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君

作品数:22 被引量:32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5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主义
  • 4篇哲学
  • 4篇思维
  • 4篇思维形式
  • 3篇高校
  • 2篇地方高校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形式
  • 2篇悟性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教学
  • 2篇范畴论
  • 1篇地方本科
  • 1篇地方本科高校
  • 1篇地方院校
  • 1篇新建地方院校
  • 1篇学理
  • 1篇院校
  • 1篇哲学困境
  • 1篇政治

机构

  • 22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李洪君
  • 6篇李丹宇
  • 4篇肖凤良
  • 2篇漆志平
  • 2篇曾庆伟
  • 2篇吕有云
  • 1篇丁学升
  • 1篇肖锦全
  • 1篇黄辉
  • 1篇周兴惠
  • 1篇龚平
  • 1篇徐波
  • 1篇刘远飞

传媒

  • 19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当代经济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找哲学的家园
2007年
通过对20世纪哲学困境的考察,指出20世纪哲学的特征是一种文化冲突下的"断裂"、"矛盾","对立"的状态.哲学的出路只能是重新定位哲学,使哲学在新的文化背景下超越传统哲学,同时又避免后现代主义的极端性和虚无性.哲学的功用本质是一种精神态质,它主要通过哲学精神来影响人类文化及实践.
李洪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传统哲学哲学困境
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主线:劳动唯物主义被引量:1
2016年
马克思恩格斯从劳动出发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唯物主义学说,揭示出劳动所蕴涵的世界观意义;从劳动唯物主义出发,阐明了异化劳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又是从劳动唯物主义出发,阐发了劳动史观、劳动的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始至终贯穿了一条主线:劳动唯物主义。
李洪君李丹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产方式的含义、内容和内在矛盾——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马克思、恩格斯从未给生产方式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述,对生产方式的含义、内容及其内在的矛盾作了探析.
漆志平李洪君
功利主义与个体权利——密尔思想探微
2010年
古典功利主义因其追求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为终极目的而饱受道义论者的批驳,并被认为是主张多数对少数的自由权利的剥夺。通过对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探究,认为理论上功利主义能够达到与个体权利的谐调。
肖凤良李洪君
关键词:功利主义个体权利密尔
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类似“亚市民”现象研究
2010年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迅速地扩大,有些地区的农民迅速地离开了土地,成为"亚市民"。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是否曾出现过"亚市民"现象?本研究认为西方社会出现的只是类似于我们国家的"亚市民"现象。
李丹宇李洪君丁学升
关键词:工业化
论“悟性认识”层阶的“本悟”思维形式被引量:6
2015年
"感性思维"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人的思维是从"悟性认识"层阶的"本悟思维形式"开始的,进而才有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反映客观事物多种表层或浅层本质的认识形式。但就人的思维与"动物思维"分水岭的"本悟思维形式"中,仍然可以窥视到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感性思维"的痕迹。本文试就"悟性认识"层阶多种多样思维"形式"中的"本悟"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李洪君
关键词:思维
人性探究:传统与现代——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2012年
人性问题,从来就是东西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了东西方对于人性的传统认知,阐述了各种不同人性认识的分歧,说明了传统人性论所存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社会生物学是科学的人性认知的可能路径。
肖凤良李洪君
关键词:人性进化生物学
发达地区地方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3
2011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我们实践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植根东莞、放眼世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李洪君李丹宇曾庆伟
关键词: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反思——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着课程内容与中学思想政治课重复、课程教学如何"切己"以及如何协调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等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重新反思和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真正发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职能。
吕有云李洪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马克思与米尔恩关于人权主体的分歧被引量:1
2005年
文章着重讨论马克思与米尔恩关于人权主体的分歧.米尔恩质疑以《世界人权宣言》为代表的主流人权理论.他认为,人权不是政治权利,而是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权利.这种权利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权.它们是人仅凭其为人就可以享有的.而马克思则质疑各种各样的人权理想.他认为,各种人权理想都无非是适应自由竞争社会要求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里,主体的利己性、物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张扬。物实现了对人的完全统治,货币已经成了世俗社会的上帝,人们根本上不可能仅凭其为人就享有人权,人权从实质上说是资本的特权.
曾庆伟李洪君
关键词:米尔恩人权主体分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