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媛媛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淋巴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淋巴瘤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慢性
  • 3篇慢性淋巴细胞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慢性淋巴细胞...
  • 2篇克隆
  • 1篇单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血细胞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价值

机构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李媛媛
  • 6篇李建勇
  • 6篇徐卫
  • 5篇范磊
  • 4篇许戟
  • 4篇王莉
  • 3篇杨舒
  • 3篇张丽娜
  • 1篇陈纬凤
  • 1篇刘澎
  • 1篇夏奕
  • 1篇邹志建
  • 1篇乔纯
  • 1篇卢瑞南
  • 1篇仇红霞
  • 1篇缪扣荣
  • 1篇张闰
  • 1篇沈文怡
  • 1篇韩婷婷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江苏省第十七...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原发胃部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4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于胃部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例原发胃部PTCL-NOS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4例患者均因上腹部不适、腹痛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而发现本病。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发病初均无肝脾肿大,外周血及骨髓检查均正常;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多形性、异型性,肿瘤细胞表达CD3、CD43、CD45RO等T细胞标记物,而CD10、CD20、CD79a阴性;2例患者行CHOP方案化疗,1例行EPOCH方案化疗,另1例行DHAP方案化疗,4例患者化疗均有效,随访10-48月,患者均存活。结论:原发胃部PTCL-NOS较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掌握其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对于确诊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他部位PTCL相比,本病对化疗敏感,预后良好。
李媛媛杨舒张丽娜范磊王莉张闰许戟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淋巴瘤
补体系统与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利妥昔单抗(即美罗华)是B细胞表面CD20分子单克隆抗体。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效应、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直接诱导B淋巴细胞凋亡是利妥昔单抗的主要作用机制。然而,很多患者治疗后产生耐药,这无疑限制了其疗效。笔者就补体系统与美罗华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李媛媛徐卫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单克隆抗体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TCH1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Hedgehog (HH)信号通路基因PTCH1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在C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行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qRT...
李媛媛徐卫王莉范磊许戟李建勇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几种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几种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针对Notch1、SF3B1、MYD88、FBXW7、MAPK1、ZMYM3和DDX3X等基因设计引物,扩增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后比对序列是...
乔纯沈文怡缪扣荣卢瑞南李媛媛夏奕刘澎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
文献传递
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表达以及与CLL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CL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全自动电泳仪及扫描仪分析并记录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定性Ig重链及轻链类型。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Ig表达水平。结果101例CLL患者中20例(19.8%)存在克隆性Ig,克隆性IgG、IgM和IgA的检出率分别为13例(12.9%)、7例(6.9%)和1例(1.0%),其中1例(1.0%)患者存在克隆性IgG和IgM双克隆,2例(2.0%)患者共表达轻链K、入。在Binet晚期和血清胸苷激酶1(TKl)高水平组,血清克隆性IgG发生率明显高于Binet早期组(P=0.032)和TKl正常水平组(P=0.013)。同时发现,Bi—net晚期组、TKl高水平组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del(11q22.3)阳性组中,血清克隆IgM发生率分别高于Binet早期组(P=0.037)、TK1正常水平组(P=0.017)和FISHdel(11q22.3)阴性组(P=0.006)。中位随访30(1—101)个月,66例患者诊断后接受化疗,统计发现血清克隆性Ig阳性组患者的无治疗生存(TFS)时间(2个月)较阴性组患者(15个月)短(P=0.024),其中血清克隆性IgM阳性组患者的中位TFS时间(1.5个月)较阴性组患者(15个月)短(P=0.013),但Ig和IgM阳性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部分CLL患者血清中存在克隆性Ig,血清克隆性Ig可成为判断CLL患者预后的指标。
杨舒邹志建李媛媛张丽娜韩婷婷范磊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样免疫球蛋白类预后
F171.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32例临床分析
许戟给卫李媛媛范磊王莉陈纬凤杨舒张丽娜李建勇仇红霞
文献传递
37例白血病期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遗传学研究
目的:探讨白血病期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37例白血病期的MC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72h培养,常规收获制备染色体并进行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9个探...
李媛媛徐卫王莉范磊许戟李建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