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雄章
-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及预防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将47例CVA患儿,按抽签法随机分Ⅰ组22例和Ⅱ组25例。Ⅰ组早晚吸入沙丁胺醇,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早晚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共12周后停药;Ⅱ组早晚亦吸入沙丁胺醇,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每晚嚼服孟鲁斯特钠共12周后停药。两组用药12周后随访12个月观察咳嗽症状恶化数和转化成典型哮喘的比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均给予FEV1测定,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CVA症状、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症状恶化、降低CVA转变为典型哮喘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组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及预防CVA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儿依从性好。
- 叶成海张燕钦黄惠仪杜雄章
- 关键词:哮喘孟鲁司特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过敏性紫癜患儿尿白三烯E4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尿白三烯E4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18例为紫癜性肾炎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尿LTE4水平。结果对照组尿LTE4:(132.07±20.71)ng/L,HSP尿LTE4:(704.31±118.66)ng/L,HSPN尿LTE4:(1185.21±208.39)ng/L,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SP、HSPN、对照组间尿LTE4两两比较,差异有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三烯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白三烯可预测HSP的严重性及预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 叶成海张燕钦黄惠仪杜雄章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尿白三烯E4紫癜性肾炎白三烯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很多研究都证实低水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有关,认为IGF-Ⅰ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结构及功能上与IGF-Ⅰ具有同源性,但对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了。该研究通过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脊液中IGF-Ⅱ水平的变化,探讨IGF-Ⅱ在新生儿HIE发病机制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41例HIE新生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脑脊液及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中IGF-Ⅱ的水平变化。结果在急性期,轻、中度HIE组血清IGF-Ⅱ分别为203.28±40.09ng/mL,192.33±39.66ng/mL,较对照组的229.38±43.39ng/mL无显著性降低(P>0.05);重度HIE组血清IGF-Ⅱ水平为116.72±39.50ng/mL较轻、中度HIE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恢复期,轻、中度HIE组及重度HIE症状恢复组血清中IGF-Ⅱ分别为285.53±49.44ng/mL;278.69±51.34ng/mL;254.08±48.50ng/mL,脑脊液中分别为81.58±9.77ng/mL;78.48±10.44ng/mL;69.42±10.20ng/mL,较急性期时的27.23±7.82ng/mL,23.43±7.79ng/mL,15.05±7.03ng/mL水平明显增高(P<0.01);重度HIE症状未恢复组血清、脑脊液IGF-Ⅱ分别为144.64±46.30ng/mL;25.05±784ng/mL,虽较急性期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的水平(P<0.01)。HIE组血清与脑脊液间的IGF-Ⅱ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69,P<0.01)。结论血和脑脊液中IGF-Ⅱ水平的改变与新生儿HIE的发生及转归有关。
- 白波陈波江鹏刘志军黄暖潮龚湛潮杜雄章
- 关键词:脑缺氧脑缺血
- 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介质在儿童感染后咳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观察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n cough,PIC)患儿气道分泌物神经肽变化,探讨其在该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PIC患儿52例作为PIC组,另选择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观察两组痰细胞分类及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两组痰细胞分类比较:肺炎组抗感染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较PIC组明显升高(P<0.05);抗感染治疗后肺炎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 <0.01);PIC组治疗前后痰细胞分类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痰细胞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神经源性炎症介质比较:PIC组抗感染治疗前SP和CGRP分别为(538.4 &#177;432.2)ng/L、(123.6 &#177;70.2)ng/L,肺炎组分别为(613.2 &#177;345) ng/L、(156.2&#177;82.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治疗后PIC组SP和CGRP分别为(552.8 &#177;421.7) ng/L、(133.5 &#177;81.3) ng/L,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抗感染治疗后肺炎组SP和CGRP明显下降,分别为(156.2&#177;131.2) ng/L、(741.2&#177;35.4) ng/L(P<0.01);治疗后两组SP和CGR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 <0.01);NKA和NKB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SP和CGRP介导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参与气道的急性和慢性感染过程,PIC患儿伴随SP和CGRP的持续升高,提示其与PIC的发病密切相关,SP和CGRP可作为早期检测感染后慢性咳嗽的参考指标.
- 江鹏龚湛潮杜雄章白波
- 关键词:咳嗽
- 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非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毛支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4 mg/d.观察患儿咳嗽、气促、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结果加用孟鲁司特治疗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都比常规治疗组短,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加用孟鲁司特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 叶成海张燕钦黄惠仪杜雄章
- 关键词:孟鲁司特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