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真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分析(附12例报告)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术后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行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中相似性、木块图测验;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R)中逻辑记忆(即刻、延迟)、视觉再生(即刻、延迟),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分值。结果术后Y-BOCS量表评分5.00(1.00,12.25)比术前25.00(20.25,32.00)明显降低(Z=7.309,P<0.05),大部分认知功能测验分值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术后即刻逻辑记忆20.00(12.50,24.00)、延迟逻辑记忆16.50(11.50,21.75)、即刻视觉再生12.00(11.00,14.00)、延迟视觉再生11.00(8.50,14.00)、木块图36.50(29.75,46.75)比术前即刻逻辑记忆14.00(13.00,18.75)、延迟逻辑记忆14.50(8.75,17.00)、即刻视觉再生11.00(6.50,11.75)、延迟视觉再生8.50(6.25,10.00)、木块图30.50(21.00,41.50)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MRI引导下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手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术后记忆等部分认知功能改善。
- 龚飞龙李鹏张时真张欣杰杨森李斌邱昌建毛云鹤王伟
- 关键词:难治性强迫症
- MPTP诱导猴帕金森病模型全脑糖代谢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猴行为学和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特点,进一步了解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猕猴4只,经适应性饲养后采用以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 DG-PET-CT)进行全脑糖代谢检测。采用经外周静脉连续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溶液,建立全身性猴帕金森病模型。对模型猴进行行为学评分。建模成功3个月后,再次对模型猴进行脑18 FDG-PET-CT扫描。对比分析建模前后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变化,并行脑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4只猕猴均建模成功。模型猴表现出典型的运动迟缓、肌僵直、运动减少等帕金森病样症状,行为学评分均超过20分,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样症状显著缓解。模型猴还表现出淡漠、攻击性减退等高级神经活动改变。18 FDG-PET-CT显示,帕金森病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且并不局限于黑质纹状体区域。结论本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猴神经代谢变化范围广泛,这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因素。
- 李鹏张祝均李杨任海波张时真王伟
- 关键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葡萄糖代谢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后面部感觉异常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及其与疼痛缓解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并有完整随访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记录和分析疼痛控制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12~37个月)。术后初始疼痛缓解BNIⅠ级15例(33-3%),Ⅱ级13例(28.9%),Ⅲ级8例(17.8%),Ⅳ级5例(11.1%),Ⅴ级4例(8.9%);伽玛刀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0%。至最后一次随访,复发6例(13.3%),(初始疼痛缓解为BNII级3例,Ⅲ级3例);平均复发时间11.7个月(5~18个月)。伽玛刀治疗后新发面部感觉异常17例(37.8%),疼痛完全缓解者新出现面部感觉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部分缓解或疗效不佳者(P〈0.05)。结论伽玛刀是有效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术后面部感觉异常发生可能与更好的疼痛缓解相关。
- 张欣杰李鹏张祝均李杨张时真杨森龚飞龙王伟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伽玛刀面部
-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疗效分析
- 2012年
-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185例的临床资料。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1Gy~33Gy,平均剂量25.9Gy,以45%~75%等剂量曲线覆盖病灶。术后定期复查鞍区增强MRI和血液内分泌激素,并随访。结果:16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病例肿瘤控制率为95.1%,肿瘤体积控制并明显缩小发生时间平均在伽玛刀治疗后15.6个月,新发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3.5%。结论:伽玛刀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是安全有效的垂体腺瘤治疗手段。
- 任海波王伟李鹏张时真
- 关键词:垂体腺瘤伽玛刀磁共振并发症
- 伏隔核联合内囊前肢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2例病例报告)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脑深部电刺激正逐步取代传统毁损手术用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然而,由于缺乏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最佳的刺激靶点及最优的刺激参数仍不甚明确。近年来,国际上涌现出一批采用内囊前肢或伏隔核为刺激靶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小样本量报道,均提示不错临床疗效。为此,我中心采用伏隔核和内囊前肢同时刺激,探索更优多靶点组合及程控参数。方法 2015年12月到2018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完成2例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病例,两例病例分别完成27个月和12个月临床随访,包括术前、术后强迫症状和一系列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开机后经过多次程控参数调整,两例患者不仅强迫症状明显缓解,而且焦虑抑郁情绪也有所改善。长期随访提示,两例患者强迫症状分别缓解75%和83%,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及认知功能废损。结论内囊前肢联合伏隔核DBS刺激难治性OCD证实了较好临床疗效。通过手术前后靶点影响分析及程控测试提示:内囊前肢腹侧中段联合伏隔核刺激提示更优靶点组合,即以较低能量达到明显改善强迫症状目的。
- 王馨龚飞龙高远李登辉熊博韬文荣徐阳阳王梦琦史毅丰秦臻张时真张时真王伟
- 关键词:难治性强迫症脑深部电刺激内囊前肢伏隔核
-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顽固性口吃合并精神障碍1例
- 2014年
- 1病历摘要 男性,30岁;因“口吃23年,情绪低落、焦虑10年”就医。病人7岁出现轻微口吃,未予重视。10年前,因与同学之间矛盾,出现抑郁、焦虑症状,随后口吃加重,发展为顽固性,且伴身体不自主抽动。6年前于华西医院精神科诊断为抑郁症、
- 张时真王伟李鹏张欣杰杨森龚飞龙
- 关键词:口吃顽固性内囊前肢毁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