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尊忠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肝脓肿”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 患者男,21岁。因"发热1月"入住我院普外科。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每日可达38.5℃,热前有畏寒,无寒战,到我院就诊查腹部CT提示"肝脓肿",收入住院。入院查体:体温38.0℃,双手指、足趾可见红色斑疹,压...
- 李尊忠张振春李红
- 文献传递
- DNA低甲基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6年
- 当各种原因引起T细胞DNA低甲基化后,对自身免疫有潜在作用的基因表达增加。CD 70过度表达可能与B细胞的活化、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有关。perforin可能在T细胞介导的单核巨噬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DNA低甲基化可使人类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活化,表达的抗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多胺改变了染色体的正常结构,干扰了DNA的甲基化过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发病作用近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李尊忠郑敏
- 关键词:DNA甲基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多胺
-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患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采用观察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自2015.6-2016.8在我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者、肌电...
- 厉彦山李尊忠姜莉杨家良贾倩燕鹏李红张振春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周围神经病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伴Addison病一例
- 2009年
- 患者女,37岁。因“双手指遇冷变白变紫伴皮肤色素沉着2年”入院。患者2年前始出现双手指遇冷变白变紫,并逐渐出现双手、面部皮肤色素沉着,无发热、口腔溃疡、关节痛、光过敏及口干眼干。近1年来双手指遇冷后变白变紫发作频繁,双手指遇冷水疼痛,脱发及腋毛脱落,腋窝、膝关节伸侧、颈部及腹部皮肤亦出现色素沉着。1个月前出现下腹部疼痛,
- 李尊忠张振春杨旭燕
- 关键词:ADDISON病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皮肤色素沉着下腹部疼痛腹部皮肤关节痛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伴Addison病一例
- 病例摘要患者,女,37岁。因"双手指遇冷后变白变紫伴皮肤色素沉着2年"收住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指遇冷后出现变白变紫,同时逐渐出现双手、面部皮肤色素沉着, 无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光过敏及发热。近一年来双手指遇冷后变...
- 李尊忠杨旭燕
- 文献传递
- 成人型巨结肠合并慢性胃扭转一例被引量:1
- 2007年
- 患者男。77岁,因反复腹痛、腹泻6个月。再发5d收住人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约每天10次,为黄色水样便.便前伴腹痛,疼痛部位不定,且腹部有“管状物”突起.位置不定.便后腹痛缓解。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体检:体温36.8℃,血压138/75mmHg(1mmHg=0.133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肛门指检无异常。
- 李尊忠韩跃华钱可大吴勤动周美琪郑敏
- 关键词:慢性胃扭转巨结肠反复腹痛疼痛部位肛门指检水样便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靶向B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文献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经靶向B淋巴细胞生物制剂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5月),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贝利尤单抗或利妥昔单抗用药情况(用法用量、单用或联用、联用方案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及转归等,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14例,发病年龄(50.71±11.45)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24例,发病年龄(30.67±14.93)岁。纳入有详细病例报道的患者共7例,7例患者均未合并HIV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确诊,均未行脑组织活检。临床表现:癫痫5例,视物模糊或视力丧失3例,构音障碍或失语2例,头痛2例,昏迷1例,血压升高4例。最终7例患者中1例死亡。结论应用靶向B细胞治疗后,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多发生在疾病活动期且合并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容易与神经精神狼疮混淆,导致病情延误,提示在使用靶向B细胞生物制剂治疗时,应评估SLE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 姜莉姜莉贾倩王莉莉厉彦山王莉莉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膀胱炎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总结分析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合并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治疗的3例SS合并IC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发病初期均怀疑为尿路感染,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中2例SS患者以IC为首发表现。3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尿路梗阻及假性肠梗阻症状。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症状多在2周后减轻,晚期严重患者需手术治疗。结论 SS合并I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临床上易被误诊、漏诊,当SS患者出现反复尿路刺激症状时,要考虑到IC可能。
- 李尊忠李梦涛曾学军徐东侯勇曾小峰张奉春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 痹祺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痹祺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痹祺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72.50%,29/40)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和关节压痛指数评分、关节肿胀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祺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提高疗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同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贾倩燕鹏李尊忠杨家良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痹祺胶囊
- 吡非尼酮治疗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1例报告被引量:6
- 2016年
-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累及横纹肌为主,同时又有皮肤病变的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其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进展迅速,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病死率高。吡非尼酮是新型抗纤维化小分子化合物,
- 厉彦山姜莉李尊忠燕鹏杨家良贾倩李红张振春
- 关键词:皮肌炎肺间质吡非尼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