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容南
- 作品数:45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重新思考偏见
- 2017年
- 今天我们常常将偏见与无知和固执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作不正义的来源。我们通常将偏见看作明晰判断的障碍。如康德等启蒙思想家认为,当我们的判断不依赖于任何未经明确验证的来源或影响时,我们才能得到最好的判断。偏见会阻挠我们获得最好的判断。然而在我看来,以完全超然的方式来获得判断的愿望是具有误导性的;慎思与判断总是在我们生活的处境内展开的。如果判断不可避免是处境化的,那么完全清除我们脑中偏见的企图就可能是具有误导性的。事实上,偏见是判断不可避免的一种特征;我们总是在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判断和理解的。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某些特征、某些偏见(习惯、传统、经验),也许能帮助我们去更好地判断。在此意义上,偏见是理性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不是对理性的背叛。如果我们将偏见看作是理性的一个面向,那么我们将承认它是定义我们与世界关系的参与式理解的一个有力例证,而不是一种阻碍人们获得明晰判断的有害模式。
- 亚当·桑德尔张容南
- 关键词:偏见修辞
- 性别自主与社会正义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选择回归家庭照顾孩子。一些专家学者建议说女性回归家庭是有利于国家民族长久发展的智慧选择。然而,文章试图论证,这种看似自主的选择受到了不合理的性别分工以及有偏见的性别文化的影响。女性选择回归家庭一方面受到社会构建的母职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条件和社会支持的不足。如果我们将女性的性别自主看作是女性解放的关键维度,那么就应看到,性别自主有赖于社会正义水平的不断提高,即再分配的正义和承认的正义两重维度的综合。
- 张容南
- 封闭抑或开放:世俗时代的选择难题被引量:1
- 2013年
- 与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主流的世俗化解释不同,查尔斯·泰勒试图从意义背景的变化来解读西方世俗化的复杂过程。他认为,宗教不再是为整个社会提供解释的整全意义框架,而成为一种个人选择。宗教从公共空间的退出,不仅源于现代科学的强势登场,也是由于在新的宇宙想象和社会想象模式下出现了现代的道德秩序和道德根源。他追溯了由祛魅带来的宇宙想象与社会想象的转变,以及从这些转变中产生的现代自我认同,一种缓冲的自我观。这种新的自我观反映了当代的一种新型善观念,即无求于外的人本主义。该人本主义不承认超越人类繁荣之上的其他目标的有效性,而是将人类置于一种封闭的内在框架之中。
- 张容南
- 增长、合法性与现代认同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认为,按照人的本性而生活的这种观念带来两个版本的现代认同观。第一个版本强调人的自主性、本性的实现及其效率,强调理性的控制;而第二个版本则肯定日常生活尤其是私人生活的意义。它们已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建制与实践中,在其支配下,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发展成为消费社会。但是,消费主义的实践不仅永远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反而危害了塑造现代认同的伦理观念,造成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合法性危机。
- 查尔斯·泰勒张容南
- 关键词:合法性消费社会
- 言说与行动——一个比较政治哲学的视角被引量:2
- 2012年
- 言行是人类实践的基本方式,不同的文明对言行有不同的规定。在先秦儒学的构想中,言行是在礼的世界中完成的规范性活动。言行是对社会规范的一种内化和学习。言不是为了彰显自身,而是为了传道,所以言谈需小心谨慎。行达到了什么程度,才可以言说到什么程度。所以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政治文化,强调实行实效。相反,在古希腊的世界里,通过言谈和行动,人与人得以"共同存在",在城邦中实践着生活。恰恰是由于人能够交谈才形成了共同的存在,形成了公共领域。正是在自由言行开出的公共空间之上,古希腊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古典民主的典范。但这种古典民主有一个危险,即不受限制的自由言行可能导致激烈的政治冲突,甚至引发政治动荡。所以,为公共生活寻找秩序成为后来西方政治哲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 张容南
- 消费主义与消费伦理被引量:20
- 2006年
- 消费社会的出现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延伸。在消费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通过制造出一种消费的平等和身份的差异来维持自身。在消费主义的神话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应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来克服消费主义,并努力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消费伦理。
- 张容南卢风
-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伦理生态危机
- 试论伦理与道德的统一性——以德沃金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 2012年
- 在道德哲学中,伦理与道德被看作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伦理处理的是人们应该如何生活,道德处理的是人们应该如何相互对待。德沃金试图用人类尊严原则来整合伦理与道德,并用自尊和本真性的理想对人类尊严的观念进行了独特的阐释,他希望运用阐释来建立不同价值之间相互支持的统一体系。这种努力值得肯定,但确有难度。因为包含了责任原则的本真性的理想是一种第一人称的理想,而包含了平等客观重要性原则的自尊的理想是一种第二人称的理想。这两者在涉及帮助义务时可能会发生冲突。
- 张容南
- 关键词:自尊本真性
- 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论有美德的生活与政治
- 2019年
- 这篇文章论述了麦金太尔对启蒙的道德哲学的批评,及其美德理论的具体展开。总体而言,麦金太尔重视美德对实践的依赖性以及实践对传统的依赖性,因此他希望复兴某种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式的美德政治以帮助人们实现伦理上繁荣的生活。他的伦理理想的实现依赖于他对理想政治的设想。对其设想,本文提出了四点质疑,这些质疑涉及对政治的本性和目的的理解。笔者认为,任何有关美德政治学的设想都必须回应这些质疑。麦金太尔的美德路径一方面缺乏对正义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又缺乏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文章指出,麦金太尔所设想的地方共同体及其审议民主的形式如何可能在非道德的(amoral)现代国家制度下获得繁荣是一个大问题。
- 张容南
- 关键词:美德共同体审议民主
- 哈贝马斯与泰勒论后世俗社会的宗教问题被引量:1
- 2016年
- 在世俗的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权力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强硬的世俗主义模式拒绝宗教在公共空间中发挥影响力,但这一观点近来遭到哈贝马斯与查尔斯·泰勒的批评。两人都为宗教观点进入公共空间设想了可能的路径,但他们对后世俗社会中宗教的地位仍有不同看法。这种分歧从更深层次来看源自两人对西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
- 张容南
- 关键词:世俗主义
- 关于好生活的伦理思考
- 本文讲述了有关好生活的快乐主义理论、欲望理论或者偏好满足理论、客观列表理论三种典型理论,人们判断自己幸福与否的一个关键在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性评价,两位当代哲学家德沃金和泰勒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德沃金讨论了良善...
- 张容南
- 关键词:伦理价值道德思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