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宫内
  • 6篇子宫
  • 6篇子宫内膜
  • 6篇子宫内膜异位
  • 6篇细胞
  • 6篇内膜
  • 6篇宫内膜
  • 4篇异位症
  • 4篇子宫内膜异位...
  • 4篇内膜异位症
  • 4篇NK细胞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2篇人类白细胞
  • 2篇人类白细胞抗...
  • 2篇杀伤
  • 2篇杀伤细胞
  • 2篇细胞抗原
  • 2篇抗原
  • 2篇功能分析
  • 2篇白细胞

机构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市免疫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徐红
  • 7篇林其德
  • 5篇马安伦
  • 4篇狄文
  • 4篇陈德甫
  • 4篇张冬青
  • 3篇余奇文
  • 3篇葛海良
  • 2篇王树军
  • 2篇陈鸣
  • 2篇刘建华
  • 2篇聂红
  • 1篇张继英
  • 1篇周光炎
  • 1篇柏峻

传媒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5篇2001
  • 2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IL-12以及IL-12P40对子宫内异症患者NK细胞功能的免疫调节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IL 1 2、IL 1 2P40含量变化 ,分析其分子诱导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 2、IL 1 2P40分子与EM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的相关性。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检测IL 1 2、IL 1 2P40含量以及MTT释放法检测NK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EM患者腹腔上清液可使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 ( 1 6 80 %± 3 6 % )明显下降 ( 8 37%± 4 5% ) (P <0 0 5)。②EM患者IL 1 2含量血清为 6 6 38± 1 2 6pg ml,低于对照组 84 97± 1 3 7pg ml( P <0 0 5) ;腹腔液中为 77 76± 1 4 6pg ml ,低于对照组 1 0 6 92± 1 0 7pg ml( P <0 0 5)。③EM患者IL 1 2P40含量血清为 35 6 4± 1 0 6pg 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腹腔液含量为 79 76± 1 2 6pg ml ,高于对照组 40 54±1 0 0pg ml(P <0 0 5) ,并与疾病的程度呈负相关。④IL 1 2能增强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杀伤 ,并呈剂量依赖。在 1 0ng ml浓度诱导后杀伤率为 31 90 % ,高于对照组的 1 6 80 %。⑤IL 1 2P40能拮抗IL 1 2对NK细胞活性的诱导 ,当加入IL 1 2P40后 ,使IL 1 2诱导的活性 ( 2 9 3% )下降为 1 9 36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 1
马安伦张冬青余奇文聂红张继英柏峻陈鸣刘建华徐红林其德
关键词:IL-12IL-12P40NK细胞免疫调节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表达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分子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 2 5例内异症患者 (内异症组 )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HLA分子的表达 ,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 10例体外培养成功的异位内膜细胞的HLA分子表达。以 15例健康育龄妇女的在位子宫内膜为对照 (对照组 )。结果 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 :( 1)HLA Ⅰ类分子表达下降 ,对照组和内异症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列线图评分分别为 ( 4 0± 0 5 )和 ( 1 2± 0 8)分 ,体外培养细胞分别为 ( 63 3 8± 11 88) %和 ( 5 2 7± 2 88) %(P <0 0 1)。( 2 )HLA Ⅱ类分子表达增加 ,对照组和内异症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列线图评分分别为 ( 0 2± 0 1)和 ( 4 1± 0 7)分 ,体外培养细胞分别为 ( 7 19± 2 4 3 ) %和 ( 5 8 5 7± 14 99) % (P <0 0 1)。结论 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内异常的HLA分子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徐红狄文陈德甫林其德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HLA抗原
肿瘤微转移的基因诊断被引量:8
2000年
肿瘤的微转移一般是指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 ,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淋巴道、骨髓及各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尚未形成转移结节 ,无任何临床表现 ,常规检查方法如影像、常规病理检查等难以发现。肿瘤的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 ,所以检测微转移很重要。PCR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肿瘤微转移的检测。基因诊断检测出肿瘤微转移可作为加强术后辅助化疗的选择性标记 ,有助于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徐红陈德甫林其德
关键词:肿瘤微转移基因诊断聚合酶链反应预后
IFN、IL-4、IL-12及IL-12P4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变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IFN、IL-4、IL-12、以及IL-12P40细胞因子平衡与E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半定量PCR法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20例EM患者的血及腹腔中的IFN、IL-4、IL-12及IL-12P40细胞因子,并与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较,以观察上述指标在EM患者血及腹腔液中的变化。结果 1.EM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12浓度分别为(66.38±12.6)pg/ml和(77.76±14.6)pg/ml,显著低于无EM对照组(84.97±13.7)pg/ml和(106.92±10.7)pg/ml(P均<0.05)。2.EM患者血清中IL-12P40(35.64±10.6)pg/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其腹腔液中含量为(79.76±12.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0.54±10.0)pg/ml(P<0.05),并与EM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EM组IL-4/IFN-γ比值0.328显著高于对照组(0.07)。结论 EM患者体内IL-12含量降低,IL-12P40含量增高,这可能与EM的发生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EM患者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IL-4细胞因子升高,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网络中出现Th2细胞的偏移并占优势。
