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 作品数:10 被引量:87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后,择期拔管的重症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重症肿瘤患者择期拔管后是否需再次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其分别纳入再插管组(n=16)与无需再插管组(n=64)。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80例受试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择期拔管48 h后再插管率,并对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研究80例受试者中,择期拔管48 h后再插管率为20%(16/80)。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原发肿瘤部位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需再插管组患者相比,再插管组患者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显著增高,分别为(2.9±1.4)分与(3.7±1.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P=0.024)。再插管组重症肿瘤患者拔管前自主呼吸试验(SBT)次数,亦显著多于无需再插管组,分别为(1.7±1.6)次与(2.9±2.4)次,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18)。(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3,95%CI:1.084~2.312,P=0.017)。(4)再插管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较无需再插管组延长,分别为(7.0±6.1)d与(19.9±20.1)d,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7.752,P<0.001)。与无需再插管组患者相比,再插管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更长,分别为(10.0±8.3)d与(24.2±18.2)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8,P<0.001)。2组重症肿瘤患者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调整的Charlson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再插管的� 邢学忠 高勇 王海军 曲世宁 黄初林 张昊 王浩 杨全会关键词:气管插管 重症监护病房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短期超声心动图和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血流速度特点,以明确TAVR术后心功能、主动瓣跨瓣压差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信息。方法:2013-12至2015-12连续入选常规外科换瓣手术禁忌或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高危、在我院成功行TAVR治疗的4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TAVR治疗前后、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检测,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最大跨瓣压差、最大跨瓣血流速度和血NT-pro BNP浓度。TAVR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入心功能不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入心功能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TAVR术后心功能和NT-pro BNP浓度变化。结果:49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组15例(30.6%),心功能正常组34例(69.4%)。TAVR治疗后7 d内,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6.0±14.6)%vs(52.5±13.8)%]、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11±5)mmH g(1 mmH g=0.133 kP a)vs(58±18)mmH g]、最大跨瓣压差([21.7±9.5)mmH g vs(93.0±28.6)mmH g]、最大跨瓣血流速度([2.3±0.5)m/s vs(4.8±0.7)m/s]、血NT-proB NP浓度[1 831(1 098~3 363)pg/ml vs 3 842(1 763~8 664)pg/ml]、主动脉瓣瓣口面积[(1.57±0.43)cm2 vs(0.58±0.23)cm2]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仍持续上升,尤以心功能不全组为著;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最大跨瓣血流速度、NT-proB NP浓度较术后持续下降,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持续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是外科手术禁忌或STS评分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在6个月内可明显且持续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改善尤为明显。 赵振燕 宋光远 张文佳 张倩 牛冠男 周政 张昊 裴汉军 王建德 肖明虎 杨跃进 吴永健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超声心动描记术 小潮气量结合肺复张术对食管癌开胸术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VT)结合肺复张术对食管癌开胸术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收治食管癌开胸术后早期ARDS患者26例,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51~76岁,平均65.5岁.患者术后循环稳定,因ARDS而不能脱离机械通气.监测并持续记录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实行小VT通气结合呼吸末正压(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记录肺复张前及两次肺复张后30 min的PEEP水平及吸入氧浓度(FiO2);监测静态肺顺应性(CLS)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共实施肺复张术52次,全部患者在肺复张术后,FiO2减低,CLS增加,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所有病例均顺利出院,未发生气压伤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VT结合肺复张策略可以有效改善食管癌开胸术后早期ARDS患者的低氧血症. 杨全会 刘大为 王海军 张昊关键词:食管癌 手术后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术 呼吸衰竭患者集束化措施执行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集束化措施的执行率以及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全部危重患者,纳入机械通气时间>2 d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病例为55例,男43例,女12例,年龄(63.47±12.49)岁。转入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为2.8±2.2,转入时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3(SAPS3)为51±14。55例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3±5.5)d。小潮气量策略的执行率为23.6%(13/55)。符合小潮气量策略的13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7.31±7.02)d,而不符合小潮气量策略的42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7.31±5.07)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相关分析发现:程序化镇静策略的执行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2=0.312,P<0.001);每日唤醒策略的执行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2=0.337,P<0.001);每日自主呼吸试验策略的执行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2=0.280,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仅每日唤醒策略与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相关(B=-0.623,P<0.001),而程序化诊断和每日自主呼吸试验策略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呼吸衰竭患者的集束化措施尤其是每日唤醒策略的执行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越短。 邢学忠 王海军 曲世宁 黄初林 张昊 王浩 杨全会 高勇关键词:呼吸衰竭 执行率 机械通气时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 被引量:10 2016年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进入临床,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过去,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机会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或球囊扩张术,现在TAVR已经成为无传统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AS患者的一种选择。欧美国家开展了TAVR的注册研究,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反映了既往TAVR的发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继报道了最终或阶段性结果,进一步肯定了TAVR的效果。