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生
- 作品数:38 被引量:197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影像学特征的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的病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特征的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SSSI)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最低受累层面(LS)及受累的总层数(TNS), 将SSSI分为近端型SSSI(pSSSI;LS≤2)、远端型且病灶较大的SSSI(dl-SSSI;LS>2, TNS>2)及远端型且病灶较小的SSSI(ds-SSSI;LS>2, TNS≤2), 并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不同梗死类型间临床特征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在ds-SSSI(205例)、dl-SSSI(157例)及pSSSI(166例)3组患者中, 合并冠心病比例[分别为8.3%(17/205)、14.0%(22/157)、16.9%(28/166), χ^(2)=6.44, 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18.01(13.54, 25.56)、16.03(12.50, 21.09)、14.72(11.12, 19.14)μmol/L, H=19.36, P<0.001]、合并载体动脉病(PAD)比例[分别为10.7%(22/205)、19.1%(30/157)、42.8%(71/166), χ^(2)=54.89, P<0.001]、合并重度脑白质高信号(sWMHs)比例[分别为58.0%(119/205)、43.3%(68/157)、41.0%(68/166), χ^(2)=12.94, P<0.001]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 3)、3(1, 4)、3(2, 6)分, H=39.53,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 合并PAD比例高(OR=3.12, 95%CI 1.86~5.24, 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pSSSI;ds-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 血清Hcy水平高(OR=1.02, 95%CI 1.00~1.04, P=0.046)或合并sWMHs比例高(OR=1.79, 95%CI 1.12~2.86, P=0.015)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s-SSSI, 合并PAD比例高(OR=0.50, 95%CI 0.27~0.93, P=0.029)或NIHSS评分高(OR=0.84, 95%CI 0.77~0.92, 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l-SSSI。结论 ds-SSSI的发病机制倾向于脑小血管病, pSSSI的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dl-SSSI具有pSSSI和ds-SSSI的中间特征, 可能具有不稳定性。
- 刘聪慧高远谢卫征孙科王安然肖彩霞张建刚李玉生
-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52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周内每日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基于形态学的病因分类方法将脑桥梗死分为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基底动脉分支病变(BABD)和小动脉病(SAD)。根据发病后是否合并END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合并END)与非进展组(未合并END)。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97例(27.6%),非进展组255例(72.4%)。进展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入院时收缩压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卒中亚型、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亚型、形态学部位、收缩压均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0.05)。与SAD相比,LAOD和BABD发生END的风险更高,且BABD发生END的风险高于LAOD;与上部梗死相比,中下部梗死更容易发生END,且下部梗死发生END的风险高于中部;收缩压高的患者容易发生END。结论LAOD或BABD、脑桥中下部梗死、收缩压高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预测因素。
- 杨波高远王运超李玉生
- 关键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弥散加权成像
- 郑州市卒中及其常见危险因素城乡流行现状对比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郑州市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病率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城乡流行现状。方法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纳入符合要求的郑州市40岁以上常住人口11 366例,采集人口学、卒中危险因素、既往用药、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结果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共纳入11 366例社区居民,其中卒中患者344例,卒中标化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3.3%vs 2.5%,Z=-2.649,P=0.004),逐步调整各项影响因素后,卒中的患病率与居住地为农村呈正相关(OR 1.77,95%CI 1.31-2.38)。心房颤动、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既往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农村低于城市(P〈0.001),吸烟比例农村高于城市(P〈0.001)。结论郑州市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显著,卒中防控工作应当针对当地卒中防控的薄弱环节,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卒中社区防治策略。
- 韩凯昊李亚鹏刘凯刘新奎田庆丰邢丹李玉生宋波许予明
- 关键词:卒中城市农村
-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一例GNE突变的检测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一例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家系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病患者,应用目标捕获测序技术对该患者家系人员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结果:该患者以四肢近端肌进行性无力为首发症状,电生理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NE基因发生c.C577T(p.Arg193Cys)纯合错义突变;其父母均为GNE基因c.C577T(p.Arg193Cys)杂合携带者;该突变在家系内同疾病表型共分离,并且在200例正常对照人群中未被发现。结论:目标捕获测序技术可用于HIBM的诊断;c.C577T为一个新的GNE基因变异。
- 田杰李玉生杨志华骆海洋毛澄源许予明史长河
- 关键词: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索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C/HDL-C)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后1 a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基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数据库。前瞻性、连续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1-2016-12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首发AIS患者,随访1 a,终点事件为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TC/HDL-C比值对AIS患者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作用。结果本研究纳入54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IS患者,年龄(59.66±13.23)岁,其中183例(33.33%)为女性。随访1 a,失访23例(4.19%),复发45例(8.20%)。复发脑卒中患者的TC/HDL-C比值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4.32(3.38~4.86)vs.3.80(3.16~4.63);P=0.030。矫正混杂因素后,TC/HDL-C比值可以预测AIS患者发病后1 a复发脑卒中风险危险比(hazard ratio,HR)1.32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1~1.609;P=0.005)。结论TC/HDL-C比值对AIS患者长期脑卒中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李友凤王春慧孙文先张璐阳何倩曾喜裴璐璐李玉生吴军孙石磊许予明宋波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复发
- 3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比较3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106例,静脉溶栓)、B组(73例,颈内动脉溶栓)和C组(48例,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24 h、7 d,B组的NIHSS评分低于A组,C组的NIHSS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血管总再通率均优于A组和B组,B组均优于A组(P<0.05)。三组的总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起效快、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高的优势。
- 苑英奎李玉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 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21年3—8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并且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脑小血管病脑白质高信号的患者为病例组,匹配同期于该院体检科就诊的,磁共振检查显示无脑白质高信号且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史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Hsp90α水平。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对比对照组与病例组中血浆Hsp90α水平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小血管病患者中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83例研究对象中,对照组73例,男28例,女45例,年龄(54±10)岁。病例组110例,男71例,女39例,年龄(64±10)岁。病例组血浆Hsp90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Q_(1),Q_(3))][53.33(35.33,70.09)ng/ml比35.02(18.51,54.95)ng/ml,P<0.001]。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浆Hsp90α>58.34 ng/ml与脑小血管病脑白质高信号相关(OR=5.931,95%CI:1.955~17.995,P=0.002)。结论较高的血浆Hsp90α水平与脑小血管病脑白质高信号相关。
- 蔚文锴王运超李亚鹏高远宗策许予明李玉生
- 关键词:白质高信号热休克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30例帕金森病患者定量嗅觉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朱红灿赵鹏卢欣李玉生
- 关键词:帕金森病嗅觉障碍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不伴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与脑小血管病机制更为相关的远端型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dSSSI)可能较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近端型皮质下小梗死(pSSSI)表现出更高的血清Hcy水平。方法所有数据均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前瞻性登记的缺血性卒中数据库。本研究使用既往报道的标准轴面影像模板。该模板上的豆纹动脉区包含6个标准层面,第1层代表基底节区最低的部分,第6层为穿支动脉最远端的部分。DWI序列上累及第1层或第2层定义为pSSSI,累及第3层~第6层中任意一层定义为dSSSI。结果dSSSI与血清Hcy水平独立相关,与Hcy处于最低四分位区间的患者相比,第二区间的患者影像表现为dSSSI的OR值为1.530(0.822,2.848),第三区间为2.066(1.077,3.962),最高四分位数区间为2.815(1.406,5.637)。结论与pSSSI相比,血清Hcy与dSSSI的关系更密切。在未来,通过降Hcy治疗dSSSI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李玉生刘聪慧王运超蔚文锴张瑶于璐璐赵子晨高远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3年
-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是近年来卒中救治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多学科协作,形成了一个集院前识别与转运、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质量检测及改进于一体的区域组织化卒中救治网络,建立了一套标准、高效、规范的卒中救治及质量控制体系,对规范和提升医疗机构卒中诊疗和效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进,降低疾病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急救地图建设着眼于如何在急救响应及急性期治疗环节减少包括院前识别、急救派遣等环节的时间延误,我国逐步构建了“国家-省-地级市”三级卒中急救地图体系,建设以地级市为中心的“区域卒中急救地图”。我国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建设近10年来发展迅速。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成立急性卒中诊治多学科团队,就诊流程从串联变并联,开展精细化质量检测及持续改进,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提升效率,有效缩短院内延误,提高了溶栓率,改善了临床疗效。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直接面对广大卒中人群,但由于在医疗硬件、人才储备、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劣势,打通卒中救治的“最后一公里”困难重重。河南省进行的积极探索值得借鉴参考。卒中单元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其建设涵盖了卒中患者的急性期治疗、二级预防、早期康复和健康宣教等环节,需要加强多学科协作水平。移动卒中单元是一种将卒中救治延伸到院前阶段的创新模式,可以显著缩短发病到决定溶栓的时间,并且安全性较高,其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卒中中心质控方面,我国初步形成“国家-省-地级市”的三级质控网络,形成覆盖全国不同层级的较健全的质控工作网络体系,但面对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未来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 高远刘凯李亚鹏杨宗豫李玉生宋波许予明
- 关键词:卒中中心卒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