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组织中14-3-3σ、P53和IKKα基因mRNA表达及其意义
- 2011年
- 目的:通过研究14-3-3σ、P53和IKKα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mRNA表达情况,探讨这三个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14-3-3σ、P53和IKK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采用相对量分析法,14-3-3σ、P53和IKKα基因的△△CT依次为0.77、1.96和0.02,根据样本平均相对含量%=2-△△CT,得出14-3-3σ、P53和IKKα基因在癌症组平均转录表达量依次是非癌组的58%、25%和9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14-3-3σ和P5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是低表达的,IKKα基因mRNA表达水平不受影响,三个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中是相互影响的。
- 范昭张信陈启明叶静
- 早期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早期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心搏骤停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10、20、30 min时的收缩压均比明显对照组患者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运动反应、角膜反射和疼痛躲避反应阳性率及存活率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面罩-气囊通气法复苏较常规心肺复苏抢救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陈启明张信曹恒昌范昭
- 关键词: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效果
- p16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SP),对42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24份乳腺非癌组织进行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 42例乳腺癌中,18例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2.9%;24例乳腺非癌组织中检测到2例(均为乳腺纤维腺瘤)甲基化,甲基化率为8.3%。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率乳腺癌组与非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619,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范昭叶静龙霞张信
- 关键词:乳腺癌浸润性导管P16基因甲基化
- 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收治15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误诊。结果:术前诊断为其他疾病,手术确诊为阑尾炎23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炎,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16例。结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缺乏认识,腹部体征的掌握不准确及过多依赖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 曹恒昌王永剑范昭张信陈启明
-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
-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研究与应用进展
- 2022年
- 狂犬病是一种危险的人畜共患疾病,仍可防不可治。暴露后免疫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方法,严重的Ⅲ级暴露则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本文阐述狂犬病毒的结构和致病途径,回顾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应用现状以及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和生产,分析免疫球蛋白在狂犬病临床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展,认为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研发是未来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
- 张信高标陈启明吴定宇曹恒昌范昭
- 关键词:狂犬病毒暴露后免疫人源单克隆抗体
- 严重腹部创伤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在急诊ICU(EICU)进行观察和救治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EICU治救的56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伴多发伤的24例患者中AIS≥3分(重伤)24例,其中≥4分(严重伤)17例,≥5分(危重伤)5例;合并多发伤的32例中ISS≥16分(重伤)26例,其中25>ISS≥20分(严重伤)5例,≥25分(危重伤)9例;21例出现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常规进行AIS-ISS评估和IAP监测,以客观判断病情,及时发现ACS并予以纠正,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曹恒昌张信范昭陈启明苏阗王永剑
- 关键词:腹部创伤