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丹
-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盆腔纱布瘤CT诊断一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病例资料 女,38岁,因无明显诱因腹痛11个月、再发1天于2013年7月入院。患者慢性痛苦面容,无牵涉性疼痛,疼痛可缓解,同时可扪及下腹部包块。2012年6月患者曾因剖宫产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临床初步诊断为盆腔内包块,考虑畸胎瘤。盆腔CT平扫+增强:盆腔内见类圆形肿块,直径约7.2cm,边界清,其内呈高低混杂密度影,CT值20-70HU(图1);增强扣描肿块边缘强化,中心未见强化(图2)。
- 杨友彭丹丹周海军
- 关键词:病理学
- 肺部高分辨率CT重组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肺部高分辨率CT重组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HRCT扫描图像进行对比,探讨能否替代HRCT扫描。方法:应用GE Light Speed 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80例肺部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在常规扫描基础上行后处理HRCT重组,由3名有多年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HRCT重组像与HRCT扫描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值(0.09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图像上在正常肺支气管、动脉、静脉等组织的显示图像相似,图像质量好,均为A级。A级率中,HRCT重组图像A级率(71.25%)高于HRCT扫描(60.00%),亦能在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上利用Batch模式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组,可弥补HRCT扫描的不足。HRCT重组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和降低辐射剂量。结论:肺部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处理HRCT重组图像均近似或优于HRCT扫描像,且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和降低辐射剂量,可以替代HRCT扫描。
- 张任华邓波红黄昌平黄和平彭丹丹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肺部图像处理
- MRI对克罗恩病的病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
- 2023年
-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诊断的40例CD患者为CD组,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疑似CD但最终未患病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行MRI检查,包括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MRI、根据功能参数分析其与CD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40例CD患者常规MRI表现,炎性狭窄病例27例,纤维性狭窄病例13例,其中末端回肠病变占比最高(27.50%)。与对照组比较,CD组ADC值较低,CDAI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活动期CD患者ADC值存在显著差异,具体ADC值高低比较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组患者CDAI评分与ADC值呈负相关(r=-0.709,P<0.001)。结论 MRI能定量分析CD患者病情活动变化情况。
- 彭丹丹
- 关键词:克罗恩病病情活动
- 16层螺旋CT测试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测试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肺动脉造影(CTPA)的图像质量。方法:应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测试扫描和传统扫描各50例CTPA,所有扫描重建图像传送至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组,并分别由3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2种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别统计优、良、可、差。结果:测试扫描:优90%、良6%、可4%、差0%;传统扫描:优62%、良12%、可22%、差4%。结论:应用测试扫描技术进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所得诊断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扫描,有助于放射诊断及治疗。
- 邓波红张任华侯海文龙江涛彭丹丹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成像技术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入院后对患者分别进行CT诊断与MRI诊断,之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将手术所得结果作为参照,比较MRI与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失误率。结果:MRI诊断准确率为93.3%,显著高于CT的诊断准确率(81.7%),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失误率为6.7%,明显优于CT诊断失误率(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断时,CT与MRI是临床经常使用的检查方法,均能够对疾病类型及病变程度做出诊断,但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MRI诊断与CT诊断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在总体准确率方面,MRI诊断优于CT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将两种诊断方式结合使用,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 谢春艳崔鑫鹏周海军彭丹丹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MRI诊断CT诊断
- 多排螺旋CT与MRI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9年
-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临床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早期、准确诊断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等病变,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临床诊断主要采用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信息进行呈现。
- 彭丹丹谢春艳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MRI粥样硬化斑块CT
- 小肠CTE表现与内镜下克罗恩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性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表现与内镜下克罗恩病(CD)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51例经临床内镜和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患者的小肠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小肠CTE检查并采集图像资料,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图像特征由两位分别具有14年和20余年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分析。患者依据克罗恩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经典CDAI评分标准)分为缓解期组、活动期组和极严重期组,每组各17例患者。探究CTE对CD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并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小肠CTE表现差异以及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BMI指数、肠道既往疾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CTE对CD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12%、94.12%和88.24%。极严重期组、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的节段性肠管壁厚度和肠管壁异常强化分别为[(12.36±2.35 mm)、(9.25±2.19 mm)、(6.18±2.03 mm),P=0.007]和[(124.97±8.35 HU)、(98.35±6.83 HU)、(76.52±7.58 HU),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严重期组患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肠腔狭窄、肛门瘘管形成、近段回肠周围脓肿形成和"梳状征"发生率分别[76.47%、82.35%、100%、76.47%、82.35%和70.59%],较活动期组[58.82%、52.94%、64.71%、58.82%、52.94%和52.94%]和缓解期组[35.29%、29.41%、35.29%、23.53%、11.76%和17.6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史、既往疾病史、病程和病变累及空肠是影响患者克罗恩病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克罗恩病患者小肠CTE表现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能够直观准确地反应病变程度及部位,对临床疾病评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蒋书情曾辉周平彭丹丹黄忠雄
- 关键词:克罗恩病
- 难治性癫痫患者海马灌注的3D-ASL成像评估
- 2024年
-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评估海马灌注情况的价值。方法筛选2019-11-2021-11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5例受试者,均行海马3D-ASL检查,分为3组(单侧颞叶异常放电组、单侧海马硬化组、健康对照组),分析海马脑血流量(CBF)值与难治性颞叶癫痫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单侧颞叶异常放电组患侧与健侧海马、单侧海马硬化组患侧与健侧海马的CBF值分别为(52.13±0.95)mL/(100 g·min)、(49.03±5.28)mL/(100 g·min)、(54.97±1.63)mL/(100 g·min)、(39.41±2.01)mL/(100 g·min)、(48.03±1.69)mL/(100 g·min),除健康对照组与单侧颞叶异常放电组健侧、单侧颞叶异常放电组健侧与单侧海马硬化组健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25)。对比健康对照组与单侧颞叶异常放电组患侧得出cut-off值,ROC曲线的最佳临界点为45.81。结论ASL技术在全身及系统性疾病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海马灌注量变化相较于影像学改变更早,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 彭丹丹龙江涛方婷谢春艳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海马硬化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动态MR检查,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肿瘤转移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对照组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及肝硬化结节诊断结果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腺瘤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扫描诊断HCC病灶,1~3 cm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 cm研究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查中,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高,而动态MR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病情,能够判断出肿瘤严重程度。
- 彭丹丹谢春艳
- 关键词:小肝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
- 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的效能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CD)活动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87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分为活动期(n=58)、缓解期(n=29),收集2期CD患者CTE、能谱成像检查结果,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对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相关指标(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预测CD活动期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结果活动期CD患者CTE检查出现梳状征、肠腔狭窄或扩张、靶征的概率显著高于缓解期CD患者,出现脂肪征的概率显著低于缓解期CD患者,CTE综合评分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是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四者联合预测CD活动期的AUC为0.953,高于单独检测的0.869、0.907、0.914、0.913,此时CTE综合评分、肠壁厚度、门脉期碘浓度的截断点分别为6.0分、0.89 cm、2.68 mg/ml,能谱成像不可见肠壁均匀强化。结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的肠壁厚度、肠壁强化方式、门脉期碘浓度可以为CD活动期提供诊断价值,提供了一种新型定量诊断参考。
- 彭丹丹申媛丽谢春艳
- 关键词:克罗恩病小肠造影能谱成像活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