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征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教学
  • 2篇循证
  • 2篇阴虚
  • 2篇细胞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教学
  • 1篇性别
  • 1篇虚火
  • 1篇虚证
  • 1篇血热
  • 1篇血热证
  • 1篇血小板参数
  • 1篇血液

机构

  • 10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晓征
  • 6篇白玉盛
  • 5篇杨雪
  • 2篇吴雪琴
  • 2篇马西虎
  • 2篇黄志惠
  • 2篇沙蕾
  • 1篇刘伟
  • 1篇李巍
  • 1篇吴玉霞
  • 1篇费飞
  • 1篇秦兰
  • 1篇沈玉萍
  • 1篇杨茜
  • 1篇王永
  • 1篇古丽扎提
  • 1篇朱江丽
  • 1篇项欣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医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乌鲁木齐市392例健康成人血小板参数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健康人群血小板参数的水平。方法应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92例健康成人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与全国通用血小板参考值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本地域血小板参考值范围与全国通用的参考值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域有必要建立适合本地域的血小板参考值范围。
杨雪李晓征沙蕾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
规范化管理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李晓征杨雪
关键词:实习教学
临床检验学教学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2
2007年
李晓征白玉宏
关键词:临床检验学教学过程诊断思维方法循证医学知识临床检验诊断
血液细胞形态学教学思路与实践被引量:3
2009年
李晓征白玉盛杨雪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学教学思路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同病异证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证型与ITP免疫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访谈获得四诊信息,由三位专业和中医诊断学专家分别辨证确定证型,分析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①189例患者中其中汉族165例,维吾尔族24例;②ITP证型分布阴虚火旺证57例,气不摄血证56例,肝肾阴虚20例,脾肾气虚18例,气阴两虚18例,肝郁脾虚3例,还有部分复合证型;③新诊断ITP证型分布及排序为气不摄血>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肝郁脾虚;持续性ITP证型分布和排序为阴虚火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慢性ITP为气不摄血>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肝郁脾虚证。结论证型总体上以气不摄血和阴虚火旺为主,还有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郁脾虚等;六个证型有程度的差异,也有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
白玉盛李晓征马西虎吴雪琴黄志惠费飞李巍刘伟秦兰吴玉霞王永杜青容杨茜吴娟丽李艳艳崔祎晢
关键词:同病异证证型民族免疫气不摄血阴虚火旺
新疆维汉民族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表达分布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表达的水平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探讨HLA-B27在不同民族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2016年11月31日门诊及住院期间使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的维吾尔族与汉族HLA-B27P阳性表达的患者1 416例,其中维吾尔族369例,汉族1 047例。结果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显示,维吾尔族与汉族HLA-B27阳性表达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5.22±8.262 vs 163.9±8.113,t=2.479,P=0.013),维吾尔族的含量高于汉族。在男性中,维吾尔族与汉族HLA-B27P阳性表达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5.40±8.237 vs 163.99±8.164,t=2.187,P=0.029),维吾尔族男性的含量高于汉族。在41~60岁,>60岁年龄段中,维吾尔族的HLA-B27阳性表达的含量均高于汉族(166.18±7.650 vs 164.53±8.018,=2.215,P=0.027;171.63±8.134 vs 167.40±9.469,t=2.126,P=0.035)。在女性中,以及在<20岁,21~40岁年龄段中,维吾尔族与汉族HLA-B27阳性表达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1.257,均P>0.05)。结论该调查显示在HLA-B27阳性表达的人群中,其含量维吾尔族高于汉族。HLA-B27阳性表达的含量具有种族差异性。
李晓征白玉盛项欣古丽扎提杨雪朱江丽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维吾尔族汉族年龄段性别
不同证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特征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86例ITP患者,中医辨证分为阳虚证、阴虚证、血瘀证、血热证、气虚证5个证型,检测各证型患者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的表达情况,分析各证型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186例ITP患者气虚证80例、阴虚证57例、阳虚证24例、血热证15例、血瘀证10例。CD8^+在5个基本证型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5个证型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表达在阳虚证与阴虚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表达在阴虚证与气虚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表达在阳虚证与血瘀证、阳虚证与血热证、阳虚证与气虚证、气虚证与阴虚证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CD8^+阴虚证与血瘀证、阴虚证与气虚证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和CD16^+56^+表达在5个证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在ITP不同证型患者的表达均有差异,而CD4^+、CD8^+、CD4^+/CD8^+在阴虚证与气虚证之间的表达均有差异。
李晓征白玉盛王永杜青容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阳虚证阴虚证血热证气虚证
167例少数民族与汉族VVC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与药敏分析
2020年
目的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乌鲁木齐育龄期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发病率、菌种分布特点与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研究该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VVC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与药敏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2017年3-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1112例少数民族和1855例汉族疑似阴道炎的育龄期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生化鉴定、科玛嘉显色培养,并对分离出的167株白色念珠菌采用NCCLS推荐的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1112例就诊的疑似阴道炎的育龄期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患者中,经培养确诊为念珠菌感染的VVC患者共计55人,阳性率为4.95%;1855例汉族市民中,经培养确诊为念珠菌感染的VVC患者共计112人,阳性率为6.04%。本研究中112例汉族VVC患者和55例少数民族VVC患者中念珠菌的菌种主要构成为:白色念珠菌,汉族71株(63.39%),少数民族19株(34.55%);光滑念珠菌,汉族28株(25.00%),少数民族20株(36.36%);克柔念珠菌,汉族9株(8.03%),少数民族13株(23.64%);热带念珠菌,汉族2株(1.79%),少数民族0株(0.00%);其他念珠菌,汉族2株(1.79%),少数民族3株(5.45%)。药敏结果显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1.55%、100.00%;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分别为90.14%、100.00%;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4.51%、89.47%;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在民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中的167株念珠菌的构成比在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和汉族VVC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少数民族患者的白色念珠菌与71例汉族患者的白色念珠菌对前述4种药物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杨雪沙蕾沈玉萍李晓征杨婷黄育屏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血液系统疾病中医证候谱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血液系统疾病的中医证候谱,是以中医症状、证候的规范为基础,对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不同阶段证候特征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发现疾病的共同证候特征,也可以分析证候分布的规律,从而建立血液系统疾病标准的证候序列,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为研究证候分型与现代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白玉盛李晓征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辨治中的循证探索
2024年
目的:基于临床和中西医理论的整合,探索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循证依据。方法:结合临床总结分析中西医对ITP的病机认知,结合临床辨证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比照分析。结果:①慢性ITP虽然是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但是临床中仍然有发生血栓的现象,即出血与血栓的发生并存;②由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辨证对ITP出血与瘀血状态的认识可知两者互为影响,验证了“离经止血,虽为清血,亦为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③IT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机演化对瘀血形成的认识,提示了“久病多瘀”的证据;④中医药辨证论治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选择应用活血化瘀法,不仅有效地治疗了ITP的出血症状,而且通过活血化瘀法还能够预防血栓的发生,提供了临床疗效证据。结论:基于临床疗效和ITP病机、病程的综合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慢性甚至是难治性ITP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够预防血栓的发生,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很好的循证依据。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也有提升。至于提升血小板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白玉盛李晓征马西虎黄志惠吴雪琴崔祎晢魏建孔
关键词:慢性活血化瘀循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