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秀
-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东海泥质沉积区8千年来的有孔虫Mg/Ca和δ^(18)O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对东海陆架泥质沉积区MD06-3040柱状样有孔虫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了底栖有孔虫(Rotalinoides gaimardii)Mg/Ca和δ18O及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 bulloides)δ18O等的高分辨率记录。通过与微体化石群、沉积物粒度等古环境替代性指标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有孔虫Mg/Ca和δ18O的变化主要受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及其相关的东亚季风所控制,并推测了研究区近8千年来的古环境演变过程:8.0~4.1 cal.kaBP时期,夏季风盛行,台湾暖流和黑潮发育强盛,底层和表层海水都具有较高的温度、盐度和δ18O值,其中底层海水温度在5.7~5.2和4.6~4.1 cal.kaBP两个时期最高;4.1~0.4 cal.kaBP时期,冬季风盛行,台湾暖流和黑潮影响减弱,浙闽沿岸流发育增强,使海水温度和盐度及δ18O显著下降;0.4 cal.kaBP以来夏季风再次变强,台湾暖流和黑潮的影响随之增强,海水温度又明显上升。
- 张在秀赵泉鸿陈荣华翦知湣乔培军成鑫荣
- 关键词:有孔虫MG/CAΔ^18O古环境
-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全新世古环境变迁:有孔虫证据被引量:12
- 2009年
- 对东海内陆架MD06-3040柱状样25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及其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应用底栖有孔虫组合和不同生态(表生/内生、内陆架/中外陆架)种的丰度,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bulloides和Globigeri-noides.ruber的丰度及其稳定同位素记录,探讨了研究区全新世10.6cal.kaBP以来的古环境变迁。分析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全新世早期海面快速上升,沉积环境由滨岸内陆架(10.6~9.9cal.kaBP)、内陆架外缘(9.9~8.1cal.kaBP)转变至中陆架并达全新世最高海面(7.7~7.2cal.kaBP)。台湾暖流在8.0cal.kaBP起开始发育,并在6.0~2.8和0.7~0cal.kaBP两个时期派生出明显的上升流。台湾暖流及其所派生的上升流是造成东海陆架泥质快速沉积的最主要原因。采用浮游有孔虫G.bulloides的丰度变化,推测浙闽沿岸流在5.1cal.kaBP之前较弱,之后显著增强,其中在5.1~2.8cal.kaBP时期最为强盛。
- 赵泉鸿翦知湣张在秀成鑫荣王可郑洪波
- 关键词:古环境有孔虫全新世
- 东海陆架泥质沉积区全新世有孔虫和介形虫及其古环境应用被引量:33
- 2009年
- 浙江岸外东海内陆架MD06-3040柱状样完整保存有10.6cal.kaPB以来的全新世沉积记录,采取25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和介形虫定量分析。依据丰度上的优势成分和特征种的分布,识别出6个底栖有孔虫组合和4个介形虫组合。应用属种组合和不同生态(表生/内生、内陆架/中—内陆架、暖水)种的丰度,探讨了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变迁。分析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全新世早期海面快速上升,沉积环境由滨岸内陆架(10.6—9.8cal.kaBP)、内陆架外缘(9.8—7.8cal.kaBP)转变至中陆架内侧并达全新世最高海面(7.8—3.4cal.kaBP)。台湾暖流在8.0cal.kaBP起开始发育,并在5.7—2.8和0.7—0cal.kaBP二个时期派生出明显的上升流。台湾暖流及其所派生的上升流是造成东海陆架泥质快速沉积的最主要原因。依据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 bulloides的丰度变化,推测浙闽沿岸流在4.9—3.2cal.kaBP时期最为强盛。
- 赵泉鸿翦知湣张在秀成鑫荣王可郑洪波
- 关键词:有孔虫介形虫古环境全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