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日平

作品数:54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5篇角膜
  • 21篇近视
  • 18篇激光
  • 16篇准分子
  • 16篇准分子激光
  • 16篇分子
  • 10篇上皮
  • 9篇手术
  • 9篇术后
  • 9篇屈光
  • 9篇准分子激光角...
  • 8篇像差
  • 8篇磨镶术
  • 7篇切削术
  • 7篇准分子激光角...
  • 7篇准分子激光角...
  • 7篇激光角膜切削...
  • 7篇角膜切削
  • 7篇角膜切削术
  • 7篇儿童

机构

  • 53篇汕头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54篇张日平
  • 37篇孙丽霞
  • 22篇张铭志
  • 21篇李瑾瑜
  • 11篇刘彩霞
  • 10篇王贤
  • 7篇熊露
  • 5篇宋跃
  • 3篇王耿
  • 3篇凌安妮
  • 2篇邱坤良
  • 2篇裘凯凯
  • 1篇孙丽霞
  • 1篇陆蓓
  • 1篇林辉
  • 1篇郑重人
  • 1篇林顺潮
  • 1篇汪洋
  • 1篇陈奕田
  • 1篇陈伟奇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眼科学报(英...
  • 3篇眼科学
  • 2篇眼科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第四届全球华...
  • 1篇角膜屈光手术...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7
  • 4篇200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度近视后极网膜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表现
王耿张铭志孙丽霞张日平林丽渝杨冬燕
屈光不正患者角膜上皮厚度的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患者角膜上皮厚度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10-12月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203例(393眼)。采用RTVue傅立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测量患者角膜中央2、2~5、5~6 mm区的上皮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角膜各区域的上皮厚度均大于女性(P<0.05),左眼角膜部分区域的上皮厚度大于右眼(P<0.05)。角膜上皮厚度最厚处为中央2 mm区,最薄处为中央5~6 mm上方区域,下方较上方区域厚,鼻侧较颞侧区域厚。角膜中央2 mm区(r=0.109,P<0.05)、2~5 mm区的下方(r=0.116,P<0.05)、鼻上(r=0.108,P<0.05)、鼻侧(r=0.110,P<0.05)、鼻下(r=0.111,P<0.05)、颞侧(r=0.119,P<0.05)、颞下(r=0.137,P<0.05)及5~6 mm区的鼻侧(r=0.128,P<0.05)、鼻下(r=0.125,P<0.05)上皮厚度与其对应区域的角膜总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屈光不正患者角膜上皮厚度呈不均匀分布,从上方至下方、从颞侧至鼻侧有逐渐变厚趋势。男性角膜上皮厚度大于女性。角膜周边上皮厚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变薄。
蒋晶晶张日平孙丽霞李瑾瑜
关键词:屈光不正角膜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与TransPRK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与TransPRK手术术后屈光度及视力的变化.方法:2012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240人,其中314眼行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166眼行Tr...
张日平孙丽霞李瑾瑜
关键词:飞秒视力屈光度
眼轴长度和光学放大效应对频域OC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测量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分析评估眼轴长度和光学放大效应对近视眼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测量的影响。方法一共120名健康近视眼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压、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电脑验光,裂隙灯、散瞳眼底检查、IOLMaster眼轴测量、视野检测、SD—OCT视盘旁RNFL扫描。每名受试者随机选择1只眼纳入分析。对0CT测量的RNFL厚度进行光学放大效应矫正,对RNFL峰值间距进行测量并转换为RNFL峰值分布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光学放大效应矫正前及矫正后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98.64±8.54)μm和(103.64±8.65)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前的平均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关系(r=-0.335,P〈0.01),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关系(r=0.216,P=0.018);相反地,矫正后的平均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219,P=0.017),与屈光度呈负相关关系(r=-0.198,P=0.031)。矫正前及矫正后RNFL厚度差异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993,P〈0.001)。RNFL厚度峰值分布角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349,P〈0.001)。结论近视眼频域OCTRNFL测量受眼轴长度及光学放大效应影响。眼轴越长,光学放大效应越明显。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增长),RNFL厚度呈增加趋势,而RNFL峰值分布趋向于颞侧偏移。对近视眼RNFL进行频域OCT检测时,其RNFL分析报告须综合考虑光学放大效应的影响以及眼轴长度对RNFL分布的影响。
邱坤良王耿张日平陆雪辉张铭志
关键词: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TransPRK、SMILE及FS-LASIK术后早期角膜光密度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对比TransPRK、SMILE、FS-LASIK术后早期患者角膜光密度变化。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205名行近视激光手术的患者右眼资料(TransPRK 76眼、SMILE 66眼、FS-LASIK 63眼),包括术前、术后1月及3月用Pentacam测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ometry, CD),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三个不同层次(前、中、后层)、三个直径范围(0~2 mm、2~6 mm及6~10 mm) CD值差异。结果:TransPRK组术后1月比较术前的角膜前层2~6 mm及中层0~2 mm范围CD值增加(p均<0.001),且中层0~2 mm范围CD高于FS-LASIK组(p = 0.012),术后3月相较术前的角膜中、后层的0~2 mm、2~6 mm范围的CD均增加(p均<0.01),此时中层0~2 mm范围CD高于其他两手术组(p均<0.01),后层0~2 mm范围CD高于FS-LASIK组(p = 0.025)。SMILE组术后1月相较术前,前层2~6 mm范围及中层0~2 mm、2~6 mm范围CD增加(p均<0.05)。FS-LASIK组术后3月前层全范围及中层2~6 mm范围CD均增加(p均<0.05)。结论:TransPRK对角膜中层0~2 mm CD影响显著,需加强术后早期管理。角膜中层0~2 mm CD值可作为观察术后角膜透明度改变的敏感指标。
罗俐周幼明尹欢张日平
