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明

作品数:47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血清
  • 7篇蛋白
  • 7篇血小板
  • 7篇抗体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细胞
  • 4篇粒细胞
  • 3篇血小板抗体
  • 3篇血小板输注
  • 3篇血小板输注无...
  • 3篇血液
  • 3篇输注
  • 3篇输注无效
  • 3篇凝血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肿瘤
  • 3篇免疫
  • 3篇类风湿
  • 3篇计数

机构

  • 34篇湛江中心人民...
  • 13篇广东医学院
  • 3篇江门市五邑中...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州血液中心
  • 1篇湛江市妇幼保...

作者

  • 47篇张家明
  • 18篇韩日成
  • 10篇卓少贤
  • 10篇洪流
  • 5篇陈华英
  • 5篇黎阳
  • 5篇李艳
  • 5篇黄胜
  • 4篇曾梦如
  • 3篇林伟华
  • 3篇陈聪
  • 3篇梁华英
  • 3篇谢朝阳
  • 3篇黄明珠
  • 3篇李艳
  • 3篇许景宁
  • 3篇黎阳
  • 3篇卢粤
  • 3篇王平
  • 2篇唐家玉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院学...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辽宁医学院学...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九江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变化机制。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21例各种脑部疾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使用仪器为美国LX20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低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另外,脑部疾病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洪流陈华英张家明林伟华
关键词:脑部疾病胱抑素C血清脑脊液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在结肠癌临床诊疗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6例结肠癌患者、55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VEGF,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l99)的含量,评价VEGF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患者手术前血清VEGF水平(318.5±148.6)ng/L明显高于结肠良性病组(136.9±52.6)ng/L、健康对照组(125.7±49.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30,8.805,均P〈0.01);血清VEGF水平在肿瘤直径≥3em组、累及浆膜组、TNM分期Ⅲ+Ⅳ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94.3±119.2)、(436.5±132.1)、(446.0±148.7)、(386.7±114.3)ng/L,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cm组、未及浆膜组、I+Ⅱ分期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87.6±89.3)、(211.5±69.4)、(252.9±74.5)、(245.2-4-70.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7、8.969、5.726、6.222,均P〈0.01);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CEA及CAl99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1%、45%及53%,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可提高至86%,明显优于单项VEGF检测的敏感度(χ2=11.237,P〈0.01);66例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第3、7、10天的血清VEGF水平[(272.3±88.1)、(236.8±77.4)、(173.1±59.9)ng/L]呈逐步下降趋势,与手术前[(318.5±148.6)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3、3.961、7.464,均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检测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张家明许景宁李艳温本谢朝阳
关键词:结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的检测
2008年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nm23-H1蛋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nm23-H1蛋白的含量。结果CML慢性期(CML-CP)血浆nm23-H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期(CML-AP)和急变期(CML-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ML-BP明显高于CML-AP组(P<0.01)。结论提示在CML中,血浆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CML的病情进展、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
张家明韩日成卓少贤谢朝阳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化抑制因子NM23-H1
检验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预后中的效果
2020年
目的对检验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发性骨髓瘤治疗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30日-2019年7月30日收治的发性骨髓瘤患者67例,同期选择67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多发性肿瘤患者PDD方案进行治疗,检验治疗前后以及健康体检人员的Hcy水平,评价Hcy水平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的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治疗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的Hcy水平高于健康人员,P<0.05,治疗后的Hcy水平略高于健康人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较,多发性骨髓瘤的Hcy水平较高,但是给予有效治疗后,Hcy水平可显著降低,基本无健康人员无差异,因此Hcy水平能够作为检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参考价值。
黎阳曾梦如黄丽霞黄明珠张家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NE)体积(V)、电导率(C)及激光散射值(S)等参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Beckman 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技术检测108例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统计分析白细胞(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体积(NEV)、浆核比例(NEC)、胞浆颗粒特性(NES)及NE的体积分布宽度(NDW)。将细菌感染组根据WBC高低分成A、B和C 3组;根据NE百分率分为NE≤80%组和NE>80%组;观察69例细菌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VCS参数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患者的NEV、NDW明显增高(P<0.01),NES明显降低(P<0.01),NEC则无明显变化;A组、B组、C组、NE≤80%组和NE>80%组的NEV、NDW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NES则均明显降低(P<0.05,P<0.01);69例细菌感染组患者治疗后的NEV、NDW和NE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感染早期(包括WBC未升高时)外周血NEV、NDW升高,NES下降,感染好转时NEV、NDW降低,NES升高,监测NE的VCS参数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张家明黄胜卢粤陈意稳杨蕾
关键词: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VCS参数
糖尿病检测中联合测定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探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该次研究分析在糖尿病受检者检测中采用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研究样本选取该院糖尿病受检者45例与健康体检受检者45名,将45例糖尿病受检者作为实验组,将45名健康体检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对比90例受检者的检测结果,并采用统计学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受检者空腹血糖指标,并将其作为检测结果的分析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糖尿病受检者空腹血糖指标为(10.60±4.00)mmol/L相对于健康受检者(5.34±0.43)mmol/L而言,显著较高,其两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受检者糖化血清蛋白指标,并将其作为检测结果的分析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糖尿病受检者糖化血清蛋白指标为(380.63±114.14)μmol/L,显著较高,且与健康受检者(247.12±21.51)μ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次研究证实,在糖尿病检测中,将受检者的空腹血糖指标与糖化血清蛋白指标进行检测,更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指标,临床诊疗价值突出。
李海棠韩日成卓少贤冼观秀张家明
关键词: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
抗CCP抗体及3种血清型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3种血清型类风湿因子(RF)Ig M-RF、Ig G-RF、Ig A-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0例RA患者及55例非RA患者的血清进行抗CCP抗体、Ig M-RF、Ig G-RF、Ig A-RF检测,并结合其RF、免疫球蛋白、补体、CRP、ESR、血常规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患者抗CCP抗体及3种血清型RF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检测抗CCP抗体、Ig M-RF、Ig G-RF、Ig A-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3%、83.3%、70%、65%和94.9%、76.4%、81.8%、78.2%;联合检测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Ig M-RF+Ig G-RF为53.5%、81.8%;Ig M-RF+Ig A-RF为46.7%、87.3%;抗CCP抗体+Ig M-RF为56.7%、96.4%;Ig M-RF+Ig GRF+Ig A-RF为43.3%、90.9%;Ig M-RF+Ig G-RF+抗CCP抗体为38.3%、96.4%;Ig M-RF+Ig G-RF+Ig A-RF+抗CCP抗体为20%、100%;抗CCP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在ESR、RF滴度值和晨僵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优于Ig M-RF、Ig G-RF、Ig A-RF;抗CCP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RA的病情判断和活动性的监测;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
韩日成张家明冼观秀李艳黄妙儿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对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伴焦虑情绪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调查简表于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生活质量测评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比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MHD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卓少贤张家明吴凤金黄彩云
关键词:血液透析焦虑生活质量
D-二聚体含量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的含量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186例各类血栓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和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指标,监测D-二聚体可以指导临床诊治血栓性疾病。
洪流张家明陈华英黎阳
关键词:D-二聚体血栓性疾病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95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评价阳性及阴性患者1 h和24 h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对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3.7%(32/95),其中HLA-I抗体27例;HPA抗体1例,HLA-I+HPA抗体4例;3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输注率为41.1%(39/9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 h和24 h的CCI值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78.1%)明显高于阴性患者(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7.5%)与未配型组(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密切相关,血小板交叉配型可减少同种免疫反应,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交叉配型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有重要意义。
韩日成张家明陈锦艳黎阳卢粤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输注无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