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波
- 作品数:33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27例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效果。方法微小动脉瘤27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致密栓塞19例,瘤颈残余7例,部分栓塞1例。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显示Ⅳ级1例,Ⅴ级26例。术后3~6个月DSA检查显示19例致密栓塞患者均未见复发,7例瘤颈残余患者中5例残余瘤颈消失、2例均未见明显变化,1例部分栓塞患者动脉瘤腔内血栓进一步形成,仅剩部分瘤颈残余。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载瘤动脉重度痉挛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
- 邱明杜世伟聂庆彬朱海波周磊郑娟毛更生
- 关键词:颅内肿瘤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弹簧圈
- 囊性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的治疗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囊性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囊性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肿瘤,根据术后复查血清泌乳素水平决定是否联合溴隐亭综合治疗。结果全切除26例,次全切7例。术后1周复查,血清泌乳素恢复正常19例,14例未恢复正常,联合口服溴隐亭治疗。14例联合药物治疗病人中,11例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余3例泌乳素水平未恢复正常,但均〈100 ng/ml,临床症状缓解,未行进一步处理。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正常未服药19例病人中,5例复发,采取联合药物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安全、简便、微创等优点,可以作为囊性泌乳素大腺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如单纯手术无法达到内分泌治愈或术后复发,联合溴隐亭综合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唐铠毛更生杜世伟邱明周磊聂庆彬徐祎朱海波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药物疗法
- 我国内镜神经外科发展史被引量:8
- 2019年
- 我国内镜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经了初步探索阶段(1964-1995年)、逐步成熟阶段(1995-2006年)、快速发展和推广阶段(2006年至今)。目前,全国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病例数和治疗效果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往20余年,在内镜神经外科开拓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内镜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已逐步发展成熟,并获得国际认可,未来将继续为世界内镜神经外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 李储忠朱海波宗绪毅王新生桂松柏张亚卓
- 关键词:内窥镜
- 垂体转移癌四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17年
- 目的分析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例垂体转移癌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均以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伴尿崩症、头痛各2例,1例有眼球运动障碍,均伴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4例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分别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和脊索瘤。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转移性腺癌。2例原发病灶在肺脏,1例在乳腺,1例因经济原因未查找原发病灶。结论垂体转移癌是颅内罕见病变,主要来源于乳腺和肺部,多以视神经损害、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和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术前与鞍区其他肿瘤鉴别诊断困难,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 杨宝朱海波张霓嘉姜涛王集生贾旺贾桂军王硕
- 关键词:垂体肿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脊索瘤
- 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7例被引量:4
- 2016年
- 回顾37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ophy,DSA)诊断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术后提示血管内介入治疗TCCF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邱明杜世伟聂庆彬朱海波周磊毛更生
-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球囊覆膜支架
- 一种小脑幕切开刀
- 本实用新型针对手术刀切割小脑幕效率低且易划伤健康组织问题,提供一种小脑幕切开刀,其包括支撑部、缓冲部、切割部与持握部;所述切割部设置在支撑部的侧壁上;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一端与第一支...
- 刘春晖李储忠桂松柏耿素民赵澎曹磊白吉伟朱海波李振业程森张亚卓
-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异形生长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异形生长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神经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的117例异形生长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向鞍上侵袭105例,向侧方侵及海绵窦并包绕颈内动脉80例,向蝶鞍后方侵及脑干19例,向蝶鞍下方侵袭89例。根据垂体腺瘤异形生长的特点分别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35例)、神经内镜经筛窦-翼突-蝶窦-海绵窦入路(32例)、神经内镜经鼻蝶窦-斜坡入路(5例)、神经内镜经鼻多通道入路(45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头颅MRI及内分泌检验。结果117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7例,次全切除36例,大部分切除14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头痛、头晕的缓解率为67.6%(25/37),视力、视野的改善率为66.7%(52/78)。11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3~24个月),其中肿瘤复发2例,术后长期垂体功能低下5例,失嗅12例。结论对于异形生长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据肿瘤的生长特点选择不同的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可减少创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率,临床效果良好。
- 李储忠桂松柏耿素民王新生赵澎白吉伟曹磊刘春晖朱海波李振业张亚卓
- 关键词:垂体肿瘤肿瘤侵润经鼻入路
- 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胶质瘤是神经外胚层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手术很难彻底切除,治疗上仍存在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问题,成为神经系统继中风之后第2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Organization,WHO)将胶质瘤分为4级,
- 朱海波张懋植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外科手术
- 一种内镜经鼻手术用吸引器套件
- 一种内镜经鼻手术用吸引器套件,其包括镜像对称的吸引器一和吸引器二;其特征在于,吸引器一和吸引器二分别包括互相连接的柄部和管部;在柄部和管部的内部均设置有相连通的管腔;管部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吸引管和第二吸引管,柄部包括一体...
- 刘春晖桂松柏李储忠李振业朱海波白吉伟赵澎曹磊张亚卓
-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低级别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好发于幕上,具有高复发特点,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基础,但难以完全切除,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多有不同,因此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和理想的治疗模式将有助于提高胶质瘤患者的整体治疗水平.本研究总结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刘春晖朱海波毛更生
- 关键词:低级别胶质瘤预后因素分析生物学行为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