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冬萍
- 作品数:103 被引量:63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如何治
- 2007年
- 肋间神经痛主要为一个或几个肋间的经常性疼痛.时有发作性加剧.有时被呼吸动作所激发.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同侧的肩部或背部,有时呈带状分布。检查时可发现相应皮肤区的感觉过敏和相应肋骨边缘压痛.于肋间神经穿出椎间孔后在背部.胸侧壁.前胸穿出处尤为显著。有些病人可发现各种原发病变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另外.带状疱疹病毒性神经炎引起的肋间神经痛是指疱疹病毒侵犯皮肤及背根神经节,在其神经支配区的皮肤上产生成群的水疱和丘疹.而以水疱为多见.按肋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同时伴有一个或几个邻近肋间神经分布区的神经痛。
- 杜冬萍
-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感觉过敏原发病变疱疹病毒
- 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了解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避免盲目治疗被引量:46
- 2009年
- 杜冬萍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理生理机制ZOSTER皮肤损害神经分布皮肤症状
- Neuregulin1/erbB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被引量:1
- 2012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疼痛中的一种,近年来,因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治疗的低治愈率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大量细胞因子被释放,开启体内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疼痛的形成。文章旨在探讨Neuregulin1/erbB信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 曾路路汪静张昕江伟杜冬萍
- 关键词:ERBB神经病理性疼痛
- 草乌甲素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口服草乌甲素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KOA患者随机分入联合治疗组和局部治疗组,每组45例。联合治疗组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的基础上口服草乌甲素片,局部治疗组仅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Lenquesne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总指数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2、4、8周的疼痛VAS评分及Lenquesne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总指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3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局部治疗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复发2例(4.4%),局部治疗组复发8例(17.8%),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局部治疗组(P值均<0.05)。结论草乌甲素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的疗效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 潘国兴杜冬萍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草乌甲素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 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巴氯芬对切口痛大鼠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巴氯芬对切口痛大鼠脊髓兴奋性氨基酸(EAAs)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25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按Brennan法制备大鼠急性切口痛模型。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术后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25μL;Ⅲ组术后鞘内注射吗啡10μg;Ⅳ组术后鞘内注射巴氯芬1μg;Ⅴ组术后鞘内注射吗啡2μg+巴氯芬0.5μg。Ⅲ~Ⅴ组鞘内给药分别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0μL,注射药物后再用0.9%氯化钠溶液5μL冲洗导管。采用von Frey纤毛测定1(T1)、2(T2)、6(T3)、12(T4)和24h(T5)各时间点大鼠后爪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随后取大鼠腰段脊髓,测定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除Ⅲ组T1时间点外,Ⅱ、Ⅲ和Ⅳ组在其余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低于Ⅰ组(P值均<0.05)。Ⅲ和Ⅴ组在T1和T2时间点、Ⅱ和Ⅳ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脊髓EAAs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值均<0.05);Ⅲ、Ⅳ和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高于Ⅱ组(P值均<0.05)。Ⅳ组在T1和T2时间点、Ⅲ和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脊髓EAAs含量均显著低于Ⅱ组(P值均<0.05);除T1时间点外,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高于Ⅲ组(P值均<0.05)。Ⅳ组在T3~T5时间点的脊髓GLU、ASP含量均显著高于Ⅲ组(P值均<0.05)、Ⅴ组的T1和T2时间点脊髓EAAs含量均显著低于Ⅲ组(P值均<0.05);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PWT值均显著低于Ⅳ组(P值均<0.05)。Ⅴ组在T1、T2时间点的脊髓GLU、ASP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4组(P值均<0.05)。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脊髓EAAs含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值均<0.05)。结论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巴氯芬可减轻大鼠急性切口痛,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大鼠脊髓EAAs含量有关。
