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昊
- 作品数:2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2010年5月22—23日福建省暴雨过程分析
- 2015年
-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T639数值预报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0年5月22—23日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高空槽、低涡切变和地面冷锋是其主要影响系统,其造成大范围抬升运动,为对流系统的触发和维持提供环境背景条件;其中低空和超低空存在急流,它们对暴雨和大暴雨的产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移至及叠加在海峡上空,是引发福建省南部降水增幅的重要原因。
- 王冠王启威郑石马虹旭李承昊关健华黄铃光
- 关键词:暴雨低空急流
- 湖南省闪电密度影响因子分析
- 本文利用湖南省雷电监测预警平台系统资料,选取14个样本点,分析其年平均闪电密度,并建立PLS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闪电密度与海拔高度、坡向、地质结构等形成复杂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雷暴路径、海拔高度、坡向、遮蔽度对闪电密度分...
- 李承昊粟锴王悦
- 关键词:闪电密度监测预警
- 文献传递
- 沈阳区域雷电活动规律分析
- @@本文对沈阳市近30年的雷暴日数据整理、分析及近4年的闪电次数、雷电流幅值、积累概率特性对比研究,归纳分析了沈阳区域雷电活动规律,指出了雷电易发环境和季节特性,为今后对雷电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承昊张国毅
- 关键词:雷电活动
- 文献传递
- 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系统的研究
- 2015年
- 在社会生活发展的过程中,图像识别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理论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图像识别技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通过此种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在本文中,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研究和设计了图像识别系统。
- 李承昊蔡晨阳李锐
- 关键词: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系统设计
- 雷电破坏农村环境的调查和农村防雷技术初探被引量:5
- 2008年
- 以辽宁省为例,对目前农村住宅遭雷击的情况作了调查;从农村雷电防护现状出发,提出农村雷电防护技术和预防手段。
- 张国毅李承昊
- 关键词:农村住宅雷电防护
- 湖南省雷暴路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落雷的强度、密度及其时空分布、雷暴路径是反映某一区域雷电活动规律的主要内容,目前对雷暴路径的研究还较少,本文探讨雷暴路径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雷击接闪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雷暴路径对雷暴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 李承昊粟锴
- 基于闪电定位系统的沈阳市各区、县地闪时空分布研究
- 2016年
- 基于ADTD(高精度)闪电定位系统沈阳市各区、县地闪时空分布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沈阳市ADTD(高精度)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库建立;项目所在地地闪时空分布特征项目确定;雷击大地密度(Ng)的计算方法的确定;沈阳市各区、县地闪时空分布特征数据库的建立并应用于中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当中。
- 李承昊王悦田小蕾
-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风险评估
- 智能建筑的几种有效防雷接地技术措施被引量:3
- 2016年
- 近年来我国智能建筑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建筑高度变得越来越高,智能建筑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便利和更优质的服务,智能建筑由于在高度上比较突显,因此更容易遭到雷电的危害,这一危害给人们的生活安全带来了威胁。因为雷电对于智能建筑的危害,不仅仅局限在雷电直击的破坏力的基础上,同时,还有雷电流产生的巨大变电磁场,带来的极大的电流和磁场都会使建筑物内的金属产生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都将产生极大的危害。根据智能建筑的内容,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及雷电侵入智能建筑的形式和途径,该文重点详细阐述了外部、内部防雷措施和过电压保护的实现和实施注意事项,以及对有争议的措施进行的讨论,从而确保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质化。
- 李承昊
-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接地
- 土壤电阻率测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主要对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展开了具体的试验研究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了导电离子浓度、土质、温度、土壤致密性等多种因素,鉴于土壤电阻率的水平程度将会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要求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为了能够实现对土壤电阻率的有效降低可采用降阻剂法、换土法、四极法等措施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有关的土壤电阻率测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谭威王悦李承昊
- 关键词:土壤电阻率影响因素
-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被引量:20
- 2016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也不断的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将很多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了电子信息工程当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很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本文对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中的现代化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推进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中的充分应用。
- 李承昊杨冠宇唐朔
-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