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林
- 作品数:58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否定之否定原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引量:2
- 2012年
- 在事物的辩证发展中,否定之否定应是比否定地位更高的逻辑环节,它代表着一个发展周期的相对完成,承担着对先前否定环节价值实现的落实和检验。以此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传统体系的批判不仅是否定,更重要的是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是这方面努力的力作。以此看科学历史的发展,看人类文明形态的进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都昭示我们要在否定之余,着力于建设。
- 李凯林李超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逻辑
- 历史进程的多因素之谜图式被引量:3
- 2013年
- 历史进程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从人与人间的关系出发为我们提供历史发展多因素相互关系的解释框架。张一兵教授根据对该思想的理解,给出较有代表性的历史进程图式。然而该图式无法实现主体间关系下各个因素的有效自洽。因此只有结合广泛的文本依据,以切线图式表达出"合力论"的合理思想,才能实现历史进程中多因素的有机结合,从而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历史进程解释模型。
- 叶諓李凯林
- 关键词:主体间性
- 高校师生思想变化轨迹和规律研究
- 2010年
- 2008年初,“高校师生思想变化轨迹和规律研究”课题组对北京某重点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师生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状况高度认可的同时,高度关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个人的工作生活问题。(1)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2)教师答卷中关注度较高的是民主党建、反腐败和分配制度改革;(3)学生答卷中关注度较高的是个人就业和“社会思潮”。
- 李凯林
- 关键词:重点高校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就业
- 国情定位再认识和改革设计新进展
- 2005年
- 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地位,不在“经典社会主义”之中,而在它之前,所以不能用经典的设想来设计今日中国的发展。中国改革的实质内涵是向市场经济转轨,其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执政党的运作。中国改革的成功进展,得益于党的基本路线的总设计。这一设计在面向21世纪时的新进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李凯林
-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 2016年
-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中、西、马"三方面文化资源的扬弃综合上。文化自信得以登高望远,从大时空跨度俯瞰中国的古往今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传统山高水长;在与域外文化的互动中不拒他山之石以攻玉而丰富壮大;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着力发展。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面临的诸多难题,中国致力于做好自己,兼济天下,包容发展,共创未来。
- 李凯林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文化
- “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时代意蕴
- 1998年
- 本文认为,“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不是仅限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是经济与政治的统一,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其寻找路子在当今主要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与创新;其表现形式在最近一段时期主要是以退为进;其发展方向是富有生机的公有资本运营机制的实现.公有资本的成功不是消灭一切私有资本,而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维护良性经济生态平衡的作用.
- 李凯林
- 关键词: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资本
- “公有资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公有资本是中国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正式提出见于党的十五大报告。从《资本论》的逻辑看,公有资本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私有)资本的扬弃。从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看,公有资本对我内政、外交、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公有资本的建构是一复杂的社会工程,既实现于最后完成之时,又存在于建构过程之中。该过程充满矛盾和风险,需要相关操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 李凯林
- 关键词:公有资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民族复兴的逻辑与中共的历史使命
- 2011年
- 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历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产阶级统治在政治建设上的成功设计和相关实践。中国现代化的持续发展面临同样的逻辑,而切实需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保证政治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统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它不应仅仅是某种抽象理念的"外化"。中国必须有一二百年以上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才可能使民族的全面复兴达到历史的新高。
- 李凯林
- 关键词:民族复兴历史逻辑历史使命
- 论哲学基本问题分析的意义与意义域——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被引量:2
- 2005年
- 李凯林
-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逝世义域哲学基本问题路德维希
- 中国改革中的问题哲学
- <正>序言:“问题哲学”与“哲学问题”“问题哲学”,是从实践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出的是要在哲学层面予以研究和回答的实际问题。而“哲学问题”,是从哲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出的是要借助某些新材料来研究和回答的哲学问题。比如,...
- 李凯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