角膜地形图在眼前节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角膜地形图研究近视患者角膜直径,瞳孔直径, 角膜曲率大小在男女之间差别以及角膜直径与瞳孔大小,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近视患者680例1384眼采用美国博士伦公司
张日平孙丽霞
关键词:眼前节中度近视瞳孔大小地形图
边缘角膜透明变性
2005年我院收治一例16岁女性边缘角膜透明变性 [PMD]患者,现报告如下,该患者以“左眼被指甲划伤后视力下降6小时”为主诉入院,患者诉受伤之前眼部无不适,无戴镜史。入院体检:裸眼视力:OD:0.8,OS:0.4.左眼...
邵运良陈伟奇裘凯凯张日平
关键词:圆锥角膜移植片板层角膜移植术PMD电脑验光中央角膜厚度
三种准分子激光手术中角膜切削厚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术中利用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评估飞秒激光制瓣联合LASIK、LASIK与LASEK三种手术中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行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的患者103例200眼,其中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50例100眼,角膜板层刀LASIK组30例57眼,LASEK组23例43眼。方法术中使用实时角膜厚度测量(OCP)技术分别测量制瓣后激光切削前和激光切削后的中央角膜厚度,从而计算实际角膜基质切削深度。比较各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激光系统预期最大切削深度的差异及三种术式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的组间差异。主要指标理论角膜切削深度、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结果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17.22±31.13)μm,准分子激光系统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9.52±25.47)μm(t=-12.55,P<0.001)。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16.30±22.93)μm,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4.26±16.37)μm(t=-12.44,P<0.001)。LASE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06.72±23.77)μm,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9.31±20.46)μm(t=-4.44,P<0.001)。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预计值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为(17.69±14.10)μm,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组为(22.04±13.38)μm,LASEK组为(7.41±10.95)μm。飞秒激光制瓣及板层刀制瓣LASIK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较LASEK术式组切削深度差值较大(P均<0.001)。飞秒激光组与角膜板层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术中实时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所测三种准分子激光手术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激光系统预计值大,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床厚度时需考虑到预计值与实际值差值存在。
张日平辜美山孙丽霞李瑾瑜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厚度
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变化的研究及术后Haze数据库的初步建立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透明性变化,初步建立角膜光密度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对应的数据库。方法:收集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病人74人146眼。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行裂隙灯角膜透明性检查和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0表示角膜完全透光,100表示角膜混浊不透光)测量角膜光密度。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光密度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根据裂隙灯下角膜透明性将术后数据分成透明角膜组和Haze组与术前分别对比。术后角膜光密度与裂隙灯下Haze分级进行等级资料Spearman相关分析;按照裂隙灯分级将不同程度Haze与角膜光密度对应,初步建立术后Haze的角膜光密度数据库。结果:术后3个月时,透明角膜(0级Haze)80眼、Ⅰ级Haze 49眼、Ⅱ级Haze 13眼、Ⅲ级Haze2眼、Ⅳ级Haze2眼。术前最大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为19.7±2.47,术后3个月时最大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为30.3±7.2,术后角膜光密度比术前升高(Z=-7.404,P<0.001);另外术后Haze组和术后透明角膜组光密度分别为38.2±15.2和21.2±3.51,与术前比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4.783,P<0.001;Z=-5.195,P<0.001)。术后角膜光密度与Haze呈正相关(r=0.819,P<0.001)。各级Haze组对应角膜光密度参考值为Ⅰ级Haze:29.4±2.58;Ⅱ级Haze:43.2±5.68;Ⅲ级Haze:59.5±0.92;Ⅳ级Haze:89.5±14.9。结论:Haze的出现使光密度增加,影响角膜的透明性。手术后裂隙灯观察下的透明角膜光密度较术前高,可能与术后角膜的炎症反应或胶原纤维排列变化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的透明性除了传统的裂隙灯检查外,也可以用角膜光密度来评价。用角膜光密度来评价角膜的透明性比单纯的裂隙灯检查更容易发现细微的异常。
李瑾瑜辜美山张日平孙丽霞王贤刘彩霞
关键词: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成年近视眼角膜非球面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成年近视眼角膜非球面参数(Q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63例(326眼)近视者按低、中、高度近视程度分为3组,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对Q值进行测量。对Q值与角膜散光和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及6 mm角膜下、上方平均屈光度差值(I-S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成年近视眼平均Q值为-0.088±0.095。3组平均Q值分别为-0.083±0.107,-0.085±0.094和-0.099±0.085。Q值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性(r=-0.27,P<0.05)。Q值与角膜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及6 mm区I-S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近视眼Q值与角膜散光有弱的负相关性,与屈光度及角膜其它参数相对独立。
张日平张铭志孙丽霞李瑾瑜
关键词:角膜非球面近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