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矿业工程更多>>
- 水土保持灌木-荆条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
- 荆条(Vitex negundoL.var.heterophylla)是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之一,也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山区绿化树种之一.但是在水土保持工程中,荆条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 张春霞
- 关键词:荆条发芽率生长发育特性群落特征
- 文献传递
- 砂石坑生态治理技术初探--以永定河砂石坑生态治理为例
- 本文以永定河沿岸永定镇段砂石坑生态治理为例,重点论述砂石坑治理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当地土地利用方向选择合适的植物种和技术措施,并在提出8种砂石坑生态治理技术模数,可为今后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 周连兄张春霞赵方莹
- 关键词:生态治理
- 文献传递
- 狼窝沟小流域废弃煤窑生态修复技术初探
- 2007年
- 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狼窝沟小流域山坡面积大、山高、坡陡和煤窑废弃后煤炭乱挖滥采现象仍较严重等状况,采取整地并客土、完善排水系统、工程和植被护坡、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目的,为小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张春霞赵方莹赵廷宁周心澄
- 关键词:生态修复
-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渗吸性能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土壤渗吸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征 ,是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土壤渗吸性能的机制 ,可以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关科学依据。应用双环渗透仪法 ,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流域退耕地土壤渗吸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退耕地表土层渗吸过程基本上为INVERSE或S模型 ,突出表现为初期渗吸速度极大、中期降低、后期小 ,直至趋于某一常数亦即稳渗速度的过程。退耕地与天然林地的表土层 ,稳渗速度相同 ,平均达 4 2mm/min ,比农耕地高 9 5倍。随着退耕地林分的正常生长 ,林分枝叶重量的增加 ,枯落物的不断积累 ,表土层厚度的增加及改良 。
- 胡建忠朱金兆周心澄李文忠张春霞
- 关键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土壤
- 水土保持灌木-荆条的种子萌发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对优良水土保持灌木-荆条的种子形态、吸水特性及萌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荆条种子球形,千粒重(9.78±0.05)g,种子吸水约需要4 h就能达到水分饱和状态。荆条经赤霉素处理后,发芽整齐,其中200 mg/kg的赤霉素溶液对提高种子发芽率效果最好,平均发芽率为69.3%。
- 张春霞赵方莹张慧琴
- 关键词:荆条恒温箱发芽率
-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主要植物群落植冠层的截留性能被引量:29
- 2004年
- 退耕地人工群落植冠层的截留能力,是群落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用的机理,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促进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简易吸水法",可以快速掌握退耕地植冠层的最大截留潜力。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较早、平均年龄约10a以上的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等几种人工群落,它们的林冠截留量较高,平均达1 93mm,为当地3种截留量最高、林龄50a之上天然群落的61%。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中国沙棘等退耕地人工群落的截留量,基本上显示出与林龄之间呈线性或Cubic、Quadratic正相关关系。在植物群落分层截留、消化吸收降雨的这一空间垂直序列中,植冠层截留量虽然较低,平均仅1 29mm(0 25~2 38mm),但植冠层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减轻、缓冲雨水直接打击地面,改变降水的侵蚀性危害,而这些作用要远远高于截留量自身的区区数量。
- 胡建忠李文忠郑佳丽张春霞李雪萍
-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人工植物群落
- 狼窝沟小流域废弃煤窑生态修复技术初探
- 2007年
- 针对狼窝沟小流域山坡面积大、山高、坡陡和煤窑废弃后煤炭乱挖滥采现象仍较严重等状况,采取整地并客土、完善排水系统、工程和植被护坡、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目的,为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张春霞赵方莹赵廷宁周心澄
- 关键词:排水护坡植被恢复
- 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组成、结构及水保功能评价被引量:21
- 2005年
- 面对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失衡的严重现实,作为植被恢复重建重要手段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其水保功能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十分迫切的实践需要。退耕地人工植被的建立,是一种仿拟自然植被的过程,植物种数越多,垂直层次性越复杂,植被的水保功能也越高。在黄河上游脑山区,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阶段,往往为植物群落演替的中间阶段,此时植物层次较多,一般可达3~5层,种类繁杂,生物基因保存多;同时,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对降水的截留作用明显,水保功能突出,以青海云杉为主的针阔混交类型,就是其典型代表之一。退耕地植被随着林分年龄增加,其水保功能逐步提高。一些退耕20多年的人工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高,垂直层次结构复杂,水保功能甚至超过一些天然植被类型,直逼水保功能表现最好的50多年生天然青海云杉针阔混交林。在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通过仿拟自然植被结构,建造复层、混交的植被类型,来实现稳定的退耕地人工植被水保功能的整体思路,是切实可行的。
- 胡建忠郑佳丽张春霞
- 关键词:退耕地植被组成功能评价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黄河上游地区植物群落演替
- 祁连山南麓中国沙棘主要林分类型的森林水文作用被引量:2
- 2005年
- 中国沙棘+青海云杉和中国沙棘+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最大截留量、枯落物持水量和稳渗速度明显高于其纯林.17年生华北落叶松+中国沙棘林最大截留量较华北落叶松纯林高23.9%,枯落物持水量高26.3%,稳渗速度高2.4倍.退耕地所有中国沙棘林分最大截留量分布范围为1.43~2.02mm,较农作物高0.80~1.41mm,也高于退耕地种草、种药的0.23~0.43mm;退耕还林地表形成稳定的枯落物层,退耕栽植沙棘林枯落物层持水量较农作物十分明显;中国沙棘林地土壤的稳渗速度较农耕地的高5.5~19.5倍.退耕还林还草后,中国沙棘等人工植物群落较农作物的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明显得到提高.
- 张春霞
- 关键词:中国沙棘森林水文持水量林分类型退耕地
- 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3
- 2004年
- 青海云杉为青海省大通县的顶极植物群落树种,是当地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通过研究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的土壤抗冲性,对于科学指导当地生产实践、制定退耕还林方案等十分必要。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土层、坡度、流量对抗冲性的影响依次增强,以流量对抗冲性的影响最大。<1mm根数是影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生物因素,<1mm根数越多,土壤抗冲性越强。青海云杉人工林根系为表层聚积、下层骤减的分布类型。表土层(0~20cm)为根系密集分布层,<1mm根数占98.88%,根长占91.37%,该层根系对土壤颗粒的网络粘结作用最好,抗冲性最强,其平均值达到0.830min/g,为中层(0.201min/g)抗冲性的4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应重视对在表土层中密集分布须根类型植物的应用。
- 胡建忠周心澄李文忠张春霞
- 关键词: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