EPQ-L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高职实习护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是否为学生干部、EPQ-P、EPQ-N均对护生的心理健康起正向预测作用,EPQ-E起反向预测作用。
陈树甘心红杨华郭素萍陈华
关键词:实习护生心理健康人格特质
甲钴胺联合运动疗法对代谢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甲钴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20年04月,门诊诊断代谢综合征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甲钴胺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疼痛比例10.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观察组手足麻木比例5%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p=0.045)。治疗后观察组足背温度觉阳性比例30%低于对照组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2,p=0.027);观察组针刺觉阳性比例10.0%低于对照组4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42,p=0.013)。振动觉、压力觉、踝反射阳性人数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运动治疗,可帮助患者缓解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建议在社区推广应用。
王笑杨华杨华胡斌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
异丙嗪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诊眩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年
目的:探讨用异丙嗪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30例急诊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注射用丹参对对照组15例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异丙嗪联合注射用丹参对观察组15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7 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的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用药后其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步态异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的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采用异丙嗪联合注射用丹参对急诊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可较快缓解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王笑杨华杨华
关键词:异丙嗪注射用丹参急诊眩晕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