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孔子人际关系指导思想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对孔子人际关系指导思想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孔子思想有全面的认识,并希望对当前学校人际关系指导有所启示。
- 张莉陈家麟张忠
- 关键词:孔子
- 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干预问题的再认识被引量:5
- 2009年
-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性质、心理健康标准的价值内涵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拒绝价值干预,但它也不能完全排除价值中立,价值中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适用范围,且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干预不同于德育中的价值干预,它必须坚持间接性、尊重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 张忠陈家麟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干预价值中立
-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再认识——基于新命题的思考被引量:7
- 2009年
- 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认识本质上依赖于对道德健康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认识。"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这一命题的提出,既肯定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更强调两者的相互一致性与依赖性,这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 张忠陈家麟
-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推动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推动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处理好三个重要关系,即在课程定位上处理好“心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在培养目标上处理好“育心”与“铸魂”的关系,在教学策略上处理好“价值引领”与“隐性渗透”的关系。只有这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助力高校育人总目标的实现。
- 张忠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探究式学习在体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日益广泛。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学科性质、当前革新体育心理学教学现状的需要,都决定了探究式学习应用于体育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在探究式学习应用于体育心理学教学的实践中,从尝试探究、主动探究到专题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讲授与探究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 张忠
-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体育心理学教学
- 论儒家的“推”对中国人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 2013年
- 儒家思维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推"。正是通过"推",儒家构建了自身的理论体系。"推"是一种伦理型、内向型思维,实质是一种映射推衍,关注的是关系系统。"推"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培育当代中国人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张忠
- 关键词:儒家中国人传统文化思维模式文化心理
- 生物反馈训练对提高江苏男子重剑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研究
- <正>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对我省男子重剑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使他们学会心理放松及集中注意的方法,为提高运动员心理调控的能力,控制运动员在重大比赛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提供心理的参考依...
- 沈鹤军张忠庞进
- 文献传递
- 论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的必然性
- 2012年
- 从生活的本质对人的自我生成的规定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逻辑必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诉求等四个方面来看,"生活化"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的必然性,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幸福的教育活动。
- 张忠
- 关键词:生活化心理健康逻辑
- 论道德健康与心理健康——兼议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价值、目标的拓展被引量:23
- 2007年
- 心理健康离不开道德健康。通过健康的整体论视角的解读和对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的追问以及不同学派心理健康观的审视,可以认为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这一命题的提出,扩大了心理健康的内涵。相应地,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价值与目标等方面也应作一定的拓展与延伸。
- 张忠陈家麟
- 关键词:道德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 网络空间作为一种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来,此一术语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理论架构。对哈氏这一概念的运用,尽管可超越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能脱离其核心内涵,即公共领域构成的四个"要件":必须以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其存在条件;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必须形成具有批判性的公共舆论;必须具有公共媒介和公共场所。根据这一标准,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用于对当代中国网络空间的分析时,可认为网络空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准公共领域"。从"准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与市民社会的建设。
- 张忠
-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空间公众公共舆论市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