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征
- 作品数:7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评价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孕周为37~42周,年龄为22~35岁,在活跃期(新产程标准:宫口开大≥6 cm)充分试产,≥2 h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经阴道检查及超声检查诊断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共有216例孕妇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双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单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硬膜外阻滞均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分娩镇痛,由高年资助产士或产科医师执行新产程标准,在超声引导下指导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并适时向上推动或旋转胎头等。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分娩相关指标、剖宫产术指征、麻醉相关指标及母儿并发症。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比例、头盆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两组产妇的拉玛泽呼吸法、导乐分娩陪伴、经皮穴位电刺激、其他措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40例)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59例)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124±44)、(86±33)min,P<0.01],镇痛30 min后[(4.4±0.5)、(0.9±0.5)分]、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5.7±0.6)、(1.3±0.4)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P<0.01)。(4)分娩相关指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21.3%、49.1%)、分娩体验满意率(51.9%、98.1%)显著升高(P<0.01),剖宫产率(63.0%、45.4%)、阴道手术助产率(15.7%、5.6%)显著降低(
- 李井柱王玲李晓征于文刚亢林萍刘玉秋纪向虹吴晓峰王明山陶红
- 关键词:分娩发动
- 胸腔镜直视下置管行连续肋间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评价胸腔镜直视下连续肋间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单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0):胸腔镜直视下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复合单次椎旁阻滞,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A组关胸前在胸腔镜直视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在切口所在肋间置入导管3~5 cm,置管完成即刻及置管后每6 h经导管注入0.375%罗哌卡因10 ml。两组均行术后吗啡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指标:两组出术后恢复室(T1)、术后6 h(T2)、24 h(T3)、48 h(T4)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饮食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镇痛泵按压次数、吗啡消耗量、镇痛不良反应及胸科轻微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T1~T4时咳嗽时的VAS评分降低(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饮食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缩短(P<0.01);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吗啡消耗量降低(P<0.01);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及胸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胸腔镜直视下连续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降低术后胸科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 刘延莉张丽红李晓征于文刚丛丽
-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胸腔镜检查肺叶切除术
- 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阴试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19例,按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A组)160例,纳布啡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B组)159例。两组均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置入硬膜外导管后,注入1.5%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然后A组注入0.5 mg/L舒芬太尼复合1 mg/L罗哌卡因混合液,B组注入0.3 g/L纳布啡复合1 mg/L罗哌卡因混合液,均6~15 mL为首次量,30 min后两组均连接电子镇痛泵,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纳布啡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收集两组患者的如下指标:镇痛起效时间、首次自控按压镇痛(PCA)时间、PC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T1)、宫口开全(T2)与用力分娩(T3)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产妇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术后头痛发生等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胎儿胎心减速发生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神经与适应能力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胎心减速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4.159~5.628,P<0.05),PCA有效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显著增加(χ^(2)=8.594、6.363,P<0.05),T2及T3产妇VAS评分明显升高(F=45.314、26.717,P<0.05),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第一产程镇痛效果类似,第二产程效果较差,但可降低产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新生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李晓征王雪梅李井柱于文刚毕燕琳陶红
- 关键词:舒芬太尼脊椎穿刺疗效比较研究
- 局部脑氧饱和度指导控制性降压对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指导控制性降压对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麻醉科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择期行脊柱手术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rSO2指导术中控制性降压组(A组)和对照组(C组)。2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程监测rSO2,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并行控制性降压,必要时使用硝普钠+艾司洛尔。A组行控制性降压的同时,以rSO2维持于64±3之内或rSO2下降≤基础值10%及术野渗血量适度减少为目标。C组行常规麻醉管理,以平均动脉压(MAP)降低程度≥基础值30%及术野渗血量适度减少为目标。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毕尿量,术后低体温、谵妄、寒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组、C组出血量分别为(589±157)、(764±213)ml,术毕尿量分别为(778±121)、(1079±23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8.712,均P<0.05)。A组术后低体温、谵妄、寒战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6.7%、18.3%、10.0%、21.7%,C组分别为45.0%、36.7%、25.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5.057、4.675、4.728,均P<0.05)。A组PA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6±9)min、(217±66)ml、(17.8±2.8)h、(7.2±2.7)d,C组分别为(63±11)min、(289±81)ml、(22.3±4.1)h、(8.2±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9、-5.334、-7.000、-2.031,均P<0.05)。结论rSO2监测指导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
- 王玲李晓征于文刚董瑞王明山毕燕琳褚海辰王世端李井柱
- 关键词:谵妄脑氧饱和度
-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经阴试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80例,按照采用分娩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n=90):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DPE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P组)。DPE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采用27号腰麻穿刺针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穿破硬脊膜到达蛛网膜下腔(以脑脊液流出为准),再拔除腰麻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EP组常规硬膜外阻滞镇痛。观察目标:①镇痛起效时间、首次PCA时间、罗哌卡因消耗量;②镇痛前(T0)、镇痛30 min(T1)、60 min(T2)、宫口开全(T3)、分娩(T4)及产后2h(T5)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amsay镇静评分;③产程时间、胎心减速发生率、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改良Bromage评分≥1分例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术后头痛的发生率;④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EP组比较,①DPE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P<0.01),首次PCA时间延长(P<0.01),PCA按压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减少(P<0.01),T1~T4各时点VAS评分降低(P<0.01),T1时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1);②产妇产程时间、胎心减速发生率、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改良Bromage评分≥1分例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术后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罗哌卡因消耗量减少,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 戴廷钊刘延莉陈作雷李井柱毕燕琳于文刚李晓征
- 关键词: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分娩镇痛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行人工流产病人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行无痛人工流产病人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160例,均为初次妊娠,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病人采用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注射,15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之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min),意识消失后手术;对照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帕瑞昔布钠,其余同试验组。对术中麻醉效果差的病人,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0.5mg/kg。观察两组病人入手术室后术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基础值,术中MAP、HR及SpO2最低值;记录两组病人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30min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梦境幻觉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及腹痛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麻醉优良率、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及VA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麻醉优良率及SpO2最低值显著升高,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腹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显著降低(t=2.899~3.982,χ^2=5.378~42.133,P<0.05);两组术中MAP和HR最低值、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梦境幻觉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辅助丙泊酚与芬太尼麻醉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改善麻醉效果,而不增加其副作用。
- 董华杨晓红李明娟李晓征王君涛褚海辰
- 关键词:二异丙酚芬太尼镇痛
- 两种椎管内麻醉镇静效应的比较
-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应。
方法:选择妇科择期开腹手术病人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静组(SE组)与硬膜外麻醉镇静组(E组)。两组病人均控制无痛阻滞平面T6~T8水平,...
- 李晓征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二异丙酚椎管内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