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庆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无锡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标志物
  • 2篇血清
  • 2篇肾炎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标志
  • 2篇生物学标志物
  • 2篇输血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出血
  • 1篇胆道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患者

机构

  • 14篇无锡市中医医...
  • 4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徐庆
  • 7篇张立红
  • 4篇顾国平
  • 2篇吕珏
  • 2篇胡锡池
  • 2篇徐静
  • 1篇胡仁静
  • 1篇马旭
  • 1篇徐兵
  • 1篇朱琦琪
  • 1篇付俊
  • 1篇丁岚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防治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防治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及对照组78例,2组入院均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板减压术,对照组于术前30 min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即刻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均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随访2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3天、第4—7天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期间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3 d、7 d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TT、PT均显著增加,FIB、D-D及血清IL-6、IL-8、TNF-α、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GOS评分、Barthel指数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能够显著降低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缓解患者高凝状态、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徐庆张立红
关键词:苦碟子注射液颅脑损伤脑梗死凝血功能炎性因子
胆囊结石患者胆道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胆道幽门螺杆菌是否形成胆囊结石的重要因素。方法在我院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的胆结石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非胆结石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石、胆囊黏膜中的幽门螺杆菌以及结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胆汁与结石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胆囊黏膜的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的幽门螺杆菌并不能促成胆囊结石的形成,但是不能排除它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因素之一。
徐庆顾国平张立红
关键词:胆道幽门螺杆菌
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感染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外伤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者82例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感染者282例为未感染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3组的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感染组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0.49%,其次为颅内占26.82%和肺部占24.39%。109株病原菌中,检出最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占23.8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5.60%、大肠埃希菌占13.76%和酵母样真菌占11.01%。感染组的SOD水平低于且MDA和AOP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CRP和TNF-α水平高于且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结论: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病原菌的感染可能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失衡有关。
高吟张立红胡锡池胡仁静徐庆
关键词:外伤性脑出血病原菌氧化应激炎症状态
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7例不合格标本,分析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197例不合格标本中,占比从高至低依次为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记无菌液标本。197例不合格样本原因包括4种,其中取样操作不规范88例,样本污染79例,送检不及时24例,条码错误6例。结论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主要原因为取样操作不规范,需对医护人员加强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培训、考核,以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质量。
高吟徐庆朱琦琪胡锡池张立红
关键词:微生物
实验小鼠腺病毒检验方法
2011年
目的通过ELISA、EIA和IFA3种小鼠腺病毒检测方法观察实验小鼠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比较。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鼠分别在ELISA、EIA和IFA3种检测方法后的血清抗体程度来检验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感染1周后ELISA阳性率最高,为8/10,EIA为7/10,IFA为6/1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3种方法阳性率均为100%;3周以后,ELISA的抗体增长的幅度和抗体平均滴度最高。结论 3种检测病毒方法比较,ELISA敏感性最好,特异性强。
徐庆顾国平张立红
关键词:ELISAEIA
临床上输血前4项检测分析探讨
2010年
目的:分析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自2008~2009年我院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共1352例,对受血者检测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结果:1352例受血者中前4项血清学指标阳性检出165例,检出率为12.20%。结论:输血前4项检测在临床输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尽早做好隔离治疗措施工作。
徐庆
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诊断、骨折预测和效果观察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探究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诊断、骨折预测和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骨质酥松患者1 5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生化标志物对诊断骨质酥松以及预测骨折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AP、25-OH-VD检测值分别为(20.37±5.18)μg/L、(37.45±6.47)n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的(37.56±6.57)μg/L、(43.67±7.14)nmol/L (t=18.248、8.657,P=0.001、0.021);发生骨折的患者中BAP、25-OH-VD检测值为(18.25±3.47)μg/L、(35.28±5.18)nmol/L均明显低于未发生骨折患者的(20.27±5.12)μg/L、(37.65±5.28)nmol/L(t=6.254、5.317,P=0.031、0.037);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在BAP、TRACP-5B、25-OH-VD几项指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酥松的发展比较容易引发骨折,而生化标志物对骨质酥松病症的诊断与预测骨折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徐庆吕珏
关键词:生化标志物骨质疏松骨折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和尿液集落刺激因子-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诊疗提供非创伤性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30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和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和尿液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集落刺激因子-1(CSF-1)浓度,并计算尿液中CSF-1与肌酐比值(CSF-1/Cr);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dsDNA的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r、补体C3和尿蛋白的表达水平;按照LN患者病理分型,比较Ⅱ、Ⅲ和Ⅳ型LN患者血清CSF-1及尿液中CSF-1/Cr的水平;动态监测并比较LN患者治疗0、1和3个月时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LN患者血清CSF-1水平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98.41±4.12 pg/mL vs 10.10±0.31 pg/mL,P<0.05);尿CSF-1/Cr亦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2.75±0.13 pg/mg.Cr vs 0.89±0.04 pg/mg.Cr,P<0.05);与Ⅱ型LN患者相比,Ⅲ型或Ⅳ型LN患者血清CSF-1水平及尿CSF-1/Cr均显著升高(P<0.05),且Ⅳ型高于Ⅲ型LN患者(P<0.05);随着LN疾病缓解,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抗dsDNA和24 h尿蛋白检测指标显著降低,补体C3水平明显增加),而血清CSF-1水平及尿液CSF-1/Cr均明显降低。结论血清CSF-1水平及尿液CSF-1/Cr对LN疾病活动度和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徐静周宝均徐庆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生物学标志物
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成分血合理化使用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需要输血治疗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合理化成分输血组)与对照组(输血单常规输血组)各40例,比较两组输血后的各项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血3h后Hb、PLT、APTT、P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PLT、APTT、PT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不良反应风险类似(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合理成分血输注,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安全性较高。
徐庆周宝均徐兵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输血成分血
无锡地区人群中血尿酸水平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无锡地区人群血尿酸水平分布和高尿酸情况。方法:选取无锡某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健康体检人员,排除登记信息不全者和有严重疾病者,共计39974例。按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分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尿酸水平和高尿酸分布。结果:同年龄段男性人群尿酸均高于女性(P<0.01),20岁以下人群尿酸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尿酸呈下降趋势,40~50岁人群血尿酸下降至最低点,之后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人群尿酸值有差异(P<0.01),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高尿酸率有差异(P<0.01),男性20岁以下青少年高尿酸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女性最低。总体上,40岁左右是分界点,40岁前后高尿酸率先降后升。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和性别采取必要检查和预防措施。
钱柳妍储云鹏周乐燕李文婷盛小花吴雪江徐庆朱秋月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员高尿酸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