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老年
  • 3篇气管
  • 3篇气管插管
  • 3篇插管
  • 2篇支气管
  • 2篇衰竭
  • 2篇老年人
  • 2篇呼吸衰竭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僵硬
  • 1篇动脉僵硬度
  • 1篇动脉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硬化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药敏试验
  • 1篇医护
  • 1篇支气管镜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9篇张麒
  • 4篇刘朝阳
  • 4篇高德伟
  • 4篇李文兵
  • 3篇卢文宁
  • 2篇王蓉
  • 1篇张雷
  • 1篇龚卫琴
  • 1篇曹丰
  • 1篇杨雪
  • 1篇刘长庭
  • 1篇姚伟
  • 1篇徐国纲
  • 1篇吴雪萍
  • 1篇张瑞芹
  • 1篇张竞
  • 1篇俞森洋
  • 1篇李玉珍
  • 1篇张洁
  • 1篇高媛

传媒

  • 3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肾病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长期气管插管老年患者痰的药敏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老年长期气管插管患者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近6年老年病房长期气管插管328例患者,800份痰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痰培养以混合菌生长为主,>2种菌占58.50%;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4.8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为11.07%和4.06%;对主要革兰阴性菌敏感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阿米卡星,为75.84%、其次是亚胺培南为56.2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万古霉素,为96.43%。结论长期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经验性治疗建议联合使用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等针对革兰阴性菌为主的药物。
刘朝阳高德伟张麒李文兵卢文宁
关键词:气管插管痰培养药敏试验肺部感染
高龄人群动脉僵硬度评估及血管硬化风险预测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高龄人群(≥80岁)动脉僵硬度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高龄人群血管硬化风险列线图模型,为高龄人群血管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4—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体检的高龄人群,收集人口学、生化指标及药物治疗等临床资料,同期检测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分为2组,baPWV≤1800 cm/s为对照组,baPWV>1800 cm/s为血管硬化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僵硬度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其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525名高龄人群中,年龄87.0(82.0,92.0)岁,其中男性504名(96.0%)。对照组82名,血管硬化组443例。对照组的baPWV、年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水平低于血管硬化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和淀粉酶是动脉僵硬度升高的保护因素;碱性磷酸酶和肌酐是其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平均动脉压和上述5项实验室指标联合的列线图模型评分提示平均动脉压和血肌酐水平与血管硬化呈强相关。ROC曲线提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年龄、平均动脉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和肌酐是动脉僵硬度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可为临床个体化预测高龄人群血管硬化风险提供参考。
王雨嘉谷政慧吴雪萍房之沂王天虎高姗杨雪沈晓影周听雨张麒李俊峡曹丰
关键词:动脉硬化脉搏波传导速度列线图
老年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后肾功能恢复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老年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75岁的SA-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恢复情况,患者分为恢复组(出院时Scr≤125%基线值)和未恢复组(出院时Scr>125%基线值)。AKI定义和诊断标准采用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制定的标准。持续型AKI定义为AKI发生48 h时Scr无下降(>基线Scr水平)。结果19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87(84~90)岁,男性183例,占95.3%。患者出院时21.9%(42/192)患者肾功能未恢复,78.1%(150/192)肾功能恢复。肾功能恢复组与未恢复组相比,性别比例(P<0.05)、基线Scr(P<0.001)和基础eGFR(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未恢复组患者AKI确诊时Scr(P<0.05)、Scr峰值(P<0.001)水平较高,肾脏替代治疗(P<0.05)和机械通气(P<0.001)需要率明显增加,持续型AKI所占比例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在基础eGFR(70~79:OR=0.258,95%CI:0.088~0.757,P<0.05;80~89:OR=0.132,95%CI:0.041~0.421,P=0.001;≥90:OR=0.096,95%CI:0.015~0.627,P=0.014)、机械通气(OR=6.715;95%CI:2.665~16.918;P<0.001)和持续型AKI(OR=6.706;95%CI:2.741~16.404;P<0.001)等方面差异显著。结论高龄老年SA-AKI患者肾功能大多数可恢复,基础eGFR升高是高龄老年SA-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机械通气和持续型AKI是高龄老年SA-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张洁张麒张瑞芹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老年肾功能
特殊体位下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患者坐位时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4例坐位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的患者进行总结,并与同期随机选择的50例平卧位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患者进行插管成功率、并发症等方面比较。结果坐位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主要原因是以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等所致的Ⅰ型呼吸衰竭为多;与平卧位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比较,插管成功率均为100%,两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坐位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与平卧位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同样安全有效,在患者体位受限、不能平卧时推荐使用。