然而TAVR的并发症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我国的TAVR尚处起步阶段,需要符合国人特点的自主设计瓣膜,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TAVR定能成为医师和患者治疗AS更有力的武器。 张昊 吴永健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重症医学科三种危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目前常用的三种评分SAPS 3、APACHEⅡ和APACHEⅣ对重症患者的预测效力、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08-10-2010-09收治的全部患者的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三种评分预测ICU患者28d病死率的能力。通过Bivariate分析比较三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981例患者进入最后的分析。三种评分能很好地预测危重患者28d病死率。SAPS 3,AUC=0.948(95%CI 0.914~0.982,P〈0.01);APACHEⅡ,AUC=0.863(95%CI 0.804~0.923,P〈0.01);APACHEⅣ,AUC=0.873(95%CI0.813~0.934,P〈0.01)。相关分析发现SAPS 3、APACHEⅡ、APACHEⅣ三种评分之间明显相关(R2:0.514~0.705,P〈0.01)。结论:三种评分对于ICU患者的28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相当。三种预后评分方面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邢学忠 曲世宁 黄初林 张昊 王浩 王海军 高勇 孙克林关键词:预后 危重评分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置入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 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瓣膜置入深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采用Venus-A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膜行TAVR的40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术中即刻造影图像测量的第1个人工瓣膜下缘与瓣环距离≤10 mm,29例)和瓣膜置入过深组(术中即刻造影图像测量的第1个人工瓣膜下缘与瓣环距离〉10 mm,11例).患者均在术前检查CT,记录主动脉根部钙化、角度和径线等形态学特点,分析其对TAVR术中瓣膜置入深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年龄(75.1±5.9)岁,无嵴二叶式主动脉瓣19例(占47.5%),带嵴二叶式主动脉瓣21例(占52.5%).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比较,瓣膜置入过深组主动脉-左心室成角更大[(56.5±4.5)°比(47.4±9.4)°,P=0.004],主动脉瓣钙化体积(HU850)〈200 mm3或〉1000 mm3的比例更高(7/11比4/29,P=0.006),左心室流出道周长/瓣环周长更大[(109.2±7.5)%比(101.5±6.5)%,P=0.004].住院期间,瓣膜置入过深组患者新发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比例高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6/11比2/29,P=0.030).术前瓣膜置入过深组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9±8.9)%比(55.8±10.4)%,P=0.117],术后30 d瓣膜置入过深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瓣膜置入未过深组[(51.6±12.8)%比(60.9±8.1)%,P=0.020].结论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形态特点与TAVR术中瓣膜置入深度有一定关系,并可能影响术后心脏传导系统及左心室功能. 王墨扬 宋光远 王媛 牛冠男 张倩 周政 张昊 张文佳 罗彤 腾思勇 杨跃进 吴永健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左西孟旦注射液应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索左西孟旦注射液应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用药前后心功能和症状改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4-01至2015-12入住我院的20例患者,入选标准:超声心动图证实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且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具体试验方法: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用药前后LVEF、呼吸困难程度、心功能分级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比用药前后心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心功能分级较用药前好转(P=0.025),NT-proBNP水平在用药后有明显下降[(9101.6±7368.0)pg/ml vs(13776.5±9503.7)pg/ml,P=0.018],较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用药前后LVEF[(31.1±7.5)%vs(33.1±8.5)%,P=0.078]、平均心率[(79.6±13.8)次/min vs(82.8±9.5)次/min,P=0.200]、收缩压[(99.6±11.7)mm Hg(1 mmHg=0.133 kPa)vs(97.2±12.1)mmHg,P=0.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24 h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好转者和好转者分别占40%(8/20)、50%(10/20)。结论:初步探索性研究证实左西孟旦注射液可改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缓解呼吸困难症状,降低NT-proBNP水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赵振燕 宋光远 张文佳 周政 牛冠男 张昊 张倩 滕思勇 罗彤 杨跃进 吴永健关键词:心力衰竭 主动脉瓣狭窄 左西孟旦 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在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剖特点、手术有效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基线外科风险高心功能差,二叶式主动脉瓣占比约50%,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CT值850(HU850)=(856.0±658.2)mm3]。术中参考瓣环上平均内径选择球囊,术后7天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37±0.10)cm2增大至(0.87±1.10)cm2,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从(55.1±22.9)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44.8±17.8)mm 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35.8±14.3)%增加到(41.0±12.2)%(P<0.00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4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6.5±11.1)个月,共有13例(35.1%)患者过渡到外科或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治疗。结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过渡性治疗手段,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 王墨扬 宋光远 裴汉军 王媛 张倩 牛冠男 周政 张昊 张文佳 王建德 吕滨 吴永健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停搏抢救过程中维持血压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心脏停搏过程中血压的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5—09间因心脏停搏转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抢救治疗的19例患者。结果3例患者家属放弃抢救,最终16例进行分析。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7±14)岁。16例患者中24h时存活8例,死亡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患者转入ICU时的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更高[(13±2)分vs.(8±5)分,P=0.037]、心脏停搏前更多地存在低血压(75%vs.12.5%,P=0.012)、肾上腺素用量更多[(5±4)mg vs.(2±2)mg,P=0.043]、复苏时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AP)更低[(57±14)mm Hg vs.(76±11)mmHg,P=0.008)。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发现,复苏时平均动脉压在62mmHg时预测24h存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75%(曲线下面积为0.883±0.088,95%可信区间0.711~1.055,P=0.010)。根据复苏时MAP是否〉62mmHg分为两组,分析发现,与MAP〈62mmHg的患者比较,MAP〉62mmHg组的患者出院时脑功能评分无显著改善,但是病死率显著下降(50%比100%,P=0.037)。结论对于院内心脏停搏的患者,复苏时维持一定的平均动脉压,可以改善患者24h存活率和30d病死率,但不改善脑功能评分。 邢学忠 王海军 曲世宁 张昊 黄初林 王浩 杨全会 高勇关键词:心脏停搏 血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