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
- 作品数:85 被引量:39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俄罗斯产业政策演化及新冠疫情下的选择被引量:5
- 2020年
- 当代俄罗斯产业政策形成于普京执政时期,加强国家控制是普京时期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也成为当代俄罗斯经济理论和政策形成的源头。制造业衰退是俄罗斯的产业结构硬伤,因而成为其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对象。2000年以来,在各项产业政策作用下,俄产业结构调整出现局部亮点,但预期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重组、升级和现代化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和产业政策政府主导色彩过浓是产业政策成效不大的深层次原因。此次新冠疫情危机使俄高层更强化了发展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支持大国地位和加速经济向数字化过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面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俄首次推出制造业发展综合战略,力图在新的基础上全面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但俄要摆脱对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过度依赖,加快复兴制造业,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使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获得较快发展,还需经历曲折的过程。
- 李建民
- 关键词:产业政策制造业经济转型
- 透视国际信用评级下调后的我罗斯经济
- 2015年
-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评级展望为负面。这是标普10年来首次将俄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另外两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虽未把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但均下调俄评级至投资级别中的最低等级。
- 李建民
- 关键词: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主权评级垃圾负面
- 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合作被引量:49
- 2014年
- 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是国家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举措。丝路经济带提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关键是要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合作与交流,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的成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障碍和关键环节在国外,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中国要处理好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关系,共同推进地区合作。从现有基础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可将互联互通、电力、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作为重点方向。
- 李建民
- 2013年国际能源形势及中国能源外交回顾被引量:2
- 2014年
- 2013年,国际能源格局经历深刻调整。以美国页岩油气革命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开发对全球能源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格局发生结构性调整的催化剂。中国作为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既影响着世界能源消费安全格局和生产格局的变化,
- 李建民
- 关键词:能源外交能源形势结构性调整能源消费国
- 中俄天然气大单的多重影响
- 2014年
- 中俄战略能源联盟的建立将逐渐分解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国际能源贸易的主导权,改变全球能源交易地图,连带引发世界地缘政治的改变。
- 李建民
- 关键词:中俄天然气重影能源贸易能源交易主导权
- 俄乌冲突下西方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及其应对:实施路径与阶段性效果评估被引量:6
- 2024年
-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能源行业始终是西方精准打击的重点目标。西方力图通过全方位能源制裁,在减少俄用于支持战争的能源出口收入的同时,挤压其在欧洲能源市场的空间,实现化石能源供应“去俄化”。为应对西方制裁,俄开始在“向东看”战略的框架下加快开拓亚洲市场。从制裁及其应对效果看,西方未能实现最重要的预期目标——阻止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行为。俄罗斯亦功败输赢兼备,在石油行业,俄基本实现了石油出口市场从欧洲到亚洲的战略转向。但在天然气行业,用亚洲市场取代欧洲市场的目标还远未达成。欧洲在寻求替代油气资源、快速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同时,也付出了溢价购气和经济衰退的昂贵代价。俄乌冲突已使国际能源市场发生重大调整,俄石油出口转向东方是最近30年来世界石油市场最大规模的贸易流转向,全球能源市场供求关系、运输通道、竞争格局和能源结构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 李建民
- 独联体国家投资环境研究
- 李建民
- 从国际比较看俄罗斯金融危机
- 1999年
- 李建民
- 关键词:金融危机
- 俄罗斯科技成果评介和对开展中俄科技合作的建议被引量:6
- 2001年
- 李建民
- 关键词:中俄科技合作
- 阿甘别吉扬谈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被引量:7
- 2005年
- 李建民
- 关键词:俄罗斯政府俄罗斯经济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