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凤
- 作品数:19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濮阳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处置反复室速室颤13例
- 2007年
-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是急诊最危重的心律失常表现,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2004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13例反复室速室颤患者,由于抢救及时,措施得当,获得了较好的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 李鸣凤钱远宇孟庆义
-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急诊
- 急性脑梗死血清S100B变化
- 2012年
-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占到全部脑卒中的70%,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并得到即时有效的干预治疗,是降低脑梗死恶化、致残、死亡的关键.目前,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依然停留在通过影像学获得确诊依据的临床阶段,而早期缺血性变化在CT扫描上很微弱或缺如,功能磁共振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据报道可在缺血发生后90分钟显示病灶,与PWI(灌注加权成像)相结合可确定缺血半暗带,但磁共振设备昂贵,且有诸多检查禁忌证,临床难以普及.诸多研究已转向寻找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血清标记物.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B的变化作了动态观察,并分析了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关系.
- 刘卫芳李鸣凤马文静宋荣伟王银彩
- 关键词:血清标记物S100B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灌注加权成像
- 急性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病的急重症,有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有资料表明约1/4以上患者在发病24h内死亡,1/2~1/3患者死于1周内,几乎90%患者于1年内死亡。故及时诊断与治疗是急诊临床的重点。现将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 李鸣凤钱远宇孟庆义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
-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机体代谢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近年来人们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状态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血尿酸升高可加重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提示可能与加重机体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对1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了血糖、血尿酸升高与血脂代谢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李鸣凤侯爱利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
- 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8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7、14、21、28d的血清中CRP水平,并与8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血清中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起病第3d脑梗死组CRP浓度为(12.5±4.3)mg/L,又明显高于对照组[(3.5±1.1)mg/L]。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 李鸣凤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梗死
- 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血糖及血糖变异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6-06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86例,测定患者入院时即刻NIHSS评分,之后连续监测72h血糖值,每4h一次,计算血糖平均值、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水平。根据患者血糖平均值将患者分为血糖明显升高组(血糖>11.1mmol/L)21例,血糖轻度升高组(血糖7.8~11.1mmol/L)48例和正常血糖组(3.9 mmol/L<血糖<7.8 mmol/L)17例;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异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15%)16例,B组(15%~30%)29例,C组(31%~50%)22例,D组(>50%)19例。采用90d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6分)19例和预后良好组(0~1分)67例;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血糖及血糖变异水平,比较不同血糖水平组患者和不同血糖变异水平患者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 (1)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血糖平均值、血糖标准差以及血糖变异性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糖明显升高组和血糖轻度升高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且mRS评分2~6分患者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轻度升高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血糖明显升高组,且mRS评分2~6分患者比例较血糖明显升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IHSS评分:A组
- 常秀红席妹景张俊豪王芳李鸣凤
- 关键词:血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孕妇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孕妇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04例妊娠期妇女,其中随机抽取的10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女作研究组.随机抽取的102例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女作对照组;对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并在分娩后行1年随访,观察2组妇女的血压相关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研究组妇女血压及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妇女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女1年内易发生高血压,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女,二者具密切关联性。
- 李鸣凤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1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5例,治疗组63例,对照组62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BDNF含量检测,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抗氧化能力、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黏度明显改善(P<0.01),血清SOD活力增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BDNF含量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结论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理想方法之一。
- 张顺清牛好敏马冰刘亚普李鸣凤孔可云王立军刘乐喜吴爱群张凯臧卫东常秀红
- 关键词:氦氖激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抗氧化能力
- 30例小脑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8月-2006年5月经CT证实小脑出血病例30例,男16例,女14例;发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50岁以下8例,51-60岁12例,71-80岁6例.81-90岁4例。就诊时血压大于140/90mm Hg者28例。其中误诊为眩晕综合征8例,误诊至更正诊断间隔时间12h-2d.因误诊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死亡3例。
- 张顺清李鸣凤
- 关键词:小脑出血误诊
- 从误诊病例思考应激性心肌病诊治现状:附3例报告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误诊病例思考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治现状,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曾一度误诊的3例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例1因运动中出现心悸、晕厥20 d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示V2-V5导联ST段抬高,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予相应治疗,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等,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予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随访2年,严格限制活动后扩大左心室开始回缩,未限制活动后左心室扩大,再次限制活动后扩大左心室又有回缩。例2因胸前区不适1周来诊,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示V2-V4导联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我院后左室造影检查示左室基底部运动增强,心尖区运动消失,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予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例3因重物砸伤3 h余就诊,就诊后约3 h患者血压降低,心电图检查示V2-V5导联ST段抬高,拟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查肌钙蛋白T正常,伤后9 h心电图恢复正常,修正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伤后12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予对症处理后病情平稳转外院骨科继续治疗。结论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多样,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且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为避免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其认识和警惕性。
- 李鸣凤陈骅刘昕刘杰孟庆义
- 关键词:心肌疾病误诊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