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建
- 作品数:14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脑电图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同步联合在颞叶癫痫致痫灶时间和空间定位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 MRI)同步联合技术在颞叶癫痫致痫灶时间和空间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有病灶性的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前均接受EEG-f MRI检查,手术中采用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描记,确定致痫灶的真实位置和范围,并与EEG-f MRI方法所确定的致痫灶位置和范围进行比较。结果:7例二者所确定的致痫灶位置和范围完全相同,10例所确定的致痫灶中心位置相同,但其中9例同步EEG-f MRI范围较大,1例皮层电极和深层电极范围较大。结论:EEG-f MRI是一种无创的结合时间和空间信息的定位方法,可以在f MRI影像上直观了解致痫灶的位置和范围。
- 田绪平束汉生张秋建巢青
- 关键词:癫痫颞叶脑电图磁共振成像
- 课程思政融入临床实习医生思政教育实现途径
- 2022年
- 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专业需结合临床实习教学特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发掘临床医疗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临床实习医生运用正确价值观看待医学现象和医患关系;本文通过筑固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哲学方法思想在临床中应用,思政教育评估等方面渗透思政教育,培养临床实习生拥有优良的个人品质,爱国主义思想,科学的素质观,有利于提高临床课程的育人效果,坚实人文素质,树立职业认同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我国医学事业健康发展。
- 张秋建程哲周星辰巢青张辉
- 关键词:实习生
- 触珠蛋白(Hp2-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Hp2-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患者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和不良组(31例)两组;根据血流情况分为血管痉挛组(32例)和非血管痉挛组(36例)两组。分析各组患者发病后1~3天、发病后第7~9天、发病后第13~15天采集血液对Hp2-2和TNF-α浓度变化并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aSAH血管痉挛组患者血浆Hp2-2和TNF-α浓度在发病后1~3天、发病后第7~9天、发病后第13~15天均高于非CVS组,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血管痉挛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血浆Hp2-2和TNF-α浓度也呈现在发病后第1~3天开始升高,发病后第7~9天达最高,发病后第13~15天开始下降,中重度血管痉挛患者与轻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H患者预后比较中发现血浆HP2-2及TNF-α浓度与患者预后有成正相关,预后不良组血浆HP2-2及TNF-α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监测血浆Hp2-2和TNF-α浓度的动态监测对于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张秋建王大巍束汉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触珠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 尼莫地平联合腰池引流术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腰池引流术防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1例。A组接受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治疗;B组接受尼莫地平联合腰池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流速峰(Vp)水平、血清自由基水平、脑损伤指标。记录术后4周两组患者CVS及脑积水发生率。术后12周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A组术后MCA Vp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MCA Vp水平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B组CVS发生率为9.68%(3/31),脑积水发生率为6.45%(2/31),分别低于A组的32.26%(10/31)、25.81%(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B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腰池引流术可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安全性,有效降低机体自由基水平,减轻脑损伤,改善脑血流状态及患者预后。
- 张秋建范博张瑞辉王大巍崔颖王昊
-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 创伤性脑脊液鼻漏的影像判断及手术策略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脊液鼻漏诊断及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06—2011-01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脑脊液鼻漏16例。术前常规行头颅平片、冠状头颅CT、三维头颅MRI检查,并根据影像检查判断漏口位置,根据漏口位置及大小决定手术方式,其中经颅脑脊液鼻漏修补11例,内镜辅助下经鼻修补5例。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经抗感染后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1例术后2周死于原发性颅脑损伤;其余病例随访0.5~5 a,均未出现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根据影像检查判断漏口位置及大小,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脑脊液漏修补,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且安全、有效。
- 张秋建王文浩
-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外科修补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带教的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医学生70名,随机分成2组,每组35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对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和带教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BL教学法的带教效果。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习负担感更重。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外科带教,可提高医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尤其是临床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存在加重学生负担等问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巢青束汉生张秋建王昊张辉
-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带教神经外科教学
- 课程思政视域下临床实习生分层教学的设计及应用被引量:8
- 2022年
- 在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下,临床实习存在教学内容选择不全面、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如仅仅重视对实习医师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实习医师的思政教育,无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师;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实习医师的实际学情,进行因材施教,严重影响了临床实习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实习医师临床带教水平,现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针对临床实习生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选择好带教教师、制定实习医师分组计划、做好实习医师评估工作、制定有差异的培养目标、建立医师示教中心、双向教学评价、建立临床教师评估及奖励制度、落实一对一带教制等方面入手,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生分层教学设计水平和应用效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 张秋建程哲巢青
- 关键词:实习生分层教学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动眼神经的保护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动眼神经保护的方法。方法:应用去颧弓颞下硬膜下入路对8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手术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诱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观察动眼神经保护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6例,部分残留2例;肿瘤平均体积为(20.24±1.09)ml,其中体积最大(45.35±3.19)ml;8例患者的动眼神经均在术中得以确认和保护,电生理监测均可监测到诱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结论:应用去颧弓颞下硬膜下入路沿平行动眼神经假设走行路线的下方约2~3 mm处切开海绵窦,能很好地保护动眼神经。
- 束汉生张晓华田绪平金义超王昊张辉张秋建巢青
- 关键词:动眼神经手术入路
- 翻转课堂结合微信平台和医学资源APP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见习和实习在每一个医生成长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怎样适应时代要求探索出一个更有效,更容易被广大医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本文探讨微信平台和医学APP两种新媒体辅助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并把它应用到我们神经外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馈作对比,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认可,并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师生的良好沟通,是一种值得深入探讨以及广泛推广的教学方式。
- 束汉生王大巍巢青张秋建
- 关键词:神经外科教学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对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血钠、尿钠检测,同时通过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浆渗透压对血容量进行评估。结果 36例患者低血钠症状均消失,治疗时间为3~11 d,平均(6.16±2.08)d;意识状态好转治疗时间为2~7 d,平均(5.21±1.86)d;所有患者CVP范围2~5 cmH2O,平均(3.50±2.08)cmH2O;血浆渗透压范围281.45~332.14 mmol/L,平均(304.65±12.26)mmol/L;治疗时间与治疗前血清钠、24 h尿钠和CVP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36、0.13、0.1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VP和血浆渗透压是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对治疗也有指导意义。
- 束汉生田绪平王昊张辉巢青张秋建
- 关键词:脑性盐耗损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