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桢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红花
  • 3篇注射
  • 3篇注射液
  • 3篇红花注射液
  • 2篇心病
  • 2篇血液流变
  • 2篇微循环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病患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性
  • 1篇血液流变性异...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液流变学指...
  • 1篇血粘
  • 1篇血粘度
  • 1篇药疗

机构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4篇李桢
  • 3篇赵自刚
  • 3篇牛春雨
  • 3篇梁海峰
  • 3篇侯亚利
  • 1篇李立楠
  • 1篇牛发良
  • 1篇张有成
  • 1篇李宝亮
  • 1篇任卫东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花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自由基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经冠脉造影后由专科医师确诊的CAD患者50例,应用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将红花注射液6-8 mL溶于500 ...
赵自刚梁海峰侯亚利李桢牛春雨
关键词:全血粘度微循环障碍冠心病患者流变性
文献传递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作用的观察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微循环机制。方法 冠 心病患者50例,应用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健康体验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循环显微镜,于治疗前后常规检 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判断疗效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 果冠心病组治疗前均出现甲襞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异常。治疗后甲襞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 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治疗前的(3.55±0.89)降为(1.59±0.73),P<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 对冠心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治疗机制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李桢侯亚利梁海峰赵自刚牛春雨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冠心病甲襞微循环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自由基损伤的影响,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2001/2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562例。以符合标准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男31例,女19例。选择来源于自愿体检受试的学生及医务人务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男女各15例。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分别应用改良TBA微量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检测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side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治疗前表现为血液流变性异常,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降低(t=1.743,1.697,1.970,P<0.05)。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存在自由基损伤,表现为血清丙二醛水平犤(10.25±2.42)nmol/L犦高于对照组犤(4.66±1.45)nmol/L,t=2.746,P<0.01犦,SOD活性犤(71.34±13.49)NU/L犦显著低于对照组犤(108.34±16.98)NU/L,t=2.364,P<0.05犦,治疗后血清丙二醛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2.195,P<0.05),SOD活性比治疗前显著升高(t=1.886,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疗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和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侯亚利李桢李宝亮梁海峰赵自刚牛春雨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自由基
红花注射液对特发性水肿患者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任卫东张有成李立楠牛发良李桢
关键词:水肿红花红细胞变形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