陈鸣刘建华马安伦张冬青聂红徐红
关键词:IL-4IL-12IL-12P40子宫内膜异位症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宫颈癌被引量:3
2001年
狄文徐红
关键词:宫颈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病理
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分析总结1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年间1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例资料。结果: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同期病例的2.85%。患者术前多无明显症状,9例术中发现卵巢正常甚至萎缩但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其中5例盆腔包块为对侧卵巢巨大囊肿。6例检测血清CA125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不容忽视的疾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适宜采用手术治疗。
徐红狄文林其德
关键词: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γδ+T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变化,以及探讨患者腹腔液对正常人γδ+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检测及细胞毒活性检测法,分析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组)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CD56+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疾病组腹腔液中γδ+T细胞的百分率高于其外周血和正常对照组。疾病组腹腔液中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于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疾病组的腹腔液对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具有负调节作用。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下,处于被抑制状态,提示患者的腹腔液中,可能存在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抑制因子。
马安伦葛海良王树军张冬青余奇文徐红林其德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自然杀伤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分析
2000年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γδT细胞和天然杀伤 (NK)细胞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患者腹腔液对正常人γδ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检测及细胞毒活性检测法分析 2 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疾病组 )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CD56+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疾病组腹腔液中γδ+T细胞分别高于外周血和正常对照组。疾病组腹腔液中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于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疾病组的腹腔液对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具有负相调节作用。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下 ,处于被抑制状态 ,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腔中存在γδT细胞及NK细胞功能的抑制因子。
马安伦葛海良王树军张冬青余奇文周光炎徐红陈德甫林其德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T细胞杀伤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NK细胞和γδT淋巴细胞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NK细胞和γδ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方法 :取 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外周血和腹腔液 ,用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酶标法等测定NK和γδT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取 10例非内异症者外周血和腹腔液作为对照。结果 :1 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外周血和腹腔液中的NK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γδT细胞数量在外周血中无明显差异 ,但在腹腔液中明显增加 (P <0 0 5 )。病例组中外周血和腹腔液之间NK和γδT细胞数量均有差异 ,表现为腹腔液中两种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明显增高 (P <0 0 5 )。 2 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 ,除外周血的γδT细胞外 ,外周血的NK细胞及腹腔液的NK和γδT细胞的功能均明显下降 (P <0 0 5 )。同一个体中 ,病例组腹腔液中的NK和γδT细胞的功能比外周血中的明显降低 (P 均 <0 0 5 )。结论 :内异症患者NK和γδT细胞杀伤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清除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功能下降 。
徐红陈德甫狄文林其德马安伦葛海良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NK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