- 徐永明许涛杜冬萍江伟
- 关键词:吗啡巴氯芬兴奋性氨基酸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基与γ-氨基丁酸B受体2亚基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半定量检测L5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基(NMDAR1)与γ-氨基丁酸B受体2亚基(GABABR2)表达的变化,探讨NMDAR1与GABABR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结扎L5神经根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N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vonFrey纤毛测定两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并在阈值最低点取脊髓腰膨大部,采用Western印记法半定量检测NMDAR1与GABABR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NL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下降(P值分别<0.01、0.05),并在术后8d降至最低点。术后8d,假手术组术侧与健侧脊髓NMDAR1和GABABR2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NL组术侧NMDAR1的表达较健侧及假手术组术侧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而GABABR2的表达则较健侧及假手术组术侧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SNL诱导大鼠机械痛敏行为的发生,SNL大鼠脊髓中NMDAR1与GABABR2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有关。
- 杨美蓉杜冬萍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 异丙酚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形成的神经机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异丙酚是否可引起精神依赖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模型评价异丙酚的精神依赖性。方法 48只小鼠分成4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异丙酚(0,50mg/kg、75mg/kg和100mg/kg),在腹腔注射后,观察条件性位置偏爱箱停留的时间,判断小鼠精神依赖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中枢不同脑区即刻早基因(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 50mg/kg和100mg/kg异丙酚组伴药盒有位置偏爱的趋势,仅75mg/kg组于伴药盒位置偏爱停留箱停留时间(214±72)s与正常组(121±49)s有明显差异(P<0.01)。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75mg/kg组小鼠中枢额前叶皮质和梨状皮质c-fos基因表达呈阳性。结论 异丙酚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但与以往经典的伏隔核-腹侧被盖多巴胺奖赏系统无关,可能存在其它新的传导通路。
- 孙国勤徐惠芳江伟杜冬萍朱永满孙大金
- 关键词:药物成瘾麻醉药异丙酚条件性位置偏爱神经机制
- 截肢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 阐述了人类对截肢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认识历史,分析了截肢的主要原因,认为截肢后疼痛分为幻肢痛、幻肢觉、残肢痛,并具体分析了其发病情况及机理。
- 杜冬萍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截肢患者
- 超声引导下残端神经瘤毁损治疗截肢后疼痛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截肢后疼痛是截肢术后病人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残肢痛、幻肢痛和幻肢觉。残端神经瘤形成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外周发病机制,针对痛性神经瘤进行毁损治疗简单易行。旨在研究超声引导下残端神经瘤毁损治疗截肢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短期与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截肢后残肢痛和/或幻肢痛的病人共53例,其中36例病人最终纳入分析。治疗前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截肢位置、病程、残肢痛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是否伴有幻肢痛。在末次治疗后随访至12个月,记录末次治疗后2周、6月和12月后残肢痛的NRS评分、残肢爆发痛发作次数、幻肢痛的变化,并观察治疗的并发症。结果:共36例病人,治疗后残肢痛NRS评分和幻肢痛均较治疗前缓解,爆发痛的发作次数降低。在术后2周时有效率86.1%,术后6月和12月时有效率均为77.8%。所有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截肢后疼痛的病人,可以用超声技术寻找是否有残端神经瘤;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射毁损痛性神经瘤能有效缓解截肢病人的残端疼痛和幻肢痛(随访12个月),且操作简单、安全、无辐射,适合临床应用。
- 李晨浦少锋吴军珍吕莹莹杜冬萍
- 关键词:神经瘤射频消融
-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MDAR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腰5神经根(SNL)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g。48只大鼠随机分4组(12只/组),sham组:假手术+生理盐水;SNL组:SNL+生理盐水;M+sham组:假手术+米诺环素50μg;M+SNL组:SNL+米诺环素50μ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四组大鼠的机械撤爪阚值,并在机械痛阈最低点取脊髓腰膨大部进行Westernblot实验半定量检测四组中NMDAR1的表达。结果:SNL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术后各时点机械缩爪阂值明显下降,并在术后第8天降至最低点(P〈0.01)。M+SNL组与SNL组比较,术后各时点大鼠机械撤爪阈值增高,脊髓NMDAR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鞘内给予米诺环素可减轻SNL大鼠的机械痛敏,并抑制脊髓NMDAR1的表达。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上调脊髓NMDAR1表达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 杨美蓉江伟杜冬萍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米诺环素NMDA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