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鄂州市1996-2009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鄂州市自1996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疫情以来,截止2009年6月底,累计发现本市籍HIV感染者和病人50例,均得到省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为阐明艾滋病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地调整干预措施,特对鄂州市1996-2009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
- 徐长江何利生李琼燕
-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HIV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艾滋病感染者
- 新生儿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后耦合维生素K缺乏病二例报告被引量:1
- 2007年
- 刘松廖学舟李光弟李琼燕
-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病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乡镇防保站
- 1996-2022年鄂州市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了解1996-2022年鄂州市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96-2022年鄂州市报告的所有HIV/AIDS信息,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是否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生存期差异,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生存均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996-2022年,鄂州市共报告HIV/AIDS 573例(剔除母婴传播6例),累计死亡(全死因)139例,其中69例从未接受过HAART死亡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95个月,70例接受过HAART后死亡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7.29个月。573例HIV/AIDS,中位生存时间为19.00年,HIV/AIDS确证后1、5、10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67%和63%。Kaplan-Meier分析显示,确证时年龄、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教育程度、是否接受HAART及病程阶段与病例的生存时间均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60岁以上者死亡风险是20岁以下者的2.059倍;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及>500个/mm^(3)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200个/mm^(3)者的0.351及0.133倍;未接受HAART者的死亡风险是接受HAART者的12.277倍。结论 HAART可以有效延长HIV/AIDS的生存时间;确证时年龄低于20岁以及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者的死亡风险相对较低,应加大潜在HIV/AIDS的发现力度,尽早开展HAART,降低死亡风险。
- 李琼燕熊玮秦艺蔡文莲陈敬义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娱乐场所暗娼高危行为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9
- 2007年
- 何利生李琼燕徐长江
- 关键词:娱乐场所高危行为暗娼知识问卷调查预防控制措施安全套使用
- 鄂州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性行为状况调查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鄂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状况及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于2014年—2023年招募在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咨询检测(VCT)的MSM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021例,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0.79%。年龄30~<6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月收入≥5000元、进入MSM圈子<2年及近1年接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近6个月有多名性伴侣者占43.68%;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频率为每次使用占35.97%,且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更高。MSM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途径主要为互联网(75.02%),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主要为VCT(60.14%)。不同年龄MSM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途径(互联网、医生)及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安全套、V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鄂州市MSM人群虽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艾滋病感染情况仍然较为严峻,存在知-行分离现象。可根据MSM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途径,细化宣传目标范围,针对各年龄段MSM开展精准高效的宣传干预工作。
- 李琼燕陈敬义汪艳霞李君詹纲付小强吴纪明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性行为
- 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徐长江何利生李琼燕
-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娱乐场所暗娼HIV感染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