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鸿

作品数:6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相变
  • 2篇相变过程
  • 2篇光谱
  • 2篇红外
  • 1篇液晶
  • 1篇乙烯
  • 1篇中孔
  • 1篇热分析
  • 1篇子结构
  • 1篇相转变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孔
  • 1篇接枝
  • 1篇接枝共聚
  • 1篇接枝共聚物
  • 1篇聚苯
  • 1篇聚苯乙烯
  • 1篇开环
  • 1篇开环聚合
  • 1篇孔径

机构

  • 5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李燕鸿
  • 3篇马建标
  • 2篇李晨曦
  • 2篇吴强
  • 2篇李学臣
  • 2篇范云鸽
  • 1篇许峰
  • 1篇王亦农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甲壳素-g-聚l-亮氨酸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5
2003年
在水/乙酸乙酯体系中,利用水溶性甲壳素分子上的自由氨基引发N-羧基-l-亮氨故-环内酸酐(NCA)的开环聚合,将聚l-亮氨酸引入到甲壳素的侧链,制备了多糖/多肽杂化材料。由于反应中使用了水溶性甲壳素,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且反应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接枝共聚物的多肽链段长度可以通过NCA的投料量进行控制,得到各种肽链长度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溶解实验等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受多肽链段的长度影响较大,随着肽段长度的增加出现了a-螺旋结构。
许峰马建标李燕鸿王亦农
关键词:甲壳素接枝共聚物开环聚合
红外光谱法热分析液晶相变过程被引量:7
2001年
Thermal spectra of liquid crystal, \%p\|n\%\|dodecyloxy benzoic acid were collected at 26\150 ℃ by FTIR microspectroscopy. Conformational apparent enthalpy differences Δ\%H\% in phase transition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vant Hoff equation at constant pressure and plotted with temperature. Compared to DSC, these enthalpies plot with temperatur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first one was long alkyl chain group which has only one apparent endothermic enthalpy peak at 95 ℃. The second one was partial carbonyl and aromatic ether groups has three endothermic enthalpy peaks in the phase transition. The third type including benzoyl group which has one exothermic enthalpy peak at 95 ℃ and a broad endothermic enthalpy peak in the range of 128\140 ℃. These differences indicated that oxy\|benzoic acid part of dodecyloxy benzoic acid recrystallized to cycle dimer during alkyl chain melting in crystal\|smectic phase transition.
吴强李晨曦李学臣李燕鸿
关键词:红外光谱热分析液晶相转变
聚二乙烯苯型多孔吸附剂的纳米孔结构表征被引量:25
2002年
采用氮气吸附法 ,研究聚二乙烯苯多孔吸附剂的纳米孔结构 .结果表明 ,以甲苯 液体石蜡 (2 :1)为致孔剂制备的聚二乙烯苯多孔吸附剂 ,其比表面和孔体积随致孔剂用量增大而增加 .在二乙烯苯总含量相当时 ,m 二乙烯苯与p 二乙烯苯等比例混合制备的吸附剂 ,具有最大的比表面和孔体积 ,而聚m 二乙烯苯吸附剂和聚p 二乙烯苯吸附剂依次下降 .中孔分布研究说明 ,各种吸附剂的中孔主要分布在 2~ 2 0nm之间 ,其中在5nm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分布峰 ,是吸附剂在制备时由于致孔剂的存在而在微核 微核之间形成的孔 .微孔分布研究发现 ,聚m 二乙烯苯吸附剂和聚p 二乙烯苯吸附剂的微孔集中分布在 0 .4~ 1.2nm之间 ,这些微孔可能是微核内部不规整聚集的高分子链之间的缝隙和紧密接触的微核之间的缝隙 .用扫描电镜观察吸附剂内部 ,显示吸附剂的确是由微核聚集形成的 。
范云鸽李燕鸿马建标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分析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的相变过程被引量:10
2001年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宽范围的温度区域跟踪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相变过程 ,经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来描述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分子动态变化。结果认为固态由烷基相互缠结以多种羧酸聚集体的状态存在 ,95℃发生的相转变主要是非均相的十二烷基熔融和氧基苯甲酸部分重结晶的过程 ,132℃以后的相转变主要是羧酸聚集体部分氢键集中断裂和羧酸苯醚基团迅速熔融的结果。
吴强李晨曦李学臣李燕鸿
关键词: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相变过程分子结构
交联聚苯乙烯型多孔吸附剂的中孔性质研究被引量:41
2002年
采用 77K温度下的氮气吸附方法 ,测定了经悬浮聚合制备的不同交联度的交联聚苯乙烯多孔吸附剂的吸附 /脱附等温线 .根据 BET吸附模型计算了比表面 ,由吸附量计算了总的孔体积 ,由孔体积和比表面计算出平均孔径 ,并依据脱附等温线采用 BJH方法计算孔径分布 .结果表明 ,交联度对交联聚苯乙烯多孔吸附剂的孔结构均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交联聚苯乙烯多孔吸附剂的交联度升高 ,其孔径变小 ,比表面增大 ,而且低交联度吸附剂的中孔接近圆柱形 ,高交联吸附剂的中孔形状接近“墨水瓶”形 .显然 ,交联度对孔性质的影响与孔结构在交联聚苯乙烯多孔吸附剂制备和后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交联度低时 ,初期形成的小孔不能保持稳定 ,在后续聚合及后处理过程中合并为大孔 ,结果造成低交联吸附剂大孔径、低比表面的现象 .通过对孔径分布的研究 ,揭示了不同吸附剂在中孔范围内的孔特征 ,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
范云鸽李燕鸿马建标
关键词:交联聚苯乙烯孔径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