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韧夫

作品数:21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刑法
  • 9篇犯罪
  • 5篇英美刑法
  • 5篇故意
  • 3篇犯罪故意
  • 3篇犯罪心理
  • 2篇英国刑法
  • 2篇罪过
  • 2篇内部控制
  • 2篇间接故意
  • 2篇法律
  • 1篇兜底条款
  • 1篇刑罚
  • 1篇刑罚方法
  • 1篇刑法现代化
  • 1篇刑法因果关系
  • 1篇刑事
  • 1篇刑事责任
  • 1篇刑事责任理论
  • 1篇行为人

机构

  • 2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警察学院
  • 1篇内布拉斯加大...
  • 1篇吉林市中级人...

作者

  • 21篇李韧夫
  • 3篇陆凌
  • 2篇李楠
  • 2篇王星元
  • 2篇董进
  • 1篇于靖民
  • 1篇吴振兴
  • 1篇张国坤
  • 1篇张英霞
  • 1篇宋玥
  • 1篇王淑敏

传媒

  • 5篇当代法学
  • 3篇法制与社会发...
  • 3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大庆高等专科...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净月学刊
  • 1篇知与行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1
  • 3篇1993
  • 1篇198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美刑法中的犯意转移理论被引量:5
2013年
犯意转移原则用以解决D意图杀死V1而实际杀死了V2等类似情形之责任认定问题。该原则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普通法,对英美刑法司法及立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亦面临着实践窘境及学者的猛烈批判。作为事实错误不免责之理论,犯意转移原则是建立在抽象故意观基础上的刑罚政策选择。在打击错误的场合,犯意转移原则对于D的责任认定并不妥适,因为它忽视了刑事责任的认定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规范、自由与强制之间的博弈。
李韧夫陆凌
关键词:英美刑法
论英美刑法中的犯罪疏忽
2003年
This paper discusses different concepts on criminal negligence in Anglo-American criminal law and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negligence in Chinese criminal law,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gligence in theoretical and judicial terms.
李韧夫
关键词:刑法犯罪行为犯罪特征
醉酒驾车肇事案件定性问题研究——以解释权为重点被引量:4
2011年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已经将醉酒驾车及飙车行为列入立法的行列,对于醉酒等危险驾驶行为的后果,由于主观方面的不同,处理结果各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性醉酒驾车案件重点在于间接故意的认定,难点在于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该兜底条款的解释。司法解释"统一"了此类案件的定性,然而"二元一级抽象式"的有权解释模式应予以批判;法官解释权的承认是解决相关驾车肇事行为定性的应然的、有效的途径,但超越解释权限度的问题之解决仍应纳入立法的视域。
李韧夫李楠王淑敏
关键词:间接故意兜底条款司法解释法官解释
论恐怖主义犯罪中被害人的保护被引量:5
2007年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我国反恐怖犯罪的刑事法律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也日趋成熟。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同时,我们应该对因此而产生的犯罪被害人予以高度的关注,立足于对被害人自身特点的分析,通过对我国目前法律制度上的改革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李韧夫宋玥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被害人保护
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刑法因果关系认定之本质为归责,刑法因果关系之本质特征为规范性,其客观性表现为因果关系之认定及其结果在主体间达到普遍必然性和有效性。刑法因果关系之认定,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可能也有必要构建一个合理的解释框架;该框架以规范为指向,依据犯罪构成将刑法因果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阐述犯罪各个构成要素以及相关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产生的影响,并将其考量于三种类型的因果关系认定过程中。
李韧夫陆凌
关键词:刑法因果关系规范性归因归责
论犯罪心理概念的发展对当代美国刑法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从法律发展史的角度,犯罪心理概念在英美法系的发展可以初步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与成熟代表了普通法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同时,犯罪心理概念的主导地位的确立直接导致了英美法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形成。当代美国刑法学界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改造,改造的结果使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美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更现实,并且致力于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因此,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英美法系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李韧夫董进于靖民
关键词:美国刑法犯罪心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英美刑法犯罪心理若干问题论被引量:3
2003年
本文论述了英美刑法犯罪心理的含义及其在普通法和制定法中的表现形式;揭示了犯罪故意、明知、轻率、疏忽的定义和特征并与我国刑法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可借鉴与可扬弃之处;论及了犯罪心理适用于犯罪行为、结果及伴随条件的范围问题。
丁启明李韧夫
关键词:英美法系刑法犯罪心理犯罪故意
犯罪过错论
李韧夫
关键词:犯罪心理
我国警察裁量基准发展探析被引量:5
2012年
警察权力的控制是行政法学界关注的焦点,警察裁量基准是解决警察裁量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连接合理行政与合法行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警察权的膨胀使得包括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在内的传统外部控制手段面临巨大的挑战,警察裁量基准制度是行政机关面对这一挑战所应用的一种自我控制制度。警察裁量权的控制研究应当从以往关注程序研究的范式转为关注实体研究的范式,将警察裁量的基准作为研究重点之一。大量警察裁量基准投入应用的同时,制定主体不明确、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阻碍着警察裁量基准制度的发展。完善警察裁量基准、规范警察裁量权,对于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个案正义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李韧夫王星元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中国刑法现代化践行的法文化障碍及克服——以市民社会为视角的考察被引量:4
2006年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长期存在的国家与社会高度统一的僵化模式正在趋于解体,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社会结构正在逐步确立。在此社会变革之中,立足于市民社会基础之上的刑法现代化运动受到普遍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文化类型上的相异性使得中国现今刑法 (罚)文化自身蕴涵着“非现代性”因素,给刑法现代化践行带来了精神品性与制度建构上的双重障碍,在目前表现为一系列与市民社会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从整体社会结构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与市民社会的整体成熟。我国刑法理论要摆脱传统文化的窠臼就必须在价值取向上进行转换,而该转换是立足于我国市民社会基础之上的运动。
李韧夫董进
关键词:刑法现代化市民社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