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
- 作品数:104 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乐舞诗歌颂“慧光”——对姚盛昌作品的音乐史学研究
- 2008年
- 全文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生平、作品、结语。其中的作品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对作曲家的第一交响曲《四首短诗的回声》,为筝、两支长笛、铝板钟琴、定音鼓和弦乐队而作的《洛神》,大型交响音乐史诗《东方慧光》,交响合唱《中国神话四首》,为弦乐队和男中音而作的《纪念柱》等,做出了音乐学层面上的分析。在结语中认为:姚盛昌以自己的新音乐创作的实践活动向世人表明,中国当代音乐家的新音乐创作需要走借鉴西方现代音乐手法、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道路。所以,远古文化的神话传说、汉唐盛世的诗词歌赋、溶入中土的释迦精神等,都可以进入到作曲家的视域之内,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精神文明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 明言
- 关键词:新音乐创作音乐史学研究
- 2009年乐坛漫步
- 2010年
- 2009年的中国音乐界是一个“主旋律”凸显的年度。在这一年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音乐创作、演出、学术研讨,成为年度的“最强音”。进入21世纪以来,“学院派”音乐群体呈现出往“主旋律”音乐观念靠拢的态势,具体体现就是“学院派”的音乐家大量承担各级政府机关的“主旋律”创作、
- 明言
-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术研讨音乐观念政府机关学院派
- 何去何从的“音乐北京学”被引量:3
- 2015年
- 笔者曾提出加强20世纪中国音乐断代史、片段史、分类史、分片史研究的观点,把宏观的近现代中国音乐问题做出体系化、具体化处理。"音乐北京学"学科概念的提出,从横纵两个维度上完善"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学"的学科机理、学缘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倡导者把"音乐"这个主体词语放在了概念的最前面,意在突出研究工作中对"音乐"的主体性价值。但在当下社会现实中,其研究对象与范围会有"不可捉摸"、"不明就里"的尴尬。
- 明言
- 透过文本看人物——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人物鸟瞰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是在对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历史史料做出一番历史巡礼以后,针对批评人物写出的一篇历史人物考析式的研究文论。在对历史现实和代表人物做出一番解析后,在结语中指出:立足社会看文本,透过文本看人物,应当成为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历史人物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因为,每个批评人物都是历史的产物,每段批评历史都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每个现实事件都是人物观念及其的产物。所以,当代音乐批评研究的三元素:文本、历史、人物是缺一不可的。
- 明言
- 关键词:中国音乐批评历史文本
- 音乐批评的本质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对古今中外历史上,关于批评的本质的种种学说,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梳理。对“批评”、“音乐批评”,做出了语义学层面的剖析。对音乐批评的本质,在继承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探索性的解答。得出的结论是:“音乐批评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理性分析与灵性创作的综合体。它具有灵性创作的因素,但它却不是音乐创作的附庸;它具备理性分析的科学成分,但它也不是科学的附庸”。“理性与灵性的圆融统一,才是音乐批评的本质属性之所在”。
- 明言
- 中国古代音乐批评史(连载18)
- 2023年
- 第三章秦汉的音乐批评(六)(4)对“人乐”关系的批评既然从“天乐”关系上,《史记》认为“天”以“律历”通“风、气”,以“律历”成就万物,那么,“人乐”关系,也应当依附于这个原则。司马迁把“乐”的“律历”视为万事万物的本原,“人”与“社会”也都是这个本原的结果。
- 明言
-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音乐批评批评史《史记》司马迁
- 中国古代音乐批评史(连载17)
- 2022年
- 第四节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西汉思想家、哲学家、儒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身处西汉盛世,景帝时任博士,专治《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广揽贤良饱学之士,董仲舒以《举贤良对策》将儒家思想杂糅其他学派的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深得武帝赞赏。
- 明言
-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批评史今文经学儒家思想汉武帝治国方略
- 唐代音乐批评文本形式“乐判”试探被引量:1
- 2022年
- 文章以现代人音乐批评的视角,对唐代乐判史料作出全新角度的审视与解读。通过针对数十篇不同命题的乐判文本的分析解读后认为:“乐判”文体,乃盛唐时代诞生并盛行的一种实用文体。每个判题均涉及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国家礼仪秩序之要害问题。判文既可作为选士铨选之考核,又可作为施政决策之依据,还可作为文人雅士的赋闲赏玩。判由、判词在唐朝的国家法律、乐律乐仪、音乐伦理、审美批评等各方指标之间权衡判断、作出结论。故,唐朝的“乐判”均可以视为唐人音乐批评的重要历史文献。后人透过这些判文的解读,便可以把握唐代的音乐制度、音乐理论、批评观念等。
- 王雯婧明言
- 关键词:唐代科举音乐批评
- 学科基础问题与理论建构问题探析——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学科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之三)
- 2021年
- 国内音乐理论学术界普遍存在着“音乐评论”与“音乐批评”学科词语的混用问题。音乐批评既是一种音乐理论的思辨活动,也是一门音乐理论的研究学问(学科),这门学问(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就构成了音乐批评的学术(学科)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与音乐学的姊妹学科理论体系同样具有各自独立存在的属性与特征,也具有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存在关系。音乐批评的实践与学科,在当代中国音乐生活中均面临着诸多内外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解析,对于当代中国健康、可持续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建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明言
- 关键词:音乐批评学科基础
- 寻找合适的“鞋子”——对当代中国表演艺术学科成果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被引量:4
- 2012年
- 在新世纪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果不改变现行高等院校学科建设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不能适应艺术表演类院校教学、创作、艺术实践、社会服务客观现实的局面,将会对当代中国艺术高等教育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对艺术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型艺术领域。大多还在重要性、现实性论述的层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的探索。对表演艺术类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呼吁的层面上。在深入分析研究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规律、历史特征,找出各类表演艺术评价标准的制定方法、表演艺术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这就是《艺术科学成果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的主要工作目标。
- 明言
- 关键词:艺术学科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