刘朝阳高德伟李文兵卢文宁王蓉张麒
关键词: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呼吸衰竭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在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抗原性分析
2006年
目的研究人SARS冠状病毒核壳N蛋白在Pichia pastoris酵母中的表达,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N蛋白,并鉴定表达蛋白的抗原性,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合成引物扩增SARS冠状病毒N基因,插入含AOX1启动子的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载体中,转化酵母宿主菌KM71H、X-33、GS115,筛选阳性转化子,摇瓶培养,用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离子柱亲和层析纯化后,以抗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小鼠单抗、兔多抗及SRAS病人阳性血清鉴定其抗原性。结果SDS-PAGE和免疫学分析显示,酵母转化子仅在KM71H、X-33中有M r约70 000的诱导蛋白,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在酵母表达系统中,初步实现了SARS冠状病毒核壳N蛋白的有效表达。
郭旭张竞李玉珍张麒李东云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N蛋白
临床模拟教学在老年医学教学培训中的创新应用被引量:11
2021年
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和虚拟仿真技术迅猛发展,美国METI(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ies incorporation)公司先后研制出HPS、PediaSim、ECS等智能模拟人,并被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临床模拟教学从此诞生,并成为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1]。挪威Laerdal公司2009年成功研发出高端智能模拟人SimMan,其外形与真人类似,具备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理特征,对临床操作能够作出相应反应,且不存在伦理问题和医患纠纷,高端智能模拟人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培训,开启了情景式临床模拟教学新篇章[2-3]。本单位从2016年开始,全力推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先后打造了自助考核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临床思维培训系统和混合现实训练系统,并开展了大量临床思维和模拟训练、临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急诊抢救医护联合训练和保健特色技术训练,既创新了教学培训模式,又提升了医务人员应急应变能力,强化了医疗作风养成。
陈丞张雷高媛张麒姚伟徐国纲
关键词:老年医学
老年人超长期留置气管插管80例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超长期留置气管插管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214例气管插管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04例,女10例,年龄68~105(85.39±5.45)岁,以插管时间30d为界分为超长期组80例和常规组134例,两组性别、年龄、插管时呼吸衰竭类型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气管导管相关性肺炎、并发症、拔管率、气管切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超长期留置气管导管的原因。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超长期组气管切开率显著高(35.00%vs20.90%,P<0.05)、病死率显著低(43.75%vs61.94%,P<0.05)。两组气管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频次[(0.78±0.14)次/(月·例)vs(0.81±0.25)次/(月·例)]、并发症发生率(2.50%vs3.73%)、拔管率(21.25%vs17.16%)、气管切开后生存时间[(350.75±39.88)dvs(468.92±316.42)d]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例长期置管原因:长期病情不稳定,不能行气管切开12例(15.00%);对导管耐受良好,病情好转,预期可拔管26例(32.50%);拒绝气管切开31例(38.75%);原因不清11例(13.75%)。结论老年气管插管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时机应个体化,不应受时间限制。在良好的医护条件下,适当地推迟气管切开的时机具有可行性,并能使老年患者受益,对一些特殊情况也可长期留置气管导管。
刘朝阳高德伟李文兵张麒卢文宁王蓉龚卫琴
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老年人
过敏性肺曲霉菌病1例报告被引量:5
2007年
张麒刘长庭
关键词:老年人
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评分系统的临床效能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可操作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评估系统(SRFMV)的评分系统,评价该评分系统的临床效能。方法借助SRFMV死亡概率方程,建立SRFMV评分系统,应用该评分系统和APACHEI/评分系统同时对住院的138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生存相关性分析对SRFMV系统和APACHEⅡ系统进行比较评价。结果(1)SRFMV评分系统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曲线下面积f0.89(95%C10.826~0.937)]大于APACHEII评分系统[O.75(95%C10.675~0.8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P〈0.001)。(2)当SRFMV评分〈74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低危,预测1个月死亡率,阴性预测值为96.4%(95%CI86.8~99.4);当SRFMV评分≥98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高危,预测1个月死亡率,阳性预测值为91.3%(95%CI71.9~98.7);当74分≤SRFMV评分〈98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中危。(3)SFRMV评分与患者机械通气后死亡存在相关性(RR=1.05,95%CI1.04~1.06,P〈0.01),而APACHE11评分与机械通气后死亡无相关性(P〉0.1);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危险组别间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X2=66.26,P〈0.01),危险度越高生存时间越短,低危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60d,中危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d,高危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d。结论SRFMV评分系统对于评估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该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刘朝阳高德伟林丹丹李文兵张麒俞森洋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机械通气风险评